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2024年11月12日12:43:07 娛樂 1798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請用您發財的金手指,點贊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點關注下點贊,不想暴富都很難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深圳南科大附中迎來了一個特殊的新生——邢小叢飛。

這個名字一下子喚起了許多人的回憶。

誰能想到曾經她還是個剛失去雙親的5歲小女孩。

她的爸爸是那個"傾家蕩產"做公益的歌手叢飛,媽媽是放棄空姐職業陪伴丈夫投身公益的邢丹。

這對曾經感動無數人的夫婦,在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年幼的女兒。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然而人們不禁好奇,這個女孩是如何在失去父母的陰影中,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說起叢飛的故事,還得從他的童年說起。

在農村老家他爸張萬軍是個特別熱心的人,見不得別人有困難。

這種助人為樂的性格,就這樣在耳濡目染中傳給了兒子。

家裡雖然窮得叮噹響,但老爸的二人轉和鄰居家的錄音機,卻給了這個愛音樂的男孩最初的夢想。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你別說這小子天賦真不賴,聽幾遍就能把歌曲完整哼出來,驚得鄰居們直呼"未來的大明星"。

可現實哪有那麼簡單,學音樂要花不少錢呢。

看著父母辛苦勞作,叢飛咬咬牙初中沒讀完就出去打工了。

打工的日子可不好過,他換了好幾份工作,直到在一家銀行當上了出納,生活才算有了著落。

但骨子裡的音樂夢想可一直沒忘,白天工作晚上就捧著書啃樂理知識。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這種拼勁果然沒白費,居然讓他考上了瀋陽音樂學院

在學校里這個"老大哥"可爭氣了,不但拿獎學金還靠勤工儉學養活自己,硬是一分錢沒問家裡要。

畢業後他帶著滿腔熱血來到了深圳這個充滿機會的城市。

改名"叢飛"寓意要像小鳥一樣自由翱翔。

可開始的日子真是一言難盡啊。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演出機會少得可憐,他只能四處打零工,連房子都租不起,晚上就睡在橋洞里。

轉機來得特別戲劇化。

有一天他看到一張歌唱比賽的海報,報名費要80塊還得買演出服。

窮則思變叢飛靈機一動,背著二手音響設備就去街頭賣唱。

沒想到一位路過的姑娘被他的歌聲打動,直接給了600塊錢!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這筆錢就像一張敲開幸運之門的門票。

比賽雖然沒拿到第一,但他的嗓音和表現力卻吸引了在場的男高音歌唱家郭頌

從此他的音樂之路開掛了。

不但和蔣大為、宋祖英這些大腕同台演出,一場商演最高還能拿到3萬塊!

但讓叢飛徹底改變人生軌跡的,是1994年在成都的一場公益演出。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當他看到台下那些因為家庭貧困而失學的孩子時,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二話不說他把演出費2400元全都捐了出去。

這筆錢幫助了20多個孩子重返校園,也讓叢飛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從那一刻起他就踏上了一條註定與眾不同的道路。

從此以後叢飛就像著了魔一樣,把所有的收入都投入到公益事業中。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他甚至背上了12萬元的外債。

這樣的選擇讓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原配受不了這樣的生活,帶著女兒離他而去。

但命運總是眷顧有大愛的人。

這不他在公益活動中遇到了一位美麗的空姐——邢丹。

這個姑娘簡直就是天使啊,不僅顏值在線還特別理解叢飛的公益理想。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雖然邢丹的父母拚命反對,覺得這個整天做公益的窮歌手配不上自己的女兒。

但邢丹偏偏就認定了這個"不靠譜"的男人,毅然辭去了體面的空姐工作,和叢飛一起走上了公益之路。

接下來的11年這對夫妻簡直就像開了掛一樣。

叢飛跑遍大江南北,辦了300多場義演。

你敢信嗎?他們總共資助了183個貧困兒童重返校園,幫助了150多個失學兒童和殘疾人。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更讓人感動的是,他們還認領了37個孤兒!

累計志願服務時間超過6000小時,捐款捐物加起來有300多萬元。

可天妒英才啊。

2005年叢飛被查出得了晚期胃癌。

就在同年邢丹還懷著他們的第二個孩子。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躺在病床上的叢飛心疼地勸妻子放棄這個孩子,但邢丹堅持了下來。

這個倔強的女人,在10月份生下了他們的小女兒。

即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叢飛還在惦記著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

他把社會各界捐贈的醫療費中的3萬元,拿出來設立了一個獎學金。

2006年4月這位傳奇的歌手走完了他37年的人生。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臨走前他還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讓5個人重見了光明。

就這樣叢飛實現了他生前的誓言:繼續用自己的方式幫助他人。

邢丹像個女超人一樣,一邊帶著兩個女兒,一邊繼承了丈夫的義工編號。

經常能看到她帶著捐贈的物資,走進大山深處看望那些受助的孩子。

哪知道天意弄人,2011年4月13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永遠帶走了這位堅強的女子。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當時她正開車在高速上行駛,幾個不懂事的孩子從天橋上扔下了一塊石頭。

這個意外讓這對善良的夫婦在天國相遇了。

邢丹的離世讓整個深圳市都籠罩在悲傷的氛圍中。

深圳市殯儀館人山人海,無數市民自發前來送別這位善良的女子。

現場不僅有當年受到叢飛夫婦幫助的人,還有許多被他們感動的普通市民。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各級領導都送來了花圈和唁電,這份沉甸甸的敬意,讓人淚目。

但大家最擔心的,還是這對夫婦留下的兩個孩子。

命運就像開了個玩笑,姐妹倆從此有了不同的人生軌跡。

大女兒被爺爺奶奶接回了老家,繼續著平淡而溫馨的生活。

小女兒邢小叢飛則被媽媽生前的好友封昌紅收養。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說起封昌紅那可真是個了不起的女人。

她把小叢飛當親生女兒一樣疼愛,給予了這個失去父母的孩子最溫暖的關懷。

從封昌紅偶爾在社交平台分享的照片來看,小叢飛繼承了爸媽的優秀基因。

不僅人長得漂亮,氣質也特別出眾。

小提琴拉得那叫一個好,經常在藝術節上大放異彩。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要說最讓人驚艷的,還是這孩子的書法。

小小年紀就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簡直就是藝術界的天才少女。

而大女兒也不甘示弱,憑著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瀋陽音樂學院。

這不就是最好的傳承嗎?爸爸的音樂夢想,在女兒身上重新綻放。

雖然姐妹倆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但彼此的心始終緊緊相連。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她們時常通過視頻聊天,聊學習聊生活也聊那個永遠離開的媽媽。

這對父母雖然離開了人世,但他們播撒的愛的種子,正在女兒們心中茁壯成長。

這不就是最好的"愛的延續"嗎?

當南科大附中錄取通知書寄到邢小叢飛手中的那一刻,整個深圳又沸騰了。

大家都說這就是最好的"因果輪迴"啊!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曾經這個女孩失去雙親時才5歲,誰能想到她能走到今天這一步?

看著新聞里這個陽光自信的女孩,很多人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這哪是一紙簡單的錄取通知書啊,這分明是愛的傳承與希望的延續。

當年叢飛夫婦幫助過的那些孩子,如今都已經長大成人。

他們中有的成了老師,有的成了醫生還有的成了企業家。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這些昔日的受助者,現在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報社會。

就像一粒愛的種子,撒在了沃土裡開出了一朵又一朵希望之花。

而今天叢飛夫婦的女兒也在社會的關愛下,綻放出了屬於自己的光彩。

這不正是最好的善意循環嗎?

一個人的善良能影響一座城。

回顧叢飛夫婦6年間相繼離世,留下5歲女兒,後女兒考上南科大附中 - 天天要聞

一對父母的大愛,能溫暖一個時代。

如今這份大愛又通過她們的女兒,繼續在這座城市傳遞。

這讓我們不禁相信:善良的力量,真的可以超越生命的長度。

這個世界總是公平的,你付出的每一份愛,最終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到你身邊。

就像叢飛生前常說的那句話:善良的人,永遠不會被這個世界虧待。

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