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度成了自己的敵人」 麥家演講視頻深度剖析自我引眾人共鳴

2025年01月08日23:32:07 娛樂 1135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1月8日,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的「2024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十大作家』」評選結果名單揭曉。其中麥家榜上有名。作為一名實力作家,麥家除了在小說創作上成績斐然,他還善於面對讀者直接分享講述自己的心路歷程。近日,麥家就在他個人的短視頻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段20多分鐘的演講《致2025:人生海海,錯了可以重來》,深受好評。在演講中,麥家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打動了很多讀者,收穫了諸多評論。比如「23分鐘的演講,文稿的精湛程度,讓我欽佩得一字不落地整理出來了」「看了作家麥家的一個演講,有幾句話真的深入我腦髓。人生海海,錯了可以重來。」

「我一度成了自己的敵人」 麥家演講視頻深度剖析自我引眾人共鳴 - 天天要聞

麥家演講(記者截圖)

分享曾被《解密》折磨的11年青春:我完成的不是一個作品

2024年,麥家的小說《解密》被改編成大電影,帶給很多影迷感動。在這次演講中,麥家分享了這部小說最開始發表、出版時所面臨的困境,以及他的內心是如何從中經受磨礪從而更加強大。「我喜歡寫作,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寫作並不喜歡我,跟我差不多年紀的蘇童格非已經揚名天下的時候,我還在被編輯不停地退稿。我的第一本書《解密》曾經被退過17次稿,聽上去有點假,但17個編輯知道這個是真的——這些編輯現在有的成了我的朋友,不是朋友也非常受我尊敬。《解密》就是因為他們不停地退稿,就是在這種倍受打擊的過程當中,像打鐵一樣被打好了。」

1991年7月的一天,當時麥家即將畢業。他身邊的大部分同學為即將離校而忙忙碌碌,而他卻「發神經地」坐下來,準備寫個「大東西」。「這種不合時宜的魯莽的舉動,似乎暗示我將為它付出成倍的時間。但我怎麼也沒想到,最後要用11年來計。11年已不是一個時間概念,11年就是我的全部青春。」

這部小說發表的時候也就二十萬字,麥家刪掉的字數可能有四個二十萬,因為他在不斷地推翻、重寫、修改。因為寫得太苦了,簡直讓麥家受盡折磨,「所以我多次想和它分手,但分不了。因為它在我心中長得太深了,就像一棵大樹盤根錯節,你已經無法讓它『死』,即使攔腰砍斷,來年它照樣會冒出新綠,不屈服於『死』。」

「我一度成了自己的敵人」 麥家演講視頻深度剖析自我引眾人共鳴 - 天天要聞

麥家演講(記者截圖)

當《解密》終於完稿後,麥家獲得了一次「新生」:「我又深情地擁抱了自己,因為我完成的不是一個作品,而是我人生的一次歷險,一次登攀,一次照亮。」

回憶當時的心境,麥家在演講中透露,他常常告誡自己:「當世界變得日日新、天天快的時候,我要做一個舊的人,慢的人,不變的人,為理想而執著的人;當眾人都一路在往前衝殺的時候,我要獨自靠邊,以免被時代的洪流捲走;當一切都變得聲色犬馬令人眼花繚亂的時候,我要安於一個角落孤獨地和寂寞戰鬥。這不是一時興起的念想,而是我對自己一生的認定和誓言。」

勉勵自己和他人:在人生海海里,好好地活著,別倒下

很遺憾,他沒有守住自己的諾言,「我迷失了,一度!……我不是個聖人,我像大多數人一樣,經不起利益的誘惑,鎖不住慾望之門。」麥家說。

隨著電視劇《暗算》的熱播和電影《風聲》的爆款,麥家被捧為了「諜戰之父」,出版商、製片人紛紛「抱著錢找上門」,守著他寫稿子。「那個時候,我忘記了曾經的誓言。你們無法想像,從2009年到2011年,三年時間我寫了多少東西。」

一百多集的電視劇,還有兩部分上下卷的大的長篇小說,累計字數將近三百萬。「這個哪是我,這不是過去的我,也不是過去的那個坐船去倫敦的我。」

「我變得超級自信,牛氣衝天。可是這不是真的我。」

「我不是屬於那種才思敏捷的,我是屬於冥思苦想,緩慢是我成功的捷徑。但是那個時候的我,走到了自己的反面,結果可想而知,數量上去了,但是質量下來了,幾部作品都乏善可陳,甚至出現了很多惡評。我在最好的年華,沒有抓住有利的時機乘勢而上,而是一路下探,羽毛掉了一地。我不應該這樣的,可我就是這樣……我成了自己的敵人,並且被打敗了。」

「我一度成了自己的敵人」 麥家演講視頻深度剖析自我引眾人共鳴 - 天天要聞

麥家(攝影柴利增

接著,麥家說,他的人生發生了一次大的轉折,這也客觀上給了他改變的契機,「改變自己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那幾年其實我也不是那麼一直都是那麼亢奮的,當中我也經常有冷靜反思的時候,但是力度不夠,積重難返。很多大是大非的轉折需要一些外力和契機。2011年9月底的一天,我父親去世,發生了一些事,迫使我痛下決心,要回頭。那天晚上九點多鐘我突然接到電話,說父親病重,可能要走。我當然就回去了,但是我只在父親身邊待了兩個小時就走了。為什麼?一個是我覺得父親可能不會走,另一個是我當時正在趕一部書稿,稿子前半部分已經在《收穫》雜誌上發表,下半部他們在等米下鍋,十月一日前必須交稿,我只剩一天半時間。我心裡對父親默默地說,給我一天時間,等我交了稿再來安心陪你。但父親沒堅持一天,他只堅持了兩個小時,我剛剛回到家,就接到電話,說父親走了。父親已經病了好幾年,我也做了好幾年的準備要給父親送終,但是最後……我年輕時不懂事,和父親關係非常緊張,等我懂事了他也老了。2008年我特別從成都調回老家,我就想陪陪他,儘儘孝心,加倍地還給他一些。沒想到,最後一刻,我最應該陪的一刻……我覺得父親是有意讓我放空的,他就是要給我這個難堪,好讓我去痛思、痛改。」

父親去世後,麥家度過一段消沉的日子。他做好了不再寫作的準備。他形容自己是「一輛破車」。「我這部破車後來是怎麼被修好的?是的,是時間最後修好了我。那是2014年夏天,我在強烈的衝動下坐下來開始寫新作《人生海海》。我的讀者知道,這是我全新的一次出發,不論是題材還是手法還是思想情感,我都和過去一刀兩斷了。我回到了故鄉,回到我的童年,聆聽我最初的心跳。我寫鄉村小世界,寫命運大世界,寫父子情深,寫世道人心,寫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寫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像當初寫《解密》一樣,通過寫《人生海海》,我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攀登。這對我是最重要的,我沒有報廢,我修好了故障,重新出發了。」

麥家記得一位讀者曾經給他留言說,人生無處可逃,只有握手言和。麥家真以為然,「我就是這麼經歷過來的,也是這麼鼓勵自己,在人生海海里,好好地活著,別倒下。」

對於看到演講的年輕人,麥家真誠分享說,「人生路非常長,岔路口非常多,我們不能找理由去犯錯,找理由去走錯路,但你如果走錯了路,必須要找理由回頭、改正……我又聽到燈泡里的鎢絲在對你們說:它只能驅散你們眼裡面的黑暗,心裡的黑暗,你們只有靠自己才能驅散。」

這段20多分鐘的演講,受到很多讀者好評、點贊。封面新聞記者也聯繫上麥家。他透露,這是他2019年的一次演講,自己也沒預料到會在5年後,再度受到大家的關注。「演講的內容都是我的肺腑之言。很感謝大家的觀看,希望能給你們帶來一些力量和啟發。」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