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晚間,江蘇衛視2025年的春晚上,姜昆老師聯合戴志誠、高曉攀、劉釗和賈旭明表演了一個名為《精準推送》的相聲作品。這個作品,不僅新穎,而且具備時代話題價值,在秉持相聲諷刺的同時,也能有對觀眾的人文關懷,同時,最後一番,又良心滿滿,沒有因為相聲的諷刺,而打擊所有。
在《精準推送》這個作品當中,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姜昆老師上網,給別人留言點贊,開玩笑說韭菜餡的餃子配著冰激凌吃,容易鬧肚子,繼而,被大數據抓取到,知道姜昆老師喜歡吃韭菜餡的餃子。繼而,大數據開始殺熟,給姜昆老師推送韭菜餡餃子的商品,誘導消費,並且誘導姜昆老同志去「月付」,完成小額貸。
多次小額貸殺熟之後,姜昆老師明白了其中的彎彎繞。但是,他已經陷入到了大數據的精準殺熟模式當中,需要對小額貸進行還款了。這個相聲作品,屬於故事性非常完整的,起承轉合明確,並且作品本身的笑點和價值,都非常充足。
笑點方面,姜昆老師帶著幾位真正會說相聲的演員,用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大數據消費陷阱的故事,把聽眾們、觀眾們帶入到了情境當中,並且在一次接著一次的陷進去的時候,形成了笑點。尤其是姜昆老師叫戴志誠老師為小戴的時候,戴志誠老師回答,我不叫小戴,我叫小額貸!這個梗,實在是太精彩了。
相聲當然要首先講求笑點,但同時,真正優秀的相聲,並非只有笑點,更不能憑藉三俗,搞低級笑點。像姜昆老師的這個《精準推送》,就是有的放矢,不僅笑點高級,而且整個的相聲作品,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價值呈現——像姜昆老師這樣的中老年觀眾們,一定要警惕這個大數據殺熟和小額貸的陷阱。
可以說,通過這個相聲作品,姜昆老師是向所有喜歡他的中老年聽眾們、觀眾們科普一個非常現代的、當下的的大數據消費常識。很多中老年觀眾,就是搞不懂什麼叫大數據殺熟,什麼叫消費陷阱,什麼叫小額貸。而江蘇衛視播出這個《精準推送》的作品之後,大量的中老年觀眾們都會受益。這其實就是相聲的真正價值。
我認為,姜昆老師的這個《精準推送》,是可以比肩侯寶林老師的《買佛龕》的。幾十年前,中國還有很多中老年人非常迷信,喜歡供奉一些神像。而侯寶林老師的這個相聲作品,通過一位迷信老太太和一位新時代青年的對話,把這個封建迷信的事情,諷刺的是入木三分,而且是讓大家捧腹大笑的。就是這樣的相聲作品,在當年,讓很多封建迷信無處遁形了。
與之相同的,姜昆老師的這個《精準推送》,也是在幫助當下的中老年人們科普,讓大家懂得,如何警惕大數據殺熟,如何防止網路消費陷阱。經典的相聲作品,就是《買佛龕》和《精準推送》這樣的,讓大家哈哈大笑的同時,也能受益匪淺。有些三俗相聲明星天天嚷嚷,相聲就是讓人笑的,三俗,是製造笑點的必然等等。這是典型的數典忘祖,真正經典的相聲作品,都是笑過背後,可能讓大家咂咂嘴,回味出價值來的。
而且,姜昆老師的這出諷刺相聲,最為高級的地方,還不是前邊講的這些,而是「最後一番」的內容。在諷刺了大數據殺熟和小額貸陷阱之後,姜昆老師還補充到,很多優秀的小額貸產品,幫助了中小企業融資,幫助了個人消費等等。這真的是相聲作品當中的良心所在了!
咱們很多諷刺相聲,秉持著我諷刺,我有理的原則,但往往容易諷刺一大片,把好的壞的都諷刺了,最後,很多好的,也被牽連。在當下的互聯網產品當中,部分小額貸產品,確實總是給中老年人設置陷阱。但是,我們不應因此就否定全部。很多正規的小額貸互聯網產品,也確實為中小企業解決了暫時的融資難問題。互聯網金融本身,沒有問題,真正有問題的,是部分並不正規的小額貸產品。《精準推送》這個相聲作品當中,姜昆老師實現了精準諷刺,而不牽連所有的原則。
這其實就是優秀相聲應該有的創作態度。姜昆老師在江蘇衛視春晚上的這個相聲作品,上央視春晚,都應該!(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