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2023年09月25日22:05:10 娛樂 1085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請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一部大片和一個產業

寶蓮燈》本身是一個藝術的文本,而其製作過程、發行方式、轟動效應則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經濟」的文本。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未來的電影史上也許首先把它當作後者來記錄——《寶蓮燈》不僅是一個單獨的藝術創作,也不僅簡單地標誌著新中國動畫片第三個繁榮階段的開始,而應該說,《寶蓮燈》是中國動畫史上一次全方位的革命,這次革命的首要意義是在商業模式和技術手段方面開啟了一個新方向。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建國後至1999年,中國共拍攝製作過四部影院動畫長片:第一部是1962-1964年的《大鬧天宮》(上、下),之後是1980年的《哪吒鬧海》、1983年的《天書奇潭》以及1985年的《金猴降妖》。其後是14年的空白。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直到1999年《寶蓮燈》問世,動畫電影製作的這一沉寂局面才被打破。在中國已有的動畫長片中,《寶蓮燈》算得上第一部真正的商業「大片」:製作周期長,投入成本高,技術手段新,製作陣容強,宣傳攻勢猛,周邊開發充分,市場化程度高。

這一系列舉措在機制靈活、技術完善的海外動畫界根本不算什麼。它的意義只有放到中國動畫的生存環境中才凸顯出來。中國動畫片在體制上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的鉗制,只被當作整個文化事業的「一條戰線」。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計劃的卵翼養成了它的依附性、依賴性,亦即它只能作為故事片為主體的電影大家族的一個附庸性的、可有可無的小片種存在,從來就沒有被當作一個獨立的文化產業來看待過。在觀念上,中國動畫歷來存在一個誤區,即認為動畫片是給少兒看的,和故事片相比不過是個「小兒科」而已,似乎只要每年「六一」前夕能夠拿出一兩部給孩子們做禮物,動畫工作者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這種觀念導致動畫界缺乏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這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動畫創作的沉悶局面。到90年代上半期,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軌和電影市場的重新洗牌,舊體制、舊觀念成為動畫電影發展的嚴重路障。行業信心不振,從業人員大量流失,生產力日益下降,整個業界已經瀕臨危機的邊緣。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同樣也為成人帶來愉悅;動畫片也可以做得那麼大氣、那麼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更重要的是,動畫片原來在票房價值上完全可以和「大片種」一爭高下!特別是美國人竟用中國的古老故事《花木蘭》為題材製成動畫片然後拿到中國來大賺票房收入。

更給中國動畫界結結實實地上了一課。他們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如果任由這種局面發展下去,將是中國動畫界的莫大恥辱。諸種因素的匯合,激發起有志於民族動畫事業的藝術家在低谷中奮起的決心。《寶蓮燈》就是這種空前危機感的產物,是中國動畫電影試圖突破困境的第一個「探路先鋒」。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寶蓮燈》一片總投資1200萬元人民幣,從1995年開始籌備。主創班子過硬的功夫、嚴謹的創作態度、創新的藝術追求是影片成功的保證。著名電影藝術家吳貽弓擔任該片藝術指導。導演常光希是「美影」優秀的動畫設計之一。

他本人見證過新中國動畫電影的始終,也有豐富的創作經驗,曾擔任過15部動畫片的主要動畫設計和三部動畫片的人物造型設計,在《哪吒鬧海》、《鹿鈴》、《金猴降妖》等影片里,都有不俗表現;作為導演,則獨立執導過動畫系列長片《奇異的蒙古馬》等,先後獲得若干國內及國際獎項。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音樂總監是享譽中外的作曲家金復載,他曾為《哪吒鬧海》、《三個和尚》、《雪孩子》、《金猴降妖》等幾十部美術片譜曲。其他要害部門如美術設計秦一真、錄音師詹新等也是各自領域裡的佼佼者。劇本數易其稿,人物造型、背景設計也反覆推敲。

主創人員還遠赴敦煌西安華山西雙版納、寧夏等地採風,收集創作素材。全片共有60位原畫和動畫師、20位背景美術師及眾多繪製、技術人員參加製作。總共繪製了4000張前期美術設計稿、150000幅動畫畫面、2000幅背景。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寶蓮燈》的製作與我國以往美術片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採用了與國際接軌的動畫電影的製作方式,對每一道工序都細化分工。從劇本編寫到對白設計,從造型設計到電腦特技,從整體音樂到舞蹈創作,從先期對白錄音到後期全數碼製作,無一不是周密策劃、精心製作。

其中採用國際上慣用的先期音樂和對白手段以及全數碼立體聲錄音技術在中國美術片史上還是首次。與以往中國美術片習慣採用的後期配音相比,「先錄對白」更能發揮美術片的特殊專長。動畫繪製人員可以根據先期配音演員的表情和口型繪製畫面,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誇張,對白和口型、表情更加吻合。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寶蓮燈》的先期對白錄製邀請了影視界的眾多明星前來加盟。如為主要角色配音的姜文(二郎神)、寧靜(嘎妹)、陳佩斯(孫悟空)、徐帆(三聖母)、崔傑(土地爺)、梁天(假道士),兩位小明星楊碩、虞鵬飛(大小沉香),連其他次要角色也由朱旭馬精武馬羚雷恪生丁嘉麗馬曉晴姚二嘎朱時茂、聶曉哲、黃小立、江平等分別配音。

音樂製作一項上同樣打出了「全明星戰術」。邀請大牌歌星為卡通片配唱插曲,這在好萊塢早已不是新鮮事了。《寶蓮燈》在這方面為中國動畫開了先例:為了讓精美的電影畫面得到最佳的聲音詮釋,創作者邀請劉歡李玟張信哲擔任片中三首主題歌及插曲的主唱。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他們不僅都是近年來在歌壇的名手,而且他們皆以唱功見長,能將片中人物的細膩情感鮮明透剔地融化在歌聲中。他們所在的新力唱片則動員亞洲著名音樂人為《寶蓮燈》度「身」定做歌曲。

影片中還有一段「望月節」土風舞,是著名舞蹈藝術家胡嘉祿精心編排的,並由上海舞劇院的舞蹈演員們首先實際表演,再由動畫師們據以改編成動畫鏡頭。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寶蓮燈》一開始就瞄準市場。在上映之前就做了周密的準備工作,主題歌及插曲提前半年就在各家電台播出,並同時推出MTV,用影片中一些精彩畫面吊起觀眾的胃口。公映階段的宣傳攻勢更加猛烈。

據報道,僅在北京第一輪公映的12天就印發宣傳彩卡達100萬張,平均每10個北京市民手裡就有一張。(《解放日報》1999年8月12日)《寶蓮燈》還嘗試了利用影片的品牌效應開發系列文化產品的做法。如出版根據影片編輯的系列卡通圖書等,據稱產品的利潤幾乎與票房收入持平。此舉對擴大電影知名度的影響也不可小覷。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毫無疑問,《寶蓮燈》的新嘗試首先取得了市場的肯定。據透露(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金國平《中國動畫蓄勢待發》,中國動畫網文章):1999年7月底《寶蓮燈》發行以後,即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使該廠當年銷售額比上年增加一倍多,達到1477.2萬元;隨後的2000年達到2279.6萬元。

可以說《寶蓮燈》的成功為中國動畫產業探尋到一個有效的贏利模式,這極大地恢復了業界的信心。在其鼓舞下,上海美影與上海電視台合作組建上視集團,動畫生產力大幅提高。在不長時間內,《封神榜》等一批新的動畫片在這一模式下投入製作,同樣業績不俗。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最新製作的《我為歌狂》投資1500萬元,早在播映以前,電視發行預售收入已達150多萬元,衍生產品開發收入已達200多萬元,佔總成本的近30%。經濟上的成功促進了技術投入的決心,也催動了技術革新大跨度朝世界一流水平大跨度地躍進。近兩年出品的一系列影片都體現出較高的製作水準。

《寶蓮燈》為中國美術電影開了新路。這未必是唯一要走的路,卻是必須要走通的一條。當此中國「入世」之際,它所積累的經驗更其寶貴。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動畫片已經走出低谷,正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寶蓮燈》在這個由不良循環到良性循環轉換過程中所起的示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情節和人物:熟悉而又陌生

影片《寶蓮燈》的大致情節是:天宮中的三聖母愛上了人間書生劉彥昌,為了愛情,她不顧長兄二郎神的反對,帶著寶蓮燈私奔下凡與劉彥昌相會。

七年過去了,他們的孩子沉香也漸漸長大。不料有一天,二郎神從寶蓮燈的閃光中發現了他們。為了維護天規,他抓走了小沉香,要挾三聖母交出寶蓮燈。無奈之中,三聖母只得把燈交出,自己卻被壓在華山底下。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沉香從土地神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同為人質的部落頭人女兒嘎妹的幫助下,沉香機智地與護燈秦俑周旋,奪回了母親的寶蓮燈,逃離天宮,踏上了尋母之路。

征途中磨難重重,鬼城、荒漠、怪石詭異多端;雪崩、地裂、沙暴恐怖驚人,這一切都沒有磨去沉香的救母之心。幼年的沉香在經歷了種種險遇之後,終於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成長為一個英勇的少年。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從民族文化中汲取創作題材是中國美術電影的傳統。《寶蓮燈》也不例外,選擇了人們耳熟能詳的神話傳說為題製作大片。《寶蓮燈》的來源甚早,流傳也廣。即以進入戲曲而論,早在宋元南戲中就有《劉錫沉香太子》,元雜劇中有《沉香太子劈華山》。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京劇越劇河北梆子川劇秦腔、漢劇、徽劇、紹劇等多個劇種都有這個劇目,曲藝則有長篇寶卷《沉香寶卷》。其被搬上銀幕,也至少已有兩次。這無疑給動畫片拍攝帶來一定便利,比如故事本身的傳奇色彩和民族特性適合動畫表現,情節和人物為人熟知,創作者便於把握,觀眾也易於接受,主題蘊涵顯明而穩妥,較易獲得中國觀眾的認同感等。

葉明導演的《寶蓮燈》,影片通過情節和人物,充分獲得觀眾的認同 - 天天要聞

但同時這個故事也造成相當的挑戰,就是改編如果悉依傳統,就沒有「賣點」,完全顛覆,則觀眾未必買帳,風險多多,所以編導人員必須在繼承和創新之間謹慎考量:既尊重傳統,又須使熟悉的題材「陌生化」給觀眾提供新的審美經驗。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