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AIGC導演共創計劃正式上線,快手聯合它基金推動社會公益發展

2024年12月09日18:12:03 娛樂 1155

12月6日,中國首個AIGC導演共創計劃正式上線。該計劃由快手自研視頻生成大模型產品「可靈AI」,聯合李少紅賈樟柯葉錦添薛曉路俞白眉董潤年、張吃魚、王子川王卯卯等9位知名導演共同發起。9部短片全部使用「可靈AI」進行視頻生成,電影導演完全依託視頻生成大模型,群體深度參與電影級內容創作,在中國尚屬首次,題材涵蓋奇幻、志怪、親情、動畫等多元類型。

其中,薛曉路導演執導的《喵心歸處》電影短片呈現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感情,並與北京愛它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它基金」)開展公益合作。此次公益合作,旨在AI人工智慧與社會公益一次新的探索與嘗試,讓公益力量跨越AI、科技、影視等領域,覆蓋到更多公益群體和圈層,喚起社會大眾對動物關愛和流浪動物保護,共同推動動物保護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可靈AI將成為影視創作新趨勢

「如果可靈可以幫助人完成一些心愿,那將是AI技術特別美好的一面,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短片幫助她從失去貓咪的痛苦中走出來。」抱著這個還願的初衷,薛曉路導演和可靈AI創作者陳劉芳確定了以「丟失的貓」為框架的溫情劇本主題。

薛曉路導演電影短片《喵心歸處》,是根據導演與貓咪之間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內容圍繞女主柯琳和她的貓咪飛飛之間的深厚情感展開,故事講述了柯琳收養了迷路的小貓飛飛,二人相伴度過了許多美好時光。多年後,飛飛意外走失,柯琳踏上了漫長的尋找之旅。最後,飛飛在一位老人的照顧下找到了新的歸宿,而柯琳領養了一隻小橘貓,象徵著新的開始和希望。

中國首個AIGC導演共創計劃正式上線,快手聯合它基金推動社會公益發展 - 天天要聞

《喵心歸處》在快手可靈AI導演合作計劃中,是一部體現溫情與人文關懷的影片,通過細膩的情感描寫,探討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感、生命變遷與適應,以及愛的無私與希望的主題。薛曉路導演表示,「可靈AI技術的發展助力了影視製作,在這次影片製作中AI技術的優勢得到充分體現,可靈讓製作有了新的可能,同時也給創作者帶來了更多創意空間。」

作為首個面向全球公眾開放測試的視頻生成大模型,可靈AI將持續進行技術迭代和產品升級,在全球視頻生成大模型中持續保持領先。「可靈AI」自6月6日發布以來,已經進行了十餘次功能升級,上線了1.5版本基礎模型,並推出了獨立App。截至11月20日已累計服務超500萬用戶,生成5100萬個視頻和1.5億張圖片。

科技助力公益事業發展新路徑

著眼長遠發展,人與動物和諧共生關聯著可持續未來。它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與可靈AI導演共創計劃合作,是科技向善、富有溫度感的真實體現,將為動物關愛與流浪動物保護事業帶來積極且深遠的影響。每年都有大量寵物走失後成為流浪動物,生存未知,希望能夠藉助科技的力量,呼籲社會大眾關注流浪動物保護」。

據了解,它基金2011年在北京市民政局註冊成立,北京市AAAA級社會組織。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倡導型動物保護基金會,它基金始終秉持「愛及生靈,共護生態」的核心理念,用傳播的力量塑造公眾對動保公益的全新認知,推進中國動保倡行事業的蓬勃發展。截至2024年12月,它基金累計幫助超過1500家流浪動物救助基地、高校社團、一線公益機構,惠及超過20萬隻流浪動物。

本次合作中,快手還聯合它基金為國內高校的動物保護協會捐贈總額約1.2噸的公益貓糧,幫助高校內已絕育的流浪貓在冬季能夠溫暖過冬。用戶可以在快手等短視頻平台中為《喵心歸處》短片進行互動點贊,一起為流浪動物關愛和動物保護貢獻一份力量。

數字時代下,快手作為一家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的公司,推動了科技能力與社會公益的融合,探索出新的公益模式,為數字公益邊際的拓展提供更多可能。未來,快手將持續善用科技的力量推動普惠公益的發展,讓愛與善意不斷被看見、被傳遞、被放大。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