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
「弗洛伊德不是咱廠的」「那跳的啥舞啊那傢伙把老太太都快掄上天了都」「dan是蛋!那是dna!」……如果你聽懂了這些梗,那麼恭喜你,已經猜到我們要聊什麼。今天,讓我們來聊聊一部剛完結的電視劇:《漫長的季節》。
圖源網路
從梗概來說,劇情貌似不算複雜。在小城樺林,因為一樁普通案件的調查,結果卻牽出了18年前的另一樁案子。看似常規的開頭,用懸疑的「鉤子」引人深入,觀眾逐漸接近真相。《漫長的季節》採用三條時間線交叉敘事,拋棄了電視劇慣用的線性敘事,僅靠人物和劇情過渡,藉由突破性的鏡頭語言給出豐沛的視聽信息。從物理特效化妝技術讓人拍案叫絕,到與主演前作《馬大帥》等的「夢幻聯動」,從幽默風趣的台詞、還原時代的置景,到彈幕會隨著劇情上演倒流、著火等「特效」,本劇在製作、播放甚至宣發海報等各個環節都不乏巧思,讓觀眾耳目一新的同時,也更添了幾分沉浸式尋寶探案的快樂,雙方一起打上了「共鳴的響指」。
很多觀眾分享自己的觀劇體驗,大都提到了一個詞:生活。劇中的東北話、鋼鐵廠、暖水瓶、拌桔梗等,太多生活細節和普通人尤其是東北人的集體記憶悄然重合。即使地域不同,人們也能從劇中找到有同感的瞬間。有人為支離的感情神傷,深思婚姻的過法;有人為老年的愛情落淚,觸動了自己心中的「意難平」;有人則被一些印象深刻的對話打動,思考如何走出「按部就班的圈」……翻開懸疑的外殼,全是對於生活絲絲入扣的描摹,正如導演所言,「真正打動人的,總是『人』的故事、『人』的情感」。
觀影平台上不低的分數,某種程度上肯定了《漫長的季節》在形式和內容上的創新嘗試。收穫認可的,不止是《漫長的季節》。同為懸疑劇的《塵封十三載》講好了刑警的日常,讓觀眾感受到這部劇的溫度;《平原上的摩西》文學性十足,充滿著對人性、社會和歷史的思考;《顯微鏡下的大明》採用歷史視角,將恢弘的歷史化成一個個具體生動的人和事。不再為了懸疑而懸疑,更多聚焦塑造角色、著力講好故事,讓懸疑劇也有了生活之根、文化之本、現實之基,這或許是懸疑劇佳作迭出的秘訣。
圖源網路
包括懸疑劇在內的各個類型電視劇,近來都有了良好發展的趨勢。2023年尚未過半,口碑評分雙高的爆款頻出。不論是劇情向的《狂飆》、科幻風的《三體》,還是都市愛情類的《愛情而已》《去有風的地方》,多元化的供給滿足觀眾多樣的觀劇需求。不論網路劇還是台播劇,類型化專業化精品化的方向,在贏得流量的同時也贏得了口碑。實踐一再證明,只要是真用心的好作品,只要足夠貼近群眾、充分尊重市場,不論什麼題材、什麼類型,都能打動觀眾,實現「叫好又叫座」的雙向奔赴。這是對好作品的激勵,也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共識。
《漫長的季節》里,有一句概括角色一生的經典台詞,叫「往前看,別回頭」。這不僅是劇中人的思考,也值得整個電視劇行業吸收。形式不走老路,內容不進套路,才能開拓出圈粉的新路、大路。沉下心來是為了更好前行,貼近時代訴求定能永葆發展活力。
這正是:
打個響指莫回頭,吹起喇叭向前走。
漫長秋日終逝去,梅落南山無悔尤。
(文 | 周珊珊)
丨簡介丨
繼《與時代談談心》《與世界談談心》後,人民日報評論部的「睡前聊一會兒」欄目再推系列讀物之《與未來談談心》,把睡前幾分鐘的談心,變成更為觸手可及的陪伴。本書系統梳理了這兩年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新聞熱點,分為風尚、世態、青春、時代、人物、文化、生活、社會、新知等部分,給讀者一個觸摸時間、觀察世界的窗口。
我們在時間中跋涉,向著未來前行。面對過去,每個人都會有遺憾、懊悔、回憶;好在,每個人也都有未來,那裡有困惑、失落,更有收穫、希望。這本小書收錄的,是時間中的圈圈漣漪,是記憶中的種種際遇,希望它能讓我們在相連的悲歡中,「一起向未來」。雖然未來還不確定,但也正因如此,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