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亞哥與大海的搏鬥,海明威寫在《老人與海》中的一句「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百年後與哪吒魔童系列電影中喊出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同頻共奏,每個衝破偏見桎梏的時刻,都是人類意識和精神光輝對宿命論的宣言。
這個春節,餃子導演團隊立足傳統神話根基,大膽進行創新改編的作品《哪吒之魔童鬧海》以絢麗的視聽盛宴衝擊著觀眾的感官,同時也引發了關於故事改編與人物塑造的熱烈探討。現象級的爆火讓該片的諸多台詞和創意細節在全民參與的互聯網討論中,剝繭抽絲般層層遞現,因此不在此再次贅述,但從這場神話重構的東方暴力美學與集體情緒狂歡中,影片內外的共性特徵正在呼之欲出。
哪吒背負偏見以火尖槍破開命運的枷鎖,敖丙肩擔使命以重鎚擊出龍族的前路,申公豹遭受歧視以雷公鞭劈開妖與仙的界限,殷夫人浴火焚燒中以肉身除卻道德綁架……觀影時眼前略過的一幀一幕,總令人聯想起千年前蘇格拉底在被審判時,面對人群義無反顧地飲下毒酒後留下的那句「未經省察的人生不值得活」。也許文化受限於語言、文字等條框存有國界,但文明作為人類精神意識的共通點是不設限的,每個突破自我的瞬間,都是向生命的致敬。 電影藝術用聲光電給人的感官刺激,電影落幕後,觀眾會走入生活的劇場,而電影的終點亦是現實的起點。動畫片在一眾春節檔影片中「破」出重圍,「破」出「無流量無市場」的謬論,「破」出「無名導無票房」的成見,「破」出「中國拍不出好動畫」的妄言。從票房黑馬,到破圈海外,記得有網友的犀利總結:「哪吒鬧的不是海,是固化思維的鐐銬;爆的不是票房,是集體情緒的核彈。」以一「破」字實現貫穿電影內外,串聯角色人物故事與觀眾人生歷事。
「在這世上走過一遭,反抗,唯有反抗二字,才能匹配最後時刻的尊嚴。」李修文書中振聾發聵的聲音仿若還在耳邊。你我本弱,在突破中,我們的肉體凡胎彷彿有了向生命進行終極叩問的機會。而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出現,是以視聽技術,科技手段,文化作品化作對觀眾精神世界裡對生命期冀的延展,讓那些對偏見,對歧視,對霸權,對命運的種種能想而不敢想,能想而不敢行、不能行的反抗,能有機會在電影里得到付諸實際的精神滿足。有人說這是白日做夢,是男頻爽文,是下沉市場,可市場的每一種需求背後皆蘊藏著其產生的歸因。要創作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創作作品,與其攻擊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瑕不掩瑜中瑕疵部分的疏忽和漏洞,倒不如去深究其百億票房結果背後的現實思考,去探尋真正有益於電影產業可持續向好發展的正途大道。
種子不知道自己將會開什麼花,但它永遠銘記大地的體溫;你我不知道為何一生要不斷地突破,可走出影院逢人道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在社交平台發出「反對一切霸權,我說的是一切」的剎那,或許便是生於渺小在忙忙碌碌中向生命的致敬,這就是電影作為「第七藝術」的價值。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餃子導演團隊對國漫崛起的征服,是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角色對命運的征服,也是觀眾對自我人生的突破,這不是所謂殘酷美學,而是辯證法的智慧和魅力所在——唯有在自我突破與征服的痛苦中,精神才能完成螺旋式上升。在生命的有限性中,因一部電影,觸及意識的覺醒,我們想綻放無限的可能,亦將綻放無限的可能。
這才是「熱血中二」的台詞話語下,真正應該傳遞出來的強大的精神內核,鑄就出的一個「破」字,他有頂起天元鼎的力量。
(作者:廖易馨 天津工業大學)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