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片《女兒紅》中,一壇封存在夾牆裡七十年的女兒紅,是花雕(周迅 歸亞蕾 飾)的命根子。這壇女兒紅,是當年父親給花雕準備的結婚禮物。但結果,隨著阿藕的離去未歸,這壇女兒紅沒能派上用場。
花雕於是準備把這壇女兒紅送給女兒秋妹當結婚禮物用。但令花雕沒有想到的是,被文革中各種階級鬥爭搞怕了的秋妹,結婚時不僅拒絕了自己的資本家母親,也拒絕了這壇女兒紅。
花雕於是又準備把這壇女兒紅送給外孫女陳飛當結婚禮物用。卻誰知道,急於打開女兒紅酒家市場的陳飛,只把這壇酒當廣告來用。
一壇傾注了三代人愛恨情仇的女兒紅,就這樣在歲月的洗鍊和沉澱中,變得越發的神秘和醇厚。這就是影片《女兒紅》要給我們講述的故事:一個關於愛的傳承和時代命運的故事。
第一代:民國時期那一段純真熱烈的愛情
那個時候的花雕,還是一個富有的酒坊主的千金大小姐。個性率真,洒脫不羈,是一個被父親嬌寵的幸運兒。她的性格積極、主動、火爆而又熱情。聽說父親給自己說了親,也不顧女孩兒家的羞澀,竟顧自跑去相看,還著急要開啟那壇當結婚禮物來用的女兒紅。當那結婚對象是自己看不上的人時,花雕性格裡面的反叛因子於是開啟了。她和酒坊請的畫工阿藕好上了。花雕對阿藕的感情並沒有藏著掖著,她向父親和盤托出了自己懷孕的事情,感覺有傷風化的父親被氣死了,花雕於是生下女兒。此後一方面照顧女兒,一方面照顧酒坊生意,一方面等候徵兵去了台灣的阿藕。因為阿藕在台灣有限制令不能回大陸,所以花雕幾乎是等待了阿藕一輩子。
第二代:文革時期那一段糊塗透頂的愛情
做為花雕和阿藕的女兒,生於文革時期的秋妹,深受出身的苦楚。她的資本家母親花雕被人批鬥,台灣來客父親阿藕又被人調查,雖然秋妹高考考出了好成績,但受父母連累,她被剝奪了上大學的資格,只能在一個酒廠干一些洗酒罈子的雜活。秋妹和沒有文化的寶康之間,可以說是毫無愛情可言。寶康講的笑話不幽默,寶康對懷孕的秋妹毫不體貼。寶康唯一的好處,就是家庭成份好。秋妹覺得以後自己生了小孩後,可以讓她上大學,不用再吃自己吃過的苦頭。但最後,這份在文革時期促成的一段糊塗透頂的愛情,還是以離婚做了最後的終結。
第三代:改革開放時期那現實開放的愛情
陳飛和斯小覺的愛情,他們早早地婚前同居了。但卻並不像外婆花雕那樣的相愛了就是一輩子,他們隨時準備分手;也不像母親秋妹那樣的糊塗出嫁,因為有深厚的感情基礎,所以他們欲分難分。一個出國留學在即,一個中途退學找不到好工作,現實困境讓陳飛陷於崩潰的邊緣,不過這股愛情也激發了陳飛創業的勇氣。為了籌到開女兒紅酒家的錢,陳飛向奶奶借,向媽媽借,甚至還想到了自己遠在台灣的外公;那壇外婆留給她當做結婚禮物的女兒紅,陳飛甚至為了生意能做起來,竟拿它當廣告來用。陳飛的各種經營手法,是現實的也是功利的,但這也正是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種種思潮。
一壇上等的女兒紅,無形中串聯起了三個時代的愛情記憶。愛情是時代的附庸和點綴,時代是愛情的背景和註腳。離開了愛情的時代是蒼白的,離開了時代的愛情是淺薄的。
影片《女兒紅》中,青年時期的花雕由周迅扮演,周迅的漂亮和靈氣可是沒說的;中年時期的花雕由歸亞蕾扮演,歸亞蕾的滄桑和厚重也是沒說的。影片最吸引人的一幕,是周迅、歸亞蕾們唧唧唧唧地「趕酒」的一幕。那個時刻,是充滿了期待的時刻,也是充滿了無限希望的時刻。親愛的朋友,一壇上等的《女兒紅》,我向你強力推薦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