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單秀榮)
單秀榮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家喻戶曉的女高音歌唱家,她為芭蕾舞劇《沂蒙頌》演唱的插曲《願親人早日養好傷》,為電影《歸心似箭》演唱的插曲《雁南飛》,為電影《孔雀公主》演唱的插曲《在這裡留下我美麗的夢》等,風靡一時。
其中的《雁南飛》,至今還被歌迷廣為傳唱。
單秀榮共錄製了500多首歌曲,《單秀榮歌唱藝術傳奇》榮獲第八屆中國金唱片獎。
單秀榮還是我國第一個領取第一代居民身份證的公民,被譽為「中國第一公民」。
單秀榮出身貧寒,原是電廠的普通工人,她是如何走上歌唱之路的呢?
單秀榮的丈夫當過兵,轉業後從事普通工作,夫妻倆育有一個女兒。丈夫與單秀榮的事業明顯不對等,他們有著怎麼不為人知的家事、情事?
01
(單秀榮)
單秀榮祖籍河北寧河,1946年10月23日出生於天津漢沽,父親是化工廠的工人,母親沒有工作。單秀榮是家中長女,下面有6個妹妹。
1954年,父親調往山西太原工作,單秀榮全家遷往山西太原生活。
到了山西後,單秀榮從原來的天津化工廠子弟小學,轉入太原化工廠子弟小學讀書。
單秀榮天生一副好嗓子,有著很高的音樂天賦。家裡有一台舊收音機,是單秀榮的奢侈品,她跟著收音機學會了《王大媽要和平》《兄妹開荒》《婦女自由歌》等歌曲。
單秀榮最崇拜郭蘭英,在收音機里跟著郭蘭英學唱民歌,夢想長大後成為她那樣的歌唱家。
革命烈士向秀麗(1933年5月13日-1959年1月15日)
單秀榮9歲時,在太原廣播電台錄製了第一首歌曲《歌唱向秀麗姐姐》,拿到了3塊錢酬勞。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莫大的鼓舞和榮耀,越發堅定了單秀榮當歌唱家的念頭。
1963年,單秀榮初中畢業了。為了幫助父母養家,她沒有繼續升學,而是進入太原電廠上班。單秀榮漂亮活潑,被安排在廠長辦公室工作,每月工資21.5元。
貧困家庭長大的單秀榮懂事孝順,每月領了工資,她只留下5塊錢飯錢,其餘的全交給父母養家。單秀榮這份收入,大大減輕了父親的經濟負擔。
在電廠,單秀榮的歌唱才華得到了發揮,她是廠里業餘歌唱隊的台柱子。工作之餘,單秀榮還在電大進修。
1965年,單秀榮的命運不知不覺在改變,只是她渾然不覺。
原來這年3月,單秀榮代表電廠在太原市文化宮演出,一連唱了兩首歌:一首是歌劇《劉胡蘭》的唱段《數九寒天下大雪》;另一首是民歌《俺是公社飼養員》。
單秀榮嗓音甜美,颱風穩健,演唱頗受歡迎。
演出結束後,單秀榮準備回家,突然被兩個陌生女性截住了。原來她們都是中國音樂學院的老師,一個叫譚萍,另一個叫李婉芬,兩人被單位派往山西太原招生。
(單秀榮)
她們問單秀榮:你想考音樂學院嗎?單秀榮一頭霧水:考什麼音樂學院?我連高中都沒上過。
對方問單秀榮在哪裡工作,家裡有些什麼人,平時愛唱什麼歌,單秀榮均如實相告。
幾天後,譚萍和李婉芬來到了太原電廠,鼓勵單秀榮報考中國音樂學院。
02
再有兩個多月就要參加考試了,單秀榮覺得自己肯定考不上,心裡沒底氣。
太原電廠的領導覺得單秀榮考大學是工廠的榮耀,積極鼓勵她考試,並努力為她創造條件。
1965年4月,單秀榮參加專業考試時,太原電廠特意派了一個樂隊為她伴奏,單秀榮成了唯一一個帶樂隊參加考試的考生。
當時負責招生的老師,有中國音樂學院的,也有山西大學藝術系的。單秀榮考完後往外走,山西大學藝術系的老師追到了門口,說:如果中國音樂學院不錄取你,我們學校錄取你。
單秀榮通過了初試,接著又通過二試、三試。只要7月份的高考她成績上線,就會被中國音樂學院錄取。
單秀榮雖然只是初中畢業,但她一直堅持讀電大,學習文化課。
(單秀榮)
經過一個多月的突擊補習,單秀榮的高考成績超過了錄取線。1965年8月3日,中國音樂學院的錄取通知寄到了單秀榮家裡,整個太原電廠沸騰了。
但單秀榮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家裡9口人,只有她與父親有工作,全家9口人就靠父女倆養活。單秀榮每月21.5元的工資,是家裡有力的支撐。如果她去大學讀書,不僅沒有工資了,還要花家裡的錢。
收到錄取通知書當天,單秀榮難為情地對父母說:我不去上大學了,就在工廠上班。單秀榮的母親沉默不語,但父親的態度非常明確:家裡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讀大學!單秀榮流淚了。
1965年9月,單秀榮從太原電廠辦理了離職手續,前往北京的中國音樂學院讀書。
(單秀榮的母校)
單秀榮每月能從學校拿到19.5元的助學金,老師體諒她家境貧困,特意開出最高的助學金。
單秀榮上班時每月工資21.5元,只差兩元。貧苦家庭走出來的單秀榮吃最便宜的飯菜,每月都要從助學金里省出六、七元錢,攢夠20元她就寄回家給父母補貼家用。
單秀榮讀的是歌劇系,共有兩個班,總共24名學生。單秀榮是工廠考進來的,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聲樂訓練,而她的同學大多從文藝團體選拔上來的。與他們相比,單秀榮的聲樂基礎太差,這讓她很是自卑。
壓力太大的時候,單秀榮多次在宿舍里用被子蒙著頭哭。
單秀榮的恩師王福增(1918年-2020年4月8日)
單秀榮好強,骨子裡不服輸,發誓要跟上班級進度。此後她成了班上最刻苦的學生,大學四年她幾乎沒有出去玩過,不是練聲練唱就是彈鋼琴,或在資料室里查資料。
王福增教授看好單秀榮,認為她的聲音條件很好,學習又刻苦,將來能唱出來。
王教授上課時,經常讓單秀榮給同學們做示範演唱。
03
1969年,單秀榮大學畢業了。當時正處特殊年代,學校沒有急著分配,而是讓畢業生去部隊、農村接受鍛煉。
單秀榮被分配到天津軍糧城,每天跟解放軍戰士在一起訓練勞動。
(單秀榮)
就是在天津軍糧城,單秀榮戀愛了。她的男友在軍糧城當兵,他是山西太原人,長相英武帥氣。
1971年,單秀榮結婚了。1972年,她在太原生下了女兒。單秀榮正在婆家休產假,突然接到通知,讓她去北京的中央芭蕾舞團報到。
女兒剛出生35天,單秀榮就將她交給母親和婆婆照顧,然後在丈夫陪同下去中央芭蕾舞團辦理入職手續。
原來,中央芭蕾舞團排演大型舞劇《沂蒙頌》,裡面有一首插曲《願親人早日養好傷》,導演請多位歌手試唱都不滿意,結果找到了單秀榮。
《沂蒙頌》講述了一位山東大嫂用乳汁救治解放軍傷員的故事。單秀榮正在給女兒哺乳,跟劇中主角的生活貼近,但她演唱起來仍有難度。
在部隊當兵的丈夫啟發單秀榮,要求她將對解放軍戰士的感情融入到歌聲里。
結果單秀榮錄了兩邊就通過了。歌曲錄完後,單秀榮問領導: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我女兒還等著吃奶呢。領導說:你走不了,劇組馬上就要去全國各地巡演了。
單秀榮隨《沂蒙頌》劇照在全國巡演3個多月,演員們在台上表演,單秀榮就站在一旁的樂池演唱。
巡演結束,單秀榮回太原看望襁褓中的女兒。由於過早斷奶,女兒又黑又瘦,單秀榮忍不住淚如雨下。
在中央芭蕾舞團,單秀榮演出繁多,丈夫在天津當兵,女兒在山西跟著姥姥姥爺生活,一家三口被分割在3個城市。
繁重的演出之餘,單秀榮非常想女兒,經常拿著女兒的照片一邊看一遍落淚。
1977年,中央芭蕾舞團改為樂隊編製,合唱隊取消了,單秀榮被調到中國歌劇舞劇院工作。
1978年,單秀榮的丈夫從部隊轉業,進入北京某文化單位上班。單秀榮結婚多年,與丈夫和女兒一直四分五裂,如今生活穩定了,她將女兒接到身邊。這時女兒已經6歲半了。
04
1979年,單秀榮突然接到作曲家李偉才的電話,說他為電影《歸心似箭》創作了插曲《雁南飛》,想請單秀榮試唱。
單秀榮拿到歌譜後,讓丈夫做自己的第一聽眾。丈夫當兵出身,能體會《歸心似箭》中男主角——抗聯戰士「魏得勝」的心情,希望單秀榮將「雁南飛,雁南飛」中兩個「飛」字唱出不同的內涵,單秀榮聽取了丈夫的建議。
1979年,影片《歸心似箭》在全國公映,單秀榮演唱的插曲《雁南飛》迅速紅遍全國,她也因此成為家喻戶曉的歌唱家。
單秀榮的兩首代表作《願親人早日養好傷》《雁南飛》,上世紀70年代風靡一時,單秀榮也成為最受歌迷喜愛的歌唱家之一。
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單秀榮錄製了大量的歌曲,她為北京音像出版錄製的《走絳州》,為中國錄音錄像公司錄製的《櫻桃熟了》,為中國唱片公司錄製的中國北方民歌《放風箏》《綉荷包》等,風行全國的大街小巷。
單秀榮一家三口住在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部宿舍大院里,她錄製了這麼多音像作品,經常要去郵局取稿費。每次取稿費,她都要去單位開介紹信。
當時單秀榮的工資不高,但稿費收入是工資的10多倍,這讓一些同事心裡不平衡。單秀榮錄製《雁南飛》拿了200元酬勞,一些人心生嫉妒。
因此單秀榮每次去開介紹信,心理壓力很大。是身份證的推出,解除了單秀榮這個煩惱。
1983年,公安部開始籌劃發放居民身份證。1984年8月,公安部、北京市發證領導小組、北京市公安局等有關部門,在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部宿舍大院內,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居民身份證頒發儀式,單秀榮幸運地成為第一個領取身份證的公民。
第二天,單秀榮帶著身份證去郵局取稿費。工作人員拿著她的身份證看了又看,不敢給她取,便給上級打電話。得到確切信息後,才給單秀榮辦理了取款手續。
單秀榮離開郵局時心情特別激動,從此再也不用去單位開介紹信了,心裡沒有負擔了。
05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流行歌曲一統天下,民歌漸漸受到冷落。單秀榮的演出少了,心裡有遺憾,但她沒有自暴自棄,便致力於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
她去山西、陝西等地採風,一走就是一兩個月,家和女兒全交給了丈夫。丈夫崇拜、尊重單秀榮,甘願為她和家庭付出。
單秀榮平時在家裡,丈夫也承擔家務,負責做飯、洗碗。單秀榮去錄音棚錄音,丈夫騎單車負責接送。
單秀榮去外地採風的日子裡,丈夫將家庭和女兒的生活照顧得妥妥噹噹。她在外面出差多久也不擔心。
單秀榮與丈夫是自由戀愛,夫妻倆感情很深,從不吵架。單秀榮每拿到一首新歌都會在家裡試唱,丈夫是她的第一聽眾。
單秀榮一共錄製了500多首歌曲,其中民歌400多首,電影插曲30首,古曲90多首。
1991年,香港雨果製作公司為單秀榮錄製了《走西口》《中國搖籃曲》兩張專輯,在香港也廣受歡迎。
2010年,中國唱片總公司為單秀榮出版了《單秀榮歌唱藝術傳奇》。單秀榮從自己錄製的500多首歌曲中,精選出90首,分別納入《放風箏——九州風箏篇》《開花調——山西民歌篇》《送情郎——中國民歌篇》《揚州慢——古代詩詞篇》《雁南飛——影視創作篇》。
早在2001年,單秀榮就正式辦理了退休手續,但她被中央音樂學院聘為客座教授,每天都為學生們上課。
單秀榮運用民族發聲與西洋發聲相結合的方法,培養了大批優秀學生。單秀榮還多次擔任中國民族聲樂金孔雀杯大賽、中國原生態民歌大賽等專業賽事的評委。
丈夫與單秀榮相比,是很普通的人。在外人眼裡,丈夫與單秀榮的事業差距很大,他會在家裡受氣。
然而事實真相併非如此,單秀榮尊重丈夫,在生活上依賴丈夫,家裡大小事情都由丈夫安排,單秀榮遵照執行。
(單秀榮)
(單秀榮在電視台做節目)
單秀榮是在事業上強勢,生活中弱勢。正因為如此,在離婚率居高不下的娛樂圈,單秀榮的婚姻一直平穩幸福。
2025年2月,單秀榮已經79歲了,人生步入晚年。她還接少量演出,經常應邀參加活動、講學,平時還有學生登門求教,單秀榮的晚年生活充實而忙碌。
-END-
首發作品,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