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木易
編輯| 木易
«——【·前言·】——»
2020年2月,當「一人千面」的老戲骨杜雨露永遠離開人世時,只有寥寥6人前來送行。
58年的婚姻,養育了三個兒女,是他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可惜,天不遂人願,杜雨露於2020年因癌症離世,留下朱詠珏一人。
11字遺言中的情意,是杜雨露留給朱詠珏最後的慰籍,也是這對恩愛伴侶這一生中最動人的句子。
演藝事業
1979年,38歲的杜雨露憑藉在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電影《姦細》中出演「甘泉」一角,正式進入了演藝圈。
這對於已經「踏入中年」的他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機會。
在這之後,杜雨露參與了多部電影和電視劇的演出,儘管大多都是些龍套和小角色。
但杜雨露本人並不在意,他認為演員最重要的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不是讓觀眾記住自己。
經過近十年的努力,1997年杜雨露終於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
這一年,他在胡玫導演的古裝劇《雍正王朝》中出演了「張廷玉」一角,並憑此劇一舉成名。
被觀眾譽為「扮演張廷玉的第一人」。
自此之後,杜雨露的演藝事業進入快車道。
他在多部熱門電視劇中均有出色表現,像《大宅門》中的「白萌堂」;
《天下糧倉》中的「米汝成」等,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0年,61歲的杜雨露又在電視劇《突出重圍》中飾演了一個老戰士,並憑此劇獲得飛天獎最佳男主角獎項。
2002年,他在《省委書記》中挑大樑出演男主角。
雖然不少觀眾擔心他的年齡問題,但杜雨露以出色的演技再次證明了自己「寶刀未老」。
38歲才入行的杜雨露,起步比較晚,但他沒有氣餒和自暴自棄,而是一步一步努力磨練自己的演技。
杜雨露深知,演員要想走紅,必須有代表作。
成名後的杜雨露更加勤奮,他接拍了許多類型各異的角色,從正面到負面,從主角到配角,都能駕馭自如。
與癌症抗爭
從影多年,杜雨露已經是業內公認的「戲骨」。
即使已經是花甲之年,杜雨露對表演藝術的熱情絲毫不減。
杜雨露的妻子朱詠珏,始終默默地支持著丈夫,成為杜雨露最堅實的後盾。
杜雨露在外打拚事業,朱詠珏就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家庭。
即使偶爾會覺得丈夫太過專註工作而忽略家庭,朱詠珏也從未抱怨過什麼。
她深知演藝事業對杜雨露的重要性。
二人的孩子也都長大成人,各自事業有成。
兒子杜剛是知名乒乓球教練,曾訓練出大滿貫冠軍孔令輝。
兩個女兒各自經商和當教師,也過上了平靜幸福的生活。
看著孩子們個個優秀,杜雨露深感人生已經很滿足。
2009年,68歲的杜雨露在參演一部反映抗日戰爭的劇集時,突然發高燒。
經醫院檢查,被診斷出已處於肺癌中期。
這個噩耗對於杜雨露和他的家人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即便如此,朱詠珏還是第一時間關切丈夫的身體。
她寸步不離地守在丈夫身邊,與醫生詳談病情,想方設法找到最好的治療方法。
孩子們也頻繁探望,儘力分擔家庭重擔,讓父親安心治療。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極治療,杜雨露的病情有所好轉。
他開始在家中靜養,朱詠珏親手為丈夫準備健康美味的飯菜,定期陪同檢查身體。
但熱愛電影的心始終讓杜雨露難以長時間離開劇組。
在醫生認可情況下,杜雨露開始接拍些角色不重的影視作品。
朱詠珏也跟著丈夫到劇組,幫助照顧起居。每每看到丈夫投入工作,她便欣慰地笑了。
朱詠珏也時刻提醒丈夫注意身體,但從不干涉他的決定。
妻子的體貼與支持,更使杜雨露對生活充滿信心。
臨終遺言,令人淚目
數十年過去,朱詠珏無微不至地照顧著病弱的丈夫,即使丈夫面黃肌瘦,她還是一如既往地愛著他。
在家人的陪伴下,杜雨露與病魔抗爭了11年之久。
2020年,杜雨露再也支撐不住病魔的折磨,身體每況愈下。
年初,他還強撐著和家人團聚過年,想讓大家開開心心地度過,但騙不過任何人——這副老態龍鐘的身軀已是強弩之末。
過了不到兩個月,杜老的病情惡化得厲害,他知道時間不多了。
在彌留之際,他用盡最後一點力氣囑咐子女們要勤儉持家,生活要過得簡單。
還叮囑他們無論如何要時常回家看看母親,不要讓她過於孤單和寂寞。
臨終前,他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對妻子朱詠珏說出了令她永生難忘的遺言。
「宇宙這麼大,我們還會遇見」。
這句簡單卻富有深意的話,成為兩人68年愛情歷程里最動人的結尾。
按照杜雨露的遺願,家人為他辦理了簡單隱秘的喪事,僅邀請了6名至親參加。
他此生表現突出但從不張揚,即便是最後的離別,也選擇了低調和簡單。
杜雨露走後,朱詠珏心中難以接受這突如其來的離別。
朱詠珏整日垂淚,孩子們輪流去照顧,可是她不想因自己而擾亂他們的生活。
朱詠珏一個人回到了與丈夫共同生活多年的老房子。
在這充滿回憶的地方,她彷彿還能感受到杜雨露生前的氣息。
每逢杜老的忌日,朱詠珏總會來到他的墓前,一遍遍地告訴他自己一切都好,生活過得很好。
青蔥歲月
1956年,杜雨露出生在遼寧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父母雖然文化不高,但很重視子女教育。
杜雨露高中時代的生活豐富多彩,經常跟同學一起排練話劇,參加文藝活動。
他對表演產生了濃厚興趣,渴望自己的人生也能和舞台劇相關。
高中畢業後,杜雨露考取了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
大學期間,杜雨露認識了朱詠鈺,兩人參加話劇團,經常一起合作演出。
朱詠鈺個性開朗大方,對沉默寡言的杜雨露很照顧,兩人漸生情愫。
兩人經常在校園裡約會,一來二去走得很近,約定畢業後就結婚。
1960年大學畢業後,杜雨露被分配到哈爾濱話劇院,朱詠鈺到哈爾濱少年宮工作,兩人仍在同一城市,經常約會。
1961年,兩人決定結婚,但遭到朱父母反對。
朱父母覺得杜雨露家境貧寒,在劇院又沒取得什麼成就。
杜雨露理解朱父母的顧慮,向他們保證兩年內一定取得長足進步。
在朱詠鈺的鼓勵支持下,杜雨露開始刻苦訓練。
白天努力排練,晚上就鑽研劇本。
終於,他主演的幾齣話劇獲得好評,實力日漸增強。
兩年後,杜雨露如約成為話劇新星,朱父母這才同意他們結婚。
1962年,兩人終成眷屬,開始了簡單而幸福的生活。
婚後不久,朱詠鈺為杜雨露生下兒子,專心相夫教子。
杜雨露事業穩定後,又陸續有了兩個女兒。
一家人溫馨生活,青春美好的歲月在簡單中度過。
杜雨露和朱詠鈺一起見證了彼此的成長,感謝上天讓兩人相遇相知相愛,度過了無比幸福的青蔥歲月。
結語
杜雨露的一生,既充滿傳奇,也留下遺憾。他對藝術的熱忱和對家庭的忠誠,令人肅然起敬。
臨終時,他用11個字留下了人生的精華,這句話既是對愛情長河的回顧,也是對來生與愛人重逢的期許。
這句觸動人心的遺言成為他生命的註腳,也將鼓舞家人在悲痛後重拾生活希望。
杜雨露以他獨特的方式走完了人生,留下的不僅是豐富的藝術財富,也有一份令人尊敬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