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胡雪怡 通訊員 宋林
近日,「非遺過大年 長沙最韻味」長沙非遺走進香港推廣交流活動暨「萬名港人游長沙」啟動儀式活動在香港中環街市舉辦。活動用千年古城的人文密碼解鎖國際文旅新勢能,打造了一場融合展演推介、線路發布、傳承對話的立體化非遺盛宴。
活動現場。
湘港雙城記:文旅火熱賀新春
2024年長沙入境遊客量同比激增118.89%,港澳來長遊客達17.95萬人次,五一商圈成「粵語新地標」;春節黃金周香港赴長遊客同比增長131.47%,長沙躋身港人北上消費游top4……活動現場,長沙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易鷹勾勒出湘港雙城文旅共振的軌跡。
活動現場。
同時,4條「長沙特色非遺主題旅遊線黃金走廊」串珠成鏈,50餘件非遺精品跨越時空對話,非遺工坊與景區深度耦合,一串串數據和熱度是入境火到非遺熱的生動寫照。
一首《貴妃醉酒》「戲歌」煥新演繹,湘劇演員周帆表演後走下舞台變身活動npc,與現場觀眾拍照合影。嶽麓山上的愛晚亭,在湘繡大師的素絹上俏皮「展現」自己的飛檐翹角,並於絲線間與香港的長衫盤扣展開美學對話。
香港中式長衫技藝。
長沙銅官窯陶瓷帶著盛唐的煙火氣一同走進國際遊客的日常生活。榫卯小木作結構技藝解構重組,手機支架魯班鎖文創成為香港青少年爭相挑戰的「魔方」。長沙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易望的「盲剪絕活」劃破時空,紅紙翻飛間龍鳳圖騰躍然眼前,引得圍觀遊客驚嘆讚美。
遊客體驗榫卯小木作結構技藝。
「沉浸式展演+場景化體驗」模式——每個展位都是微型劇場,每件作品都是交互裝置,讓非遺從展館、工坊走向生活現場,創新建構「可觸摸的文化記憶」傳播範式,成為鏈接湘港文化、情感的紐帶。
非遺對話錄:一盞清茗里的文明互鑒
當長沙綠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執壺問茶,明前嫩芽在青瓷盞中舒展如雲,氤氳著「茶馬古道」的千年回甘,港式奶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演繹「絲襪拉茶」絕技,錫蘭紅茶與黑白淡奶在銅壺中碰撞,升騰起中西合璧的市井煙火。這兩杯穿越時空的茶湯,不僅象徵著湘港文化的生生不息,激發傳統工藝與當代創意的活力,還體現了文明互鑒的魅力。
長沙綠茶製作技藝。
文化和旅遊部亞洲旅遊交流中心主任張棟指出:「長沙樣本的啟示在於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讓傳統文化在當代語境中自然生長。」 通過非遺場景化、旅遊故事化、體驗交互化的深度融合,推動長沙非遺資源轉化為國際文旅競爭力,是長沙「非遺+旅遊」模式的新探索、賦能「中國年」全球化的新表達。
國際遊客觀賞。
據了解,活動還在見證香港百年風雲的鴨靈號紅帆船上,舉辦了一場特別的「非遺峰會」。長沙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與香港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共同探索非遺傳承傳播的n種可能,如相互分享香港非遺工坊場景化教學模式與長沙非遺進校園經驗等。
長沙、香港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香港鴨靈號紅帆船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