國際乒聯及wtt首席執行官史蒂夫·丹頓接受媒體專訪,回應了多個備受質疑的話題,不過沒有得到太多的認同。
史蒂夫.丹頓談論的話題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球員退賽問題。有些球員因為賽事頻繁,退賽罰金無力承擔,選擇退出wtt賽事,並且離開了世界排名。wtt的參賽規格是否過於嚴苛?史蒂夫丹頓回應,組織成立時間不長,才成立四年,頭兩年只推出了60%的賽事,去年達到了80%,今年把計劃賽事全部推出。史蒂夫丹頓也無法確定多少賽事才算合適,只有通過一到兩個完整的賽季,才能找到合適的量。
第二,獎金問題。有不少球員覺得獎金過低。史蒂夫丹頓表示,會持續做出改進,推進商業模式,讓業務有所增長。wtt也在模仿網球的atp聯賽,把賽事總營收的20%至25%作為獎金池。wtt已經達到了這個水平。(這個比例是不是太少了?)史蒂夫丹頓表示,對現在的獎金量不滿意,離目標還很遙遠,還有待提高。不過史蒂夫丹頓表示,現在的獎金相對於以前ittf巡迴賽和其他賽事,達到了三倍之多。(這一點值得肯定)史蒂夫丹頓希望收入持續增長,才能為球員提供充足的獎金。
第三,wtt賽事積分過高,削弱了三大賽的重要性。其中wtt大滿貫賽事的最高積分,跟奧運會和世乒賽持平。問題是wtt大滿貫一年舉辦四屆,奧運會四年一屆,世乒賽兩年一屆。奧運會和世乒賽的積分重要性遠不如wtt大滿貫。更別說wtt還會舉辦年終總決賽、冠軍賽等賽事。奧運會和世乒賽的重要性就沒那麼強了。
史蒂夫丹頓做出了不同的解釋。他認為以前的三大賽含金量確實高,但賽事太少。一旦賽事結束,影響力大大降低,就會形成波峰與波谷。wtt一年舉辦很多賽事,就可大大提高乒乓球項目的曝光度,也填補了觀眾們的觀賽需求。而且史蒂夫丹頓覺得,賽事增多,可以讓觀眾關注到後起之秀。他以林詩棟為例,在近期表現優秀,世界排名已經上升到了第一位,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wtt賽事增多,就會衝突其他賽事,就會有抉擇。比如國乒隊員要參加全運會預選賽,不得不退出wtt印度金奈挑戰賽。史蒂夫丹頓認為,wtt無意與其他賽事競爭。不過他覺得地區聯賽本身已經處於岌岌可危的掙扎,像歐洲賽事等許多傳統賽事陷入停滯不前的尷尬境地,球員收入沒有明顯的增長。
第四,史蒂夫丹頓感謝了兩位明星球員。國乒的粉絲群體大多在18歲到30歲的年輕女性。孫穎莎和王楚欽對推進乒乓球運動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兩人的粉絲群體大多就是女性。史蒂夫丹頓感謝了王楚欽和孫穎莎,直言沒有這兩位體壇巨星,wtt的商業模式就不可能有現在的巨大進步。
不過網友對史蒂夫丹頓的回應不太滿意。有網友覺得,史蒂夫丹頓沒有提到退賽問題,積分賦0問題,恢復樊振東陳夢的世界排名問題,罰款問題。也有網友覺得捆綁國乒隊員,為國外的wtt賺錢,來來回回就那麼些人蔘賽,並沒有把乒乓球推廣擴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