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不到10歲的於冬看了一部名為《甲午風雲》的電影,深感震撼。「當看到鄧世昌站在致遠艦船頭,喊出那句『撞沉吉野』,至今想起來還是會覺得熱淚盈眶。」多年後,已經成為博納影業董事長的於冬說,「作為一個電影人,我也希望自己能打造出打動別人的作品。尤其是拍攝以中國海軍為原型的電影,那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2018年春節檔,博納出品的《紅海行動》上映,獲得了市場與觀眾的充分認可,以36.52億元的票房成績成為檔期冠軍,後來更成為2018年的年度票房冠軍。多年來,一直有觀眾「催更」,希望這個關於蛟龍小隊的熱血故事被續寫。
《紅海行動》上映7年後,《蛟龍行動》終於問世。這一次,蛟龍小隊潛入了深海。「這就是《紅海行動》續作應該拍的!」當續集《蛟龍行動》的題材被定下,導演林超賢便激動地對外界說,「今天的中國應該有一部屬於我們自己的潛艇電影,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但在具體拍攝時,難題紛至沓來。為了研究透這個領域,劇組先後到研究所、高校、技術單位參觀。林超賢透露:「我們看了很多資料,請教了很多顧問。就是希望電影和觀眾見面的時候,能不辜負他們的期待。」

這是一場發生在近未來的潛艇大戰。劇組使用了影棚46000平方米,車間8000餘平方米;建造多個拍攝用水池,最深17米,最長140米;製作潛艇相關武器道具16種,設計適配不同戰鬥環境的蛟龍小隊服裝10款;在組人員數量最多時,達到1500人……比起前作《紅海行動》,電影《蛟龍行動》的製作規模和投入,無疑都大大升級了。
於冬說:「拍《長津湖》,我們『造』坦克;拍《中國機長》,我們『造』飛機;這一次拍《蛟龍行動》,我們就『造』潛艇——還『造』了好幾艘,它們都是電影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體積最大的「龍鯨號」潛艇,長120米,寬11米,高16米。於冬透露:「在青島的拍攝基地,我們甚至找不到任何一個可以裝得下這艘潛艇的攝影棚,最後只能把它放在室外,一度還引發了當地市民的猜測和議論。」
於適:真男人從不回頭看爆炸
角色:韓驍,蛟龍小隊突擊手

接到《蛟龍行動》邀請的時候,我正忙著《封神第一部》的宣傳。那天是2023年7月10日,《封神第一部》的首映禮,我記得很清楚。我是林超賢導演的影迷。而且我喜歡動作戲,喜歡槍械,也喜歡潛水。能夠把平時的興趣愛好放在工作里,是挺幸福的一件事。
在這部戲裡,韓驍不光有動作戲,也有個人情感的表達。他是新加入蛟龍小隊的成員,很勇敢,專業技術上也非常過硬。但他和隊長之間有一些隔閡,有時候會表現得比較「刺頭」,所以,這個角色是有成長弧光的。
戲裡蛟龍小隊遇見的對手都很強悍,動作戲不是大家想像中那種傳統武術。說得直白點就是:我能一招制敵,就絕對不用兩招;我能用最簡單的方式,就絕對不用最漂亮的方式。我們最後呈現出來的動作戲沒有任何花哨的動作,因為這就是戰場。
我是喜歡刺激的人。這部戲有很多爆破戲,我之前也拍過爆破的戲,但沒這麼密集,而且每一場炸得都很真實、很過癮、很漂亮。比如有一場是我背著軒哥跑,身後有50個炸點,如果真的出現問題,他可能是跑不了的。所以我拍之前一直跟他說,軒哥你一定要相信我,我無論如何都會帶你出去。話是這麼說,就算動作能做到萬無一失,誰也不能確保設備不會臨時出問題。萬幸,實拍的時候很順利,我當時的反應也是很真實的,就是拚命地跑。雖然那場戲十幾秒「咣咣咣」就炸完了,但我身上是有責任的。
像這種爆破戲,再來一條的機會是很少的。看回放的時候很激動,那種感覺正應了那句「真男人從來不回頭看爆炸」,跑就完了。雖然看的是小監視器,但我會暢想那個畫面未來出現在大銀幕上的效果,一定非常震撼。
剛開始上潛水課的時候,有一次不給我們帶氧氣瓶,但有幾個瓶在水底,必須把它們找到才能吸到氧氣。找到後,教官又在水裡下新指令,讓我們把氧氣瓶扔掉,最後完全是靠意志力在憋氣。

其實不管哪一門課程,都是為了讓我們建立起強大的內心,讓我們在面臨緊急情況的時候能保護自己。人在生死關頭,要做到的第一點就是不要慌、不要亂。你只要心裡開始慌張,就一定會作出錯誤的決定。
後期水下的拍攝真的是非常危險,我們所有演員都在水下,工作人員甚至導演也親自下水去拍。真的太厲害了,因為那屬於級別非常高的潛水,相當於「洞穴潛水」。過程中如果真的出現問題,單憑自己的能力是很難游上去的。
因為劇情設計的緣故,我們還不能全程戴著水肺,只帶一個小氧氣瓶,最多只能吸20口氣。為了節省拍攝時間,其實大家都沒怎麼吸,可能拍一條就吸了兩口氣,一是怕氧氣耗費太快,二是怕吐出氣泡。在水裡如果吐太多氣的話,臉就全被氣泡擋住了,呈現在鏡頭裡的畫面質量就不夠好。當然,劇組的安全措施很好,潛水員和安全員都在水下各種角落裡待命,附近也放了很多呼吸管可以隨時提供氧氣。
我之前其實不知道導演要下水。拍之前有一天,導演在吃飯的時候跟我們說:「我很開心,今天我下水,試了一下覺得很好。」當時我們還沒反應過來,他的意思原來是「我接下來要和你們一起下水」。
導演這麼做,主要是從兩方面考慮。首先是在水下拍攝,確實存在溝通困難的問題。他親自下水,就能直接用手語跟我們面對面溝通。另外一個原因是,導演知道這個戲的潛水戲是很危險的,如果他全程跟著演員,會讓演員覺得安心,這一點讓我覺得很溫暖。
還有一場戲,是我們所在的小艇呈垂直狀態,我們所有人都被吊在那兒,導演也被吊著,還拿著攝影機拍我們。其實他完全可以請攝影老師掌鏡,或者是通過現代的設備和手段來拍,但他還是要親自上。
可能影迷都知道導演有個外號叫「魔鬼導演」,但並不知道他在幕後真正是什麼樣子的。我覺得他真的非常熱血。有的時候我甚至想,希望將來我到了他這個年紀,也可以這樣熱血。
黃軒:第一次走進龍鯨號,我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角色:孟闖,蛟龍小隊隊長、突擊手

接到邀請後,我一點沒猶豫。作為男演員,誰不想演一名帥氣的現代特種兵呢?
在拍電影這個領域,《蛟龍行動》的訓練可以說是最高標準、最高強度、最高要求、最高投入。演員休息室里放著各種蛋白粉,一進去感覺像是進入了健身訓練營。我們的教練劃分得非常細,有體能教練、戰術教練、槍械教練、潛水教練等,都是從全世界請來的精英教練。不光籌備期,其實整個拍攝期的間隙里,我們都在訓練,前後訓練時間加起來8個月左右。在這個劇組,我個人的訓練量大概相當於我拍所有戲訓練時間的總和。
我們潛水不是簡單的休閑潛水,你要潛到20米以下的深度,然後按指示在水下完成複雜的指令。教練還會突然關燈,然後在黑暗中拔掉我們的氧氣罐,摘掉我們的面鏡,把我們的裝備扯下來。在一片黑暗裡,你要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能慌,冷靜下來之後慢慢去找氧氣。如果看見隊員在旁邊,要趕緊向他求救,把他備用氧氣的呼吸管塞到自己嘴裡。穩定下來之後,趕緊找面鏡,因為在水下不戴面鏡是看不清東西的。戴上面鏡之後,你再去找其他的裝備,把包括氧氣罐在內的裝備重新背上,把呼吸管塞到自己的嘴裡,這才回到一個正常的狀態。
說起來好像是很簡單,但在那麼深的水下,在你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突然來這麼一下,是非常恐怖的。後來我們知道,這是為了訓練我們在水下的抗壓能力,在拍攝中萬一遇到什麼設備故障,你心裡就不會慌。
還記得我們第一天見到電影里的核潛艇時,都震撼到了。1:1啊!「龍鯨號」足足有120米長,我們還要上去執行任務。那個場景太真實太震撼了,我們第一次走進潛艇艙里,看見潛艇的機關都在動,那都不是特效,是實打實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在那一天真的體會到了什麼叫「嘆為觀止」。所有人都在問:是真的嗎?怎麼做到的?我們一群人那天聚在一起看了很長時間,都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第一次知道要跟於適合作的時候,我還挺期待的,因為我覺得他在《封神》系列裡的表現很精彩,讓我印象很深刻。拍攝中,記得有一場我和於適在泥地里搏鬥訓練的戲。那天其實於適生病了,腸胃炎,上吐下瀉,整個人看著非常虛弱,但打的時候還得綳起勁兒來,挺不容易的。
平時跟於適聊天,覺得他給的反饋都極其真實、真誠。他吉他彈得很好,我過生日的時候,他是背著吉他來的,大家想唱什麼歌他就伴奏。他光是聽你唱旋律,很快就能跟上。
我們這些人一起訓練,一起吃飯,一起打鬧,一起為角色做準備。這感覺有點像學生時代的軍訓,但又不是那麼簡單。我們要共同為一部優秀的電影付出努力,我覺得這段經歷會讓我今後很懷念。
王俊凱:每天都能感受到聲吶兵的重要性
角色:曹弘浪,龍鯨號潛艇聲吶兵

曹弘浪其實是個漁民的孩子,他對海非常熟悉。在我的想像中,他每天都會在沙灘上聽海的聲音,一遍一遍地聽。進了海軍之後,他接觸到了聲吶,聽到了以前沒聽過的來自大海遠方和深處的聲音,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曹弘浪從小就是聽力方面的天才,後來以優異的成績加入了海軍。他很自信,同時他又非常「軸」,遇到問題,他一定要想辦法解決,不然他就會一直綳著那股勁兒。
這是我第一次演軍人,而且是聲吶兵,這個兵種對大眾來說是非常神秘的。進入深海之後,大家看不到外界的情況,這時就要靠聲吶兵去聽海里的聲音,然後傳達給戰友們。我在拍戲的時候,每一天都更能體會到潛艇聲吶兵的重要性。
林超賢導演對演員沒有那麼強的束縛,給我們很大空間去發揮。我跟他聊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他也會給我一些建議。導演還給了我很多鼓勵,他會說「這條非常好」「小凱一定要保持住」,讓我一下就放鬆下來。這樣的鼓勵,對於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來說真是有著非常大的力量。
這次有點遺憾的是,因為我演的是聲吶兵,所以沒什麼動作戲份。我之前聽說導演拍動作戲是非常真實的,環境真實,打鬥動作也非常真實。希望下次能有機會在導演的指導下,嘗試一下動作戲。

《蛟龍行動》硬核知識點
超空泡魚雷
超空泡魚雷是一種採用超空泡減阻技術的水下超高速武器。
原理:隨著魚雷等水下物體運動速度加快,其承受的水壓會減小,一旦水壓減小到一定程度,其接觸的水就會汽化,形成空泡。當速度進一步提高至超過50米/秒時,航行物體表面便會出現「超空泡」現象。利用一定技術手段,用超空泡把整個航行物包裹起來,形成「氣體外衣」,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水的黏性阻力,實現物體的高速航行。
超空泡魚雷的速度遠超普通魚雷,如俄羅斯「暴風」超空泡魚雷速度可達每小時200節,是當時美製魚雷速度的4倍,中國的超空泡魚雷最大航速可達300節。
反魚雷魚雷
反魚雷魚雷是一種採用硬殺傷措施直接摧毀來襲魚雷的水下防禦武器。
原理:在得到魚雷報警後,反魚雷魚雷系統會對報警信息進行識別、分類和定位,然後發射反魚雷魚雷。反魚雷魚雷進入主航向後進行搜索,利用自身的聲吶等探測設備發現目標後進入自導導引階段,在距目標最近處引爆戰鬥部,從而使來襲魚雷因震蕩被摧毀或失效。
自航式誘餌
自航式誘餌是一種能夠自主航行,通過模擬真實目標的各種特徵,如聲音、雷達反射信號、紅外特徵等,來誘騙敵方探測設備和武器的裝置。
原理:基於對真實目標特性的模擬,比如聲誘餌模擬艦艇或潛艇的航行雜訊和回波信號,雷達誘餌模擬飛機、導彈等目標的雷達反射特性,使敵方的探測系統和制導武器將其誤判為真實目標,從而保護真實目標免受攻擊。
自航式誘餌對於水面艦艇來說,也是一種有效的防禦手段,能應對來自水下的魚雷威脅。
磁性水雷
磁性水雷是水雷的一種類型,屬於非觸發水雷,利用非觸發引信起爆,不需要與敵方艦船相撞。
原理:艦船在建造過程中,船體鋼板和其他鐵質部件會被地球磁場逐漸磁化而帶有一定磁性。當艦船駛入布設有磁性水雷的水域時,水雷上的磁針會受到艦船磁場的作用而轉動,進而接通起爆電路,使水雷發生爆炸。後來的磁感應水雷則以繞有多圈導線的鐵棒取代原有的磁針,以減少地磁場的誤導。
文 | 李麗圖 |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