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5個隱藏的情節:秦川的武老師離世,白銀案多次提及兒子!《我是刑警》迎來了大結局,可以說這部劇在劇情和表演方面,均得到了很高的評價,不少觀眾都希望能多出像這樣的好劇,這部劇的案子和角色,其實都是有原型的,甚至在劇中有一些沒名字的配角,是真正的警察,這是相關部門提供了全力扶持的,是一部主流正劇。劇中還有5個隱藏的情節:
1、秦川的升職
秦川從鶴崗的一名普通刑警,後來因為鶴崗的搶劫大案被發現,成為了刑偵八虎之一的徒弟,同時慢慢升職,最後入京進了總經,觀眾不太理解為什麼秦川被稱為秦總,其實是因為他的警銜並不算高,但是有實權,是刑偵總局的一把手,為了尊重他的職位,所以稱他為秦總,實際上很多地方上的一把手,比他的警銜還高一級,大家用這個稱號是合適的。秦川的升職都是伴隨著破案,這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有了破案的功績才這麼快升職。
2、顧局
在張克寒案中觀眾對顧局的表現很意外,感覺他好像一直別彆扭扭的,一點也不配合,其實顧局不願意與別的地方併案,實際上當初兩個地方併案,破獲了張君案,而這個案子在對方那裡落網的,所以記了集體一等功,顧局一方面是想佔一個功,另一方面他比秦川的警銜要高,資歷也更深,其實對他是不服氣的,秦川屬於天賦異稟一路破格提拔的,沒想到張克寒後來又在對方的地界被擊斃,只能說要多找找自己的原因,這個角色的原型好像是判刑了,是當成反面來警示的。
3、富大龍的角色
富大龍的角色是代表了偏遠地方的刑警代表,大部分普通人見到的刑警都是神采奕奕,平日一臉的威嚴,個個精神抖擻的,穿便衣為主,其實在不少偏遠的地方,很多刑警就是灰頭土臉的,當地監控都很少,人群也不集中,他們確實是天天苦哈哈的,經常在外面風餐露宿。
4、武老師
在劇末武老師重病住院,最後來了一個空鏡,是天空和候鳥的鏡頭,其實暗示了武老師的離世,就像古裝劇純白色內衣,是暗示沒有穿衣服的意思,一般來說鏡頭中天空飛翔的候鳥,也是暗示了角色的遠去,如果不是去遠方,那就是離世了,武老師的原型是烏國慶,刑偵八虎之一,現實是秦川原型的師父,他是第一代刑偵專家,年少時學醫,曾在蘇聯留學,一生中破獲了很多大案子,83歲時離世。
5、白銀案
《我是刑警》5個隱藏情節:秦川的武老師離世,白銀案提及兒子!白銀案罪犯落網後一直提到兒子,擔心影響兒子的前途,他與兩個兒子的關係並不好,但他認為兒子的成功,對自己的人生是補償,所以很看重兒子的事業,大兒子研究生畢業後進入了某航空公司,成為一名研究技術人員,小兒子案發時是重點大學的學生,兩人都有光明的前途,案發後兩人的工作單位和學校被曝光,兩人均離開了,目前改隨母姓。劇情中多次提及兒子,是表明嫌疑人完全沒有愧疚感。
《我是刑警》的情節中有很多細節,其實是很值得回味的,裡面很多小配角都是有原型的,比如清江兩案中女輔警對比中了指紋,原型後來成了當地的刑偵專家,張克寒的案子中幾個配角,也都是有原型的,後期發展都不錯,整部劇是無比的真實,有些觀眾反映感覺後面的案子虎頭蛇尾,主要是觀眾通過秦川的視角看如何辦案,他當時是幾個大案來回跑,很多更小的細節是拍不到了,而且刑事案子大部分都是開頭難收尾快,所以會有一點頭重腳輕的感覺,這也是很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