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祖國強大!這個手持自拍桿的香港美女,她弄哭了億萬觀眾

2022年09月30日18:50:32 娛樂 1231

文/潘彩霞

雲南怒江邊,香港主持人陳貝兒一邊喊著「我害怕」,一邊毫不猶豫地把背帶穿在身上,為了感受今昔對比,她要體驗一把過溜索

身邊有人提醒:「手不可以亂摸,臉如果碰到溜索的話,一定會毀容!」

滑行開始了,陳貝兒努力克服恐懼,一隻手還不忘舉著自拍桿拍攝。

這是紀錄片《無窮之路》中的一幕。「主持人太猛了!」「太膽大了!」觀眾紛紛打出彈幕。

從熱帶雨林到戈壁沙漠,從洶湧的怒江到海拔4000米的高原,陳貝兒爬天梯,過溜索,不斷挑戰體能極限,克服心理恐懼,親自帶著觀眾見證全面脫貧這一載入史冊的奇蹟。

憑藉這部紀錄片,她被評為「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而此前,她甚至很少來到內地,被香港觀眾熟知的身份一度是娛樂主播。

見證祖國強大!這個手持自拍桿的香港美女,她弄哭了億萬觀眾 - 天天要聞

01

1979年,陳貝兒生於香港,父親陳永鎬被稱為「金牌監製」,曾多次為張國榮梅艷芳等策劃演唱會。

在普通人眼裡,明星遙不可及,而對陳貝兒來說,他們不過是她的大朋友而已。張國榮很疼愛她,經常送給她小禮物;而梅艷芳的演出服,只有她敢穿著玩。

在一眾巨星的寵愛下長大,很自然地,舞台也令陳貝兒嚮往。不過,她更感興趣的則是主持。

12歲時,陳貝兒隨父母移民加拿大。中學時,因為身材高挑、面容姣好,身邊很多人都慫恿她參加選美,對此,她不為所動,畢業後如願考入西門菲沙大學學習新聞傳播。

見證祖國強大!這個手持自拍桿的香港美女,她弄哭了億萬觀眾 - 天天要聞

大學畢業後,陳貝兒靠著出眾的自身條件脫穎而出,成為香港第一代娛樂新聞主播。

初入行,機會都需要自己爭取。那時,香港媒體很少去國外採訪,陳貝兒的身影率先出現在國際影展、時裝周上。外國人很詫異:「你是哪裡來的?」

對一個來自中國香港的女生,他們不給她留位置,更不給她提供任何採訪機會。

2004年,陳貝兒爭取到去戛納電影節採訪日本藝人木村拓哉的機會,不料,因木村行程有變,約好的訪問全部被取消。

當外國媒體紛紛打道回府時,陳貝兒卻不甘心,她立刻跑到木村下榻的酒店去蹲守,幾個小時後,木村被她的誠意打動,終於同意給她三分鐘時間。

流利的日語,毫不拖泥帶水的訪問,陳貝兒的專業能力讓木村大為讚賞。採訪結束時,他愉快地與陳貝兒勾手相約:「下次見!」

見證祖國強大!這個手持自拍桿的香港美女,她弄哭了億萬觀眾 - 天天要聞

短短的三分鐘,陳貝兒「一戰成名」。之後,她如魚得水,成為第一位出現在奧斯卡金像獎、米蘭時裝周等國際重大盛會上的香港女記者。

她的受訪者,包括邁克爾傑克遜小李子等世界巨星,這些戰績,讓她成為名副其實的「娛樂一姐」。

儘管只是娛樂主播,陳貝兒卻時刻不忘媒體人的使命感。

2007年,她去戛納電影節採訪,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地要求一位華裔演員講英文,目的就是嘲笑他英語差。

面對刁難,陳貝兒站起來了,她質問對方:「我們中國人本來就是講中國話的,英語講不好又怎樣?不應該拿來當笑話。」

一個柔弱女孩,卻如此不卑不亢,全場都向陳貝兒投來讚許的目光,對方終於道歉。

多年後聊起此事,陳貝兒認真地說:「不能被欺負,這是一個本能的反應。」

美麗而又知性,舞台上,陳貝兒光彩奪目。2017年,她開始策劃紀錄片《嫁到這世界邊端》,遠赴德國、丹麥瑞典等地,尋訪已為人妻的香港女性。

一個月,要走七八個國家,作為「空中飛人」,身體要不斷地適應溫差和時差,非常辛苦。

在土耳其拍攝時,撒哈拉沙漠的高溫令她中暑暈倒,不得不送入當地醫院治療;而在奈及利亞等非洲國家採訪時,她又經歷了戰乩、治安差,斷電斷水、衛生問題,其驚心動魄完全不亞於戰地記者。

旅程艱辛,但收穫滿滿,在她的引領下,故事中的主人公把委屈、傷痛、溫柔、孤勇娓娓道來,正是那些細枝末節,引起觀眾極大共鳴。

大家紛紛留言請教:「如何從肢體語言、說話語調等方面展現親和力?」

對此,陳貝兒笑著說:「我自己都不知道答案,即使叫我開班都沒得教,是天生的。」

三季節目好評如潮,陳貝兒人氣大升,連續三年,她都被提名TVB「萬千星輝最佳主持」。

見證祖國強大!這個手持自拍桿的香港美女,她弄哭了億萬觀眾 - 天天要聞

02

從採訪巨星到面對普通人,褪去浮華,陳貝兒看到了更多給她留下強烈生命印象的人,她渴望製作更有深度、更有思想的內容。

機會來了。2021年2月,我國宣布全面脫貧,為了讓香港民眾看到內地的真實變化,TVB決定籌拍紀錄片《無窮之路》。

節目要深入四川、雲南等地的十餘個深度貧困地區採訪,而主持人這個「苦差」,非陳貝兒莫屬。儘管那時,她對貧困的概念還停留在幾張圖片上,來內地的次數也屈指可數。

以一貫的專業精神,陳貝兒開始了前期準備,不僅加強體能訓練,還請了老師惡補普通話,「就算是港普,也要是高級港普」。

為了加強對扶貧的認識,她特意觀看了脫貧攻堅劇《山海情》,那些扶貧路上的挑戰和轉變,都令她感動不已。

可是同時,在查閱資料時,她也看到了西方媒體對中國脫貧的質疑,他們聲稱,中國能脫貧是因為「設置的標準太低」。

對這種惡意詆毀,陳貝兒非常憤慨:「作為一個媒體人,不可以只看人家的報道就信以為真,而是真的要親身去看、去聽,用事實讓對方心服口服。」

兩個月後,陳貝兒和她的團隊踏上了「無窮之路」。四個香港人,一個廣州人,沒有劇本,沒有綵排,只有對真實的探尋。

見證祖國強大!這個手持自拍桿的香港美女,她弄哭了億萬觀眾 - 天天要聞

第一站,他們來到位於四川涼山的「懸崖村」。儘管村民已經整體搬遷到山下的政府安置房,但為了體驗以前生活的艱難,陳貝兒還是決定爬鋼梯,親自感受「懸崖村」的生活。

鋼梯高達2556級,早晨七點,陳貝兒和團隊開始往上爬,太陽越來越大,腳步也越來越沉重。

兩個多小時後,她頭暈、腿軟、恐高、呼吸困難。陪同的扶貧書記勸她:「建議量力而行,沒必要非得冒這個險!」

團隊也說:「我們有更省力的報道方式。」

然而,陳貝兒只氣喘吁吁地望向鏡頭:「給我半分鐘,三十秒!」

「我一定要一步一步地爬到頂,才能在鏡頭面前很有說服力地告訴大家,他們以前的生活和現在翻天覆地的變化。」

半分鐘後,爬梯繼續,陳貝兒手腳並用,還不忘自嘲自己是「逼上『涼』山」。

途中,他們遇到了被稱「懸崖飛人」的村民拉博,在拉博攙扶下,陳貝兒一步一艱辛,緊張、恐懼之下,眼睛絲毫不敢亂看。走到最艱險處時,拉博鼓勵她看看身邊的風景,她本能地拒絕:「我不要看!」

可是那一刻,她被深深地打動了。路途是如此艱難,拉博卻心懷感恩,不忘欣賞,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情懷!

「他們給予我力量,讓我非得好好講述他們的故事不可,不是『差不多』就可以。」

六個半小時後,陳貝兒終於登上山頂。力已盡、腳已軟,她顧不得休息,立刻投入拍攝,而下山,又是一個難題。那天回到住處時,已是夜裡十二點。

第二天,在拉博邀請下,陳貝兒來到他在山下的新居。遠遠看到拉博,她一路小跑,像老朋友一樣迎上去。對坐聊天時,得知拉博留在村裡是為了照顧父母,她很自然地伸手拍了拍拉博,以示讚賞。

沒有來自大都市的居高臨下,她真誠、自然,接地氣,把小人物的故事真實地呈現在鏡頭前。

見證祖國強大!這個手持自拍桿的香港美女,她弄哭了億萬觀眾 - 天天要聞

03

人的故事,最有力量,陳貝兒忠實地記錄著。在雲南怒江,見到年近花甲的「溜索醫生」鄧前堆時,她再一次被感動了。

三十多年來,鄧前堆穿梭於怒江兩岸,為村民看病,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溜索。

鄧前堆的身上,布滿傷痕,陳貝兒沒有被嚇倒,她要親自體驗溜索年代村民們的日常。

面對洶湧的怒江,雖然喊著「我害怕」,可她還是毫不猶豫地把背帶穿在身上,臉上的恐懼肉眼可見。

滑行開始了,陳貝兒努力鎮定,一隻手還不忘舉著自拍桿拍攝。滑到對岸後,她驚魂未定,用顫抖的聲音問:「安全了嗎?」

見證祖國強大!這個手持自拍桿的香港美女,她弄哭了億萬觀眾 - 天天要聞

親身經歷過危險,陳貝兒對鄧前堆更加敬佩,聽到鄧前堆說「我還會繼續下去」時,她的眼圈紅了。

如今,一百九十九座過江大橋已經取代了所有的溜索,村民們往來自如,他們的珍惜、感恩、幸福,陳貝兒真真切切地感受著。

後來,有人問她溜索時有沒有感到害怕時,她說:「當時只想著有沒有拍到有意義的鏡頭,拍完之後就知道怕了。」

不煽情,不渲染,不做作,她把自己當成一個探索者,「只想把國家的事情告訴更多人」。

最後一站,陳貝兒來到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四川理塘,儘管提前服用了抗高原反應的葯,可她還是因為反應強烈被送進了醫院。

因為耽誤了拍攝,她一邊吸氧,一邊流淚自責:「我不夠堅強。」

見證祖國強大!這個手持自拍桿的香港美女,她弄哭了億萬觀眾 - 天天要聞

歷時三個月,跨越六個省,走過十幾個深度貧困地區,陳貝兒邊行走邊記錄。每到一處,她都能迅速融入當地。

操著一口港普,她與村民無障礙交流,戴起草帽和農民一起下地,端起村民家做的簡單青菜大快朵頤。

她與他們,素未謀面,也沒有事先溝通,受訪者之所以敞開心扉,那是因為,在陳貝兒的眼神中,他們看到了平等與真誠。

陳貝兒的眼睛就是鏡頭,那些暖心視角,那些淹沒在宏大敘事中的動人細節,都被她一一捕捉,為時代留下私人的註腳。

《無窮之路》播出後,出乎陳貝兒意料,一部初衷本是向香港觀眾介紹內地發展的紀錄片,卻同時感動了香港和內地的億萬觀眾。

有人一口氣追完十二集後評論:「港人角度看內地脫貧,沒有高高在上的架子,沒有豪華的製作班底,卻很真實記錄了國家脫貧的努力,兩地認同看得我熱淚盈眶!」

「熱淚盈眶」,這是留言中出現最多的詞。不少香港市民表示,要帶著孩子一起看。

對陳貝兒的「親和力」「共情力」,觀眾讚不絕口。在眾多的讚譽聲中,有一句話最為動人:「俯下身來,她真的熱愛這片土地。」

因為熱愛,所以感動。2022年3月,陳貝兒入選「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她說:「我可以當一個橋樑,讓世界看到真實的中國。」

帶著這樣的使命感,陳貝兒在自己的「無窮之路」上,繼續講述著動人的中國故事。

見證祖國強大!這個手持自拍桿的香港美女,她弄哭了億萬觀眾 - 天天要聞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