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2025年02月08日10:00:28 娛樂 4258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

兩年前,我帶媽媽去了一場livehouse,想讓她在音樂中無拘無束,跟著節奏釋放自己。

整場演出中,她似乎顯得難以融入,一會兒把手機熄屏抬起頭,歌曲沒結束,又打開微信,回複信息、刷新聞。而在我觀察中,觀眾里也沒有像我媽這般年紀的中年人。

什麼樣的音樂演出才能讓父母沉浸其中,讓他們也享受這份愉悅?

答案一直擱置。直至今年1月,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篇帖子《當我給媽媽買了演唱會門票》,文章的閱讀量有近42萬人次。而平台上的話題#刀郎演唱會門票已成盡孝硬通貨#閱讀量超過973萬。

正有越來越多的子女,試圖通過一場演唱會將父母從生活的繭殼中拽離。我去採訪了其中四組家庭,探尋音樂背後的寓意:它或許不止是中老年人情結與情緒的出口,也是代際之間如何在生活和價值觀念的碰撞中,重建某種隱秘的情感聯繫。

或許子女們的努力無法迅速奏效,但這些打破隔閡的嘗試,讓兩代人重新看見彼此。原來父母們也曾鮮活,孩子們的愛意能夠如此具體。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梁翔一家在演唱會上。 受訪者供圖

「我的人生就是你和弟弟」

圓夢之旅還未開始,便遭遇變數。

梁翔回憶,小時候爸媽經常在家裡放譚詠麟的錄像碟,爸爸還很熱衷於玩音響,業餘時間會抄歌詞,買歌星的貼紙包。媽媽也跟他說過想看一次譚詠麟的演唱會。2023年6月,他一看到演唱會的開票信息,想著帶上妹妹,立即下單了四張內場票。

為了不讓爸媽擔心票價,梁翔說了個比較低的價格,準備糊弄過去。但他的爸媽一直在糾結錢的問題,「門票是不是太貴了?」「交通不方便,停車費又貴。」爸爸直接說有事看不了,梁翔只好把票轉讓給同學,帶著媽媽和妹妹前往。

當聚光燈打在譚詠麟的身上,梁翔明顯感覺媽媽晃了一下神。緩過來後,媽媽問道:「這是譚詠麟嗎?」

梁翔盯著媽媽,聽到一些經典曲目時,她很開心,梁翔覺得,媽媽找回了一點年輕時喜歡歌星的熱情。

和梁翔不同,其他人的嘗試只在起初經歷坎坷。

去年12月,李儀還是大四的學生,兩張趙傳演唱會的內場票花了她1560元。她記得,51歲的爸爸之前說過自己很喜歡趙傳

她在群里詢問父母是否去看演唱會的意見時,得到的回應都是拒絕。爸爸平時沉默寡言,理由是要接弟弟放學。

媽媽更是直接:「難聽的歌還花錢!」李儀感慨,她平日里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的人生就是你和弟弟。」

見女兒執著,爸爸的態度有所緩和,「來得及的話,可以去現場感受下。」

5天後,趙傳演唱會寧波場開票。在事先沒有跟媽媽說好的情況下,李儀買好了票。面對退票要很多手續費的事實,媽媽只能接受。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李儀一家人的微信群聊。 受訪者供圖

去年11月,劉月的爸媽去看了羅大佑的音樂會,沒留下自拍照,只有一些音樂會的照片和視頻。視頻中,羅大佑正在演唱他的經典曲目《東方之珠》。樂團背後的大屏幕上,歌詞緩緩流淌:讓海風吹拂五千年,每一滴淚珠彷彿都說出你的尊嚴……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羅大佑音樂會上,東方之珠的歌詞緩緩流淌。 受訪者供圖

其實,當劉月將購票信息發到家庭群時,最早只收到「不看」的回復。儘管媽媽支持,爸爸仍然強硬地拒絕:「浪費了也不去!她就是想拉攏同化我!就是把票丟了也不去!讓她知道下次不能自作主張!」

劉月深知,媽媽了解爸爸抬杠的毛病,會給他找台階下。「應該是我媽挽住我爸的胳膊或者圈住他的肩膀,然後我爸就被軟化了。」劉月笑著回憶,爸爸最終以「怕你媽找不到路」為理由,無奈地答應了。

許久後劉月追問爸爸,不想去的真實原因。爸爸這才坦承,責怪女兒自作主張只是借口,現在年紀大了,不像以前那麼有熱情,加上平時工作的影響,娛樂活動早就大大減少。

比起李儀、劉月,周琳要順利得多。去年3月,張學友來到重慶演出,周琳為父母搶了兩張票。兩年前,她聽到爸爸在車上一直放張學友的音樂,就問他是不是很喜歡張學友,得到媽媽的肯定回復後,便向兩人保證:「如果張學友來重慶演出,我一定帶你們看!」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劉月爸爸起初的回復。 受訪者供圖

「一分錢省成兩分花」

被子女拽去演唱會的父母們,各自背負著時代的年輪。

小時候,李儀的媽媽毛蘭住在泥巴牆房子里,四面透風。毛蘭的父母都是農民,平常種地養豬沒什麼錢。10歲時,母親得了冠心病,毛蘭的身高還不及扁擔高,就在江南的冬天裡熱飼料給豬吃。她的手凍地起瘡,外婆看到就會心疼大哭。為了不讓母親看見,毛蘭把袖子拉下來遮住手,安慰道:「凍腫了就不冷了。」

那時毛蘭的成績好,老師特別喜歡她,認為她大方上得了檯面,就選她在六一兒童節匯演上表演。節目要求穿著白鞋白裙跳舞,然而家裡沒錢買表演用的小白鞋,她沒能參加演出。毛蘭忿忿地說,「要是我去肯定比他們跳得好!」。

可惜小學沒畢業,她就去本地的一家煙花廠打工,13歲時她又去了溫州皮鞋廠,每個月預支工資帶回家蓋房子。當時的她成了村裡公認的能幹女兒,是村裡第二個給家裡裝起電話、電視的。遇到廠里很多人追求,她都一一拒絕:「我忙著賺錢,你別來打擾我。」

一次在親戚的超市幫忙時,她認識了李儀的爸爸李偉。李儀剛出生,毛蘭每個月都數著錢買蝦給女兒吃,一旦買多,生活費就不夠用了。「一分錢省成兩分花,能不花錢的都不花。」她這輩子覺得最愧疚的事情,就是女兒小時候沒穿過新衣服。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毛蘭坐在窗邊為女兒織毛線。 受訪者供圖

周琳爸媽同樣有段艱辛的回憶。夫妻倆2005年開始做服裝生意。幾家店鋪分散在雲南各地,進了貨後,大包小包的貨物都靠自己扛到店鋪里。後來兩人攢錢買了輛轎車送貨,可雲南到處都在修路,地勢崎嶇。

在周琳的形容里,自己大多時候是個「留守兒童」,只有爺爺奶奶在家陪伴。每次周琳的爸媽回來,爸爸都會給女兒備上一周的飯菜,媽媽會從外婆老家帶來很多自己種的蔬菜,填滿家裡的冰箱。周琳感覺自己的心也被填滿了,但這樣的見面,每個月不過一到兩次。

如今,一張門票彌補了這些父母奔波時的缺憾,也串聯起兩代人情感的紐帶。

李儀發現,買票後,媽媽不停追問,「頭上還要戴一閃一閃亮晶晶的,電視里不都這樣嗎?」是不是要「搞個喇叭錄好鼓掌的聲音」,還在淘寶里選起望遠鏡來。李儀只得解釋,喇叭肯定帶不進去,有大屏幕不用望遠鏡!她笑道,媽媽又變回了女孩。

在毛蘭生日那天,一家人圍在餐桌旁,毛蘭頭頂著金色紙皇冠,和家人邊拍手邊唱生日歌。李儀為她準備了很多小禮物:乳霜、豆奶粉、創口貼.......豆奶粉寫著便利貼,帶到公司當早餐(一定要吃)喝!!創口貼上寫道。不要再把手搞破啦!!!!

周琳父母則在買票當天就發了朋友圈:「溫暖小棉襖給我們搶票成功」,配上「耶」的表情。

周琳記得,平時不怎麼講話的爸爸一見到朋友止不住炫耀,有朋友約他吃飯,他也說:「不行不行,我今天要看演唱會!」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李儀給毛蘭準備的禮物。 受訪者供圖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毛蘭的生日會現場。 受訪者供圖

「爸爸是被工作塑造的人」

而劉月試圖用一張門票,找回記憶里的父親。

在她的回憶中,59歲的爸爸劉少峰曾在技術崗位上工作,是一個活潑、幽默的「理科生」。他和媽媽金蘭在單位里相識,兩人因很多共同話題走到了一起:喜歡金庸,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媽媽囤的不少武俠小說,都是爸爸送的。

年幼時,劉月便見到家裡擺著cd機,還有許多卡拉ok的話筒。爸爸在洗澡、做家務時常常引吭高歌。劉月覺得,「音樂肯定不是爸爸生活的主旋律,但一定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情緒出口。」

一個周末早晨,劉月還賴在被窩裡不肯起來,劉少峰往身上披一條毛巾,在她身旁唱起殺蟲劑的廣告:「我們是害蟲!我們是害蟲!」劉月被逗得直笑,把這件事寫進了小學作文。

劉月記得,小時候每當媽媽發火,他總是帶著笑意,「像一個高僧」,聲音輕輕的,擺事實、講道理,再開開玩笑逗樂媽媽,從不會急得紅臉。

小學時他經常帶著劉月去奶奶家玩。10分鐘的路程里,劉月總是挽著爸爸的手,一邊走一邊聊,就這樣持續到初中。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年輕時的劉少峰和金蘭。 受訪者供圖

但漸漸地,她目睹父親的性格發生變化,變得敏感、多慮。

劉月上初一後,領導覺得劉少峰肯學、態度認真,就把他調動到了黨政的崗位。從那時起,劉少峰始終在出差、外調的路上,每隔三到五年就要去一個新的城市常駐。

在劉月眼裡,爸爸天生有些完美主義,更換工作後,便始終處在高壓、隨時準備的狀態下,工作與生活不再有清晰的界限。大年三十,劉少峰匆匆吃口飯就離開家裡去了公司。劉月感到不解,他明明有許多假期,卻除了自己中考、高考之外,一次假都沒有請過。

初中時,劉月和爸爸聊起成語典故,當聊到「如履薄冰」時,劉少峰舉例說,他在目前的工作中,就經常用「如履薄冰」、謹言慎行來要求自己。而兩人在看反腐題材的電視劇時,爸爸不經意地說,平時在工作中見到這種事多了,會有內心上的衝擊。

劉月突然意識到,「爸爸是被工作塑造的人。」

劉月印象深刻,網購興起時,她給爸爸送了一箱柿餅。為了給他一個驚喜,事先並沒有告知。可沒想到等來的不是劉少峰的誇讚,而是快遞拒收的通知。事後劉少峰解釋,因為不知道是誰寄的,怕誤會,也不敢打電話問女兒快遞的情況。

「我的生活,沒有驚喜,只有驚嚇。」劉少峰說。通常,他給女兒微信中的回復只有簡短的幾個字:「不看」「沒了」。

工作之外,他幾乎沒有娛樂,很早就把年輕時買的吉他送給了他的堂弟。不久前他迷上了跑步,在八百米的操場上能一口氣跑上十圈。劉月勸他悠著點,他卻說:「跑步可以治療抑鬱症,你知道嗎?」

劉月還覺得,爸爸越來越喜歡把工作崗位上,教育別人的角色代入到家庭生活里,成了「頭號杠精」。不僅是演唱會,連自己送他的禮物、旅遊邀請他都一律拒絕。「爸爸就是你說啥他都會反駁的那種人。」劉月描述,每當她說完幾句話,劉少峰總愛回復「不是這樣的。」「我不聽我不要。」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劉月中學時的爸爸。 受訪者供圖

她同時又感到矛盾,這樣的爸爸為家人付出得更多。

劉月留意過,爸爸喜歡不停地給媽媽、自己做事,只要在家就會做飯,很多燒好的菜根本吃不完。儘管家裡有掃地機器人,但只要劉少峰在家,他每天都自己趴在地板上擦地。「有些沒苦硬吃。」

家裡人一起吃飯時,爸爸不會和大家在一起吃飯,而是等所有人吃完後,自己躲在廚房裡吃,有時候是站著,有時候蹲在垃圾桶前面。奶奶調侃他,是不是在外面呆久了染上的習慣,勸他一起過來吃。他總解釋,自己是收剩菜、不想浪費。

劉少峰還經常說,老了以後就去養老院,「總比在家裡面當包袱好」。

劉月眼裡的爸爸「不能接受別人對他好,只能用他自己的方式對別人好」。

像是裹在了一層「保護」的殼裡。她回憶,填報高考報志願時,爸爸給自己填好了學校和專業。他強調,學校和他的單位有生源的輸送,這樣就不用為就業發愁。但劉月執意想當老師。他退而求其次,建議女兒選會計專業,表示自己也有些資源。但劉月怎麼都不願意。一再堅持下,劉少峰妥協了。他說,自己是擔憂,「走了這條路以後,你就只能靠你自己。」

劉月想嘗試走近父親,卻看到了兩人之間變遠的距離。

「我覺得我也很彆扭、很迷茫。」劉月說,兩年前爸爸終於調回了本地工作。然而長時間沒有和他生活在同一空間里,反而有些難以適應。結婚後,劉月又有了自己的家,沒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長大後劉月再沒有和爸爸挽過手。有時她看到身邊人工作、成家後和爸爸還是很親密,「挺羨慕人家的。」劉月喃喃說道。

在劉月觀察中,如今的爸爸似乎只有在媽媽面前可以放鬆下來。每次她想知道爸爸心裡的想法,總會通過媽媽打探,「一些話他也只會對媽媽說。」

甚至劉月發現,劉少峰和孫子相處時會少一些戒備。她想勸爸爸放下工作的壓力卻不知怎麼開口時,只能讓自己的孩子去和爺爺說說。

劉月逐漸覺得,一些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

去年11月初,劉月在看到羅大佑音樂會的票務信息後,便臨時起意買了兩張980元的門票。她想到爸爸以前最喜歡唱的一首歌就是羅大佑的《東方之珠》,他平時在家唱、在ktv也唱。

這一次,她把自己的心聲寄托在了音樂會的門票上。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劉月爸媽在羅大佑音樂會的現場。 受訪者供圖

「愉快的時光,只因你在旁」

去年11月,劉月和丈夫開車送爸媽去音樂廳。

結束後,媽媽和劉月講,音樂會的互動和舞台效果都很好,尤其覺得舞台上的樂隊很厲害,「以後如果有鳳凰傳奇或者是刀郎的演唱會,她還會想去聽。」劉月說。

她回憶,爸爸還是一如既往地含蓄,沒有說什麼。後來劉月通過媽媽了解到,爸爸現場拿手機錄了像,記錄下這段獨特的記憶。但爸爸嘴硬地辯解:「這些歌我也沒聽過幾首,我也聽不懂。」

今年1月,毛蘭夫妻兩人出發去演唱會現場,李儀催促他們早點去,可以多拍拍照。

毛蘭推測:「趙傳的演唱會肯定都是老頭子看的,一把年紀根本喊不動,搞不好我是最年輕的!」她一會兒又害怕大家都是禿頂,覺得「我一個人有頭髮好奇怪,應該戴頂帽子來」,一會兒又怕自己咳嗽,影響到其他人的觀看體驗。

進到現場後,毛蘭發現演唱會並不像想像那般,觀眾有很多年輕人,沒看到老頭;現場的氛圍「不是一把年紀喊不動」「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唱地我耳朵炸了」「太震撼了!」她單手拿著手機自拍。李儀的爸爸坐在旁邊,張大嘴,揮舞著熒光棒望向鏡頭。

結束後,毛蘭和丈夫各發了一條朋友圈紀念。李儀刷到,話不多的爸爸在朋友圈發文:跟著趙傳嗨了三小時,只是有點費嗓子。

李儀覺得既搞笑又心酸,「我決定以後繼續先斬後奏。」她想一家人一塊再去看一次演唱會。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毛蘭和丈夫對演唱會的反饋。 受訪者供圖

周琳也兌現了她的承諾,她與爸媽一起來到體育館門外,幫爸媽與張學友的演唱會宣傳牌拍了張照,牌子上有張學友的寫真和不同歌曲的歌詞,其中一句寫著:「愉快的時光,只因你在旁。」

坐在演唱會現場,爸媽先在座位上拍了張自拍照發給女兒。兩人拿著紫色的熒光棒,台上燈光閃爍,他們在台下跟著現場的觀眾一起唱、一起揮熒光棒。「哇,張學友好厲害,都60多了,還可以劈叉,保養得真好。」爸爸說道。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

一場演唱會,讓爸媽重回青春和鮮活 - 天天要聞周琳爸媽在張學友演唱會的現場。 受訪者供圖

一些改變正悄然發生。從音樂會回來後,劉月感到爸爸不再是以前那樣固執。

她發現,爸爸似乎能聽進去一些對他的勸說了:每次少做幾樣菜,每周多出去玩幾次,偶爾也會從廚房出來,陪家人一塊吃飯。而她也時常裝作不經意地問爸爸,「老爸你在幹嘛?」

今年大年初一,劉月的媽媽念叨著去看《射鵰英雄傳》,爸爸嫌這幾天人太多,可以晚點去,大年初二,劉月又一次在未告訴爸爸的情況下買了票,一開始,劉少峰的反應還是習慣性的拒絕,聽完女兒說:「大過年的,就是要放鬆一下!」他就跟著去看了電影。

回來之後,一家人在一塊喝了些小酒。劉少峰談起年輕時喜歡的武俠,顯露出很久沒有過的激動。他一個勁談論小說里周伯通的形象,他喜歡這位老頑童「大隱隱於市」的自由。他和劉月袒露,其實那天看完音樂會後,想起了很多以前的歌,也回憶起了那段時間的青春歲月。

劉月記得,在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上,劉少峰留著披頭士樣的長髮,穿著牛仔喇叭褲騎在馬背上。那會兒是上世紀80年代,他恰是青春,喜歡搖滾樂隊、港台歌手,當然還有當時流行的那首歌《明天會更好》。

那張照片,已經被劉少峰鎖進了書櫃里。

(文中受訪對象均為化名)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是悲鳴,也是絕唱 - 天天要聞

是悲鳴,也是絕唱

文/遙遠的樹一首《鴻雁于飛》在上海演唱會《山歌響起的地方》響起,讓我重新認了刀郎……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徵,劬勞於野…網路圖片侵權刪除當穿插著蘇州說唱,上海民歌、崑曲的一首歌,最後用《詩經》中《鴻雁》的吟誦來收尾,我被驚到了,這是演唱
5部科幻電影,帶你看看宇宙最恐怖之地 - 天天要聞

5部科幻電影,帶你看看宇宙最恐怖之地

科幻恐怖就像是一杯絕妙的雞尾酒:將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懼與浩瀚無垠的宇宙空間相融合。成功的配方看似簡單,但並非每部作品都能將其運用得淋漓盡致。畢竟,在自己的母星上克服恐懼是一回事,而在一個陌生、未知的世界中直面恐懼…… 那完全是另一碼事!
王珞丹海邊彈唱,敲擊架子鼓,優雅範十足! - 天天要聞

王珞丹海邊彈唱,敲擊架子鼓,優雅範十足!

文/桔彤作為一個藝人,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有美好的事業,有著屬於自己愛情,還是有屬於自己財富呢,畢竟大家有著不同的認知,這種認知也提供了足夠滋養,讓藝人們沿著自己發展道路順利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