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狂飆》的題材就很刺激,「黃賭毒」一個不少,還有比「黃賭毒」更刺激的房地產……而且是房地產拆遷。
羅翔老師嘴裡的法外狂徒張三所乾的那些事兒,多能在《狂飆》里找到對應的案例。
2、看《人民的名義》時,碰到黃毛的戲要麼快進,要麼上廁所,看《狂飆》沒有這樣的機會,不捨得快進、暫停或噓噓,膀胱受罪。
3、看《人民的名義》時,看到陸毅那張帥氣的臉就要齣戲,《狂飆》里賈冰演得不錯,就是一股大碴子味,有時難免也會齣戲,總覺得他的「黑」是裝出來的,遲早有個笑點幫他洗白。
4、安欣是一個最不真實的角色,因為完美而不真實。幸虧他不像陸毅那麼帥。
5、不真實並不代表觀眾不喜歡,人人心中都有一個對「完美」的期待,所謂「理想主義情結」,這算是另外一種真實。
6、很多人喜歡高啟強,因為這部劇是一個梟雄的奮鬥史。梟雄不是英雄,高啟強不是高大強;梟雄的確有一股邪魅的吸引力。
7、關於高啟強能玩什麼諧音梗嗎?「高砌牆」算不算?眼看他砌高牆,眼看他騎高牆,眼看他牆塌了。
8、有人擔心高啟強的角色設定會誤導觀眾,其實大可不必。安欣是一杯酒加一杯酒,混在一起還是酒,好不好喝看勾兌水平;高啟強是一杯美酒加一杯毒酒,混在一起也許口感不錯,但結果一定是毒酒。不能沾,沾了會死人。
9、「我想吃魚」能申請專利嗎?實在不行申請店招也可以,做魚宴,大概能蹭點熱度賺點小錢。豬腳面我也想吃......只有豬腳沒有面也行。
10、想把壞人刻畫得深入,就得讓他所做的每一件壞事都有一個不得已的原因,高啟強做壞事讓人感覺是不得不做的,而高啟盛賣藥丸則不可原諒,因為他把「不得已」推在小靈通頭上,這讓人覺得是活該。這個設定太像「存了一大批摩托羅拉傳呼機等著發財」的老段子。不知道「小靈通」和「傳呼機」是什麼的人,恭喜你,你好年輕啊。
11、陳書婷是濃墨重彩的一個角色。她是大哥的女人,不,她是大哥們的女人。不過,她與大哥們互相成全,甚至可以說他對大哥們進行了反向塑造,沒有她就沒有大哥。叫她大姐大更合適一些。
12、高啟強讓我笑場的是他讀《孫子兵法》,這本書他學得最好的地方是書名,他真會「裝孫子」,動不動就跪下。他用得更多的是厚黑的江湖智慧和官場智慧,《孫子兵法》教不了那麼多。
13、安欣白了中年頭時,高啟強著裝有濃濃的廳局風。中國人的骨子裡有「學而優則仕」的念想,他大概想「黑而優則仕」。
14、李響的諧音是「理想」嗎?安欣的諧音應該是安心。李響的悲劇色彩很濃,他是內心掙扎最多的角色,他努力想做一個好人,卻被京海市的醬缸染成了壞人;他的底色不是壞人。
15、泰叔的出現是為了增加這部劇的江湖氣,而且很多觀眾喜歡看倪大紅的面癱大佬范,但在這部劇中,泰叔黑白通吃的實力配不上他的羅漢床、漢服、大蛤蟆和一桌子茶具。
16、這部劇前幾集大概靠賈冰吸了不少粉,就像情景喜劇《地下交通站》里我是被賈貴吸粉的。
17、這部劇融合了多種元素,港劇,美劇,韓劇,基底是我們的反黑劇,如果在十幾年前,可能覺得不夠自然,但是經過《唐人街探案》等影視劇的洗禮之後,現在我比較能接受這種風格的雜糅了,看來觀眾是變了……我們的格局打開了。
18、這類劇集的大結局一定會比較「泄氣」(有人叫「爛尾」),因為需要把所有的矛盾集中解決,而且必須是邪不壓正,這就束縛了導演的手腳,台詞與口型不一就在所難免,不必過分苛求…..真實的世界也許是「反腐一直在路上」。大魚落網,小魚出山,江湖從來就不會風平浪靜。
19、導演徐紀周談《狂飆》時說,我想表達的是命運的不可知和偶然性。我喜歡這句話,這部劇集的大部分地方是在表現這種不可知和偶然性,他在盡最大可能消解人物的臉譜化。
20,高啟強的副作用是:有人開始把現實中所有的成功者都看成是沒有被曝光的高啟強,認為他們一定都有黑歷史,這就有點過了,是另一種臉譜化。
請允許我引用我自己前幾天寫的一句話吧,「一流企業家都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和鮮明的個性,除此之外,多是比泥鰍還要滑溜、比猴子還要精明、比成功學大師還會「忽悠」的人中龍鳳。」
換言之,他們多是遊走在灰色地帶的高手,像高啟強那樣一條道走到黑,走成黑社會的,根本走不遠——他們看不上。
21,回到真實的人生。恆大老闆許家印近日露面,一臉的疲憊。不能拉著臉,卻又笑不出,還不能讓人看出笑不出,更不能讓人看出他在拉著臉;無奈,不甘,落寞,隱忍,也許還有無處發泄的憤怒……難啊,太考驗演技了。
問:演技封神的高啟強(張頌文)能做出這個表情嗎?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