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14日訊(記者 張玲 張宇傑)5月12日下午,備受矚目的「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 第三季深圳展演首場大師課迎來了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陶虹,此次開展大師課的所在地是深圳羅湖。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戲劇愛好者,深圳話劇院籌建辦負責人戴紀瀾以主持人的身份,與陶虹圍繞《國家院團與地方新生代:戲劇創作的生態對話》展開了對談。
對談結束後全場合影。(主辦方供圖)
深圳印象:從建設之城到引領之城
此次舉辦大師課的深圳羅湖,從最先見證深圳速度、到最先鏈接深港兩地,從東門的熙熙攘攘、到水貝的黃金珠寶,更是在梧桐山頂展現低空經濟的魅力……深圳羅湖如同承載著深圳記憶的「故事之城」。
「我確實是很早就來過深圳,那時候的深圳跟現在的樣子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時這裡還是一個正在建設中的城市,那時候的羅湖,與現在繁華的景象截然不同。」陶虹回憶起早年來深拍戲的經歷,她感慨深圳從「建設中的城市」發展為「具有引領性的文化都市」。隨著時間的推移,深圳的變化讓陶虹印象深刻。每一次來到深圳,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深圳已經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具有引領性的城市。
活動現場。(張玲 攝)
陶虹在對談後接受記者採訪。(張宇傑 攝)
表演基本功:是演員的立身之本
「演員這行就是技多不壓身。」陶虹表示,職業演員的基本功至關重要,這是區分被訓練過與沒訓練過的演員的關鍵所在。基本功涵蓋的內容豐富多樣,從聲音的控制、肢體的協調,到對角色的理解與詮釋,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演員日復一日地磨鍊。她以自身為例,作為非專業出身的演員,在片場也曾因基本功不紮實而感到忐忑,但正是通過不斷學習和積累,才逐漸站穩腳跟,成為觀眾喜愛的演員。
在談到戲劇表演基本功時,陶虹指出,無論是台詞、形體還是聲樂,每一項技能都對演員的表現至關重要。她回憶起自己初次登台時的緊張和不足,以及後來通過系統學習和不斷練習,逐漸掌握舞台技巧的過程。她提到,即使是在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在鏡頭前表現自己,但真正的戲劇表演需要的是被訓練過的專業技能。同時,她鼓勵青年演員要深入生活,細緻觀察,將生活中的點滴提煉為表演中的素材,使角色更加鮮活、有血有肉。
對談現場。(張玲 攝)
藝術源於生活:要有一雙發現生活的眼睛
在塑造角色時,如何將「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完美融合,是演員必須面對的課題。陶虹分享了自己的創作心得:「表演其實無論如何都會呈現出你對真實生活的思考和真實生活的觀察,一定要有一雙發現生活的眼睛。」她鼓勵年輕演員在生活中積累素材,將身邊人、身邊事的細節觀察收集起來,藏在心中的素材庫中,待到表演時信手拈來,賦予角色鮮活的生命力。無論是《空鏡子》中愛笑又容易想家的孫燕,還是《美麗新世界》里精明世故卻又善良的黃金芳,這些角色的生動形象都離不開她對生活的細緻觀察與提煉。
作為斬獲影視六大獎滿貫的優秀職業演員,陶虹深知表演工作中最需要堅持的專業素養。在信息碎片化的時代,她建議年輕人不要沉迷於刷手機,而應沉下心來閱讀書籍,通過閱讀提升對人生的理解,這樣才能在表演中遊刃有餘。她還提到,自信是最好的化妝品,只有真正掌握表演技巧,才能在舞台上和鏡頭前自信地展現自我,享受表演帶來的滿足感。
對於舞台劇和影視劇的區別,陶虹認為,舞台劇是集體創作,能錘鍊演員的創作能力,演員需通過外放的肢體動作和聲音傳遞情感;而影視劇表演更注重細節,面部肌肉的細微變化都能成為表達的關鍵。同時,她強調好的表演應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把握表演尺度,引發觀眾共情,而演員保持放鬆狀態則是呈現絕佳表演的基礎。
對談現場。(張玲 攝)
深圳戲劇的未來:本土特色結合現實題材
「文化和人的生活真正息息相關的。」陶虹表示,深圳本土題材話劇《破空》這次演出廣受好評,正是因為與本土文化、現實題材緊密相關,引起觀眾的共鳴。談及深圳話劇院的籌建,陶虹建議,深圳作為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話劇院應當聚焦深圳本土現實主義題材創作,重視劇院教育功能,讓戲劇成為深圳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為這座年輕的城市增添更多文化底蘊與藝術活力。
陶虹。(主辦方供圖)
在大師課的尾聲,陶虹還與現場的青年戲劇人進行了互動交流,耐心解答了青年戲劇從業者關於職業發展、戲劇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她鼓勵年輕從業者接納多樣經驗,利用自身影響力推廣戲劇。當被問及最喜歡的身份與角色時,陶虹表示對每個身份和角色都一視同仁,視其為寶貴的人生經歷。她的話語如同一盞明燈,為在戲劇道路上探索前行的年輕人們照亮了方向,給予了他們激流勇進的勇氣與力量。
深圳話劇院籌建辦負責人戴紀瀾接受記者採訪。(張玲 攝)
此次「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第三季深圳展演大師課活動」陶虹專場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深圳戲劇生態注入國家級院團的專業養分,更通過分享創作心得,為青年戲劇人指明了藝術追求的方向。接下來還將有4場「戲劇大師課」陸續展開,助力深圳話劇院籌建工作,助力中國戲劇事業蓬勃發展。
深圳大劇院大堂。(張玲 攝)
來源:深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