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句話來形容83版《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扮演者陳玉蓮,再合適不過。
陳玉蓮有一張嬌俏的小臉,雙眸中含著盈盈秋水,顧盼生輝。她笑起來像個溫婉甜美的小家碧玉,不笑的時候又有一種生人勿進的清冷之感,氣質出塵,不可方物。
很多跟她合作過的演員和導演都對她印象深刻,說她不是一般的美女。
如今的她已經離開影視圈多年,曾經的美人漸漸老去,她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1960年,陳玉蓮出生在香港調景嶺的一個農村家庭,家裡一共有6個孩子。
她的父母除了務農之外,還專門幫忙接待從城裡來鄉下歷練的孩子,照顧那些孩子的飲食起居,那些孩子的父母會給他們一定的酬勞,以此補貼家用。
陳玉蓮的父母樂善好施,遠近聞名。如果有孩子家裡的經濟出現狀況,就乾脆不收錢,還一樣讓孩子在他家生活,直到孩子可以自食其力為止。陳玉蓮從小耳濡目染,打心眼裡覺得做好事是人生中的必修課。
家裡最多的時候會接待100多個孩子,有時父母忙不過來,小小的陳玉蓮也跟著跑前跑後地幫忙,這讓她的父母省心不少,同村的鄰居都誇她孝順懂事。
陳玉蓮14歲的時候,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有一次她去大姐工作的雜誌社,那裡的工作人員覺得她長相脫俗,讓她幫忙拍幾組雜誌照,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到娛樂圈。
在此之前,她從未想過自己會與這個圈子有交集。
17歲時,陳玉蓮已是周圍鄰居口中津津樂道的美人,有人建議她去考香港無線藝員班。陳玉蓮當時還沒有確切的事業目標,她對演員這個職業充滿好奇,於是就去試了試,誰知一考即中。
像陳玉蓮這樣一個氣質脫俗的大美女進到娛樂圈,自然會引來不少人的關注,後來的國際巨星周潤發也是其中之一。
1978年,兩人合作了一部電視劇《大亨》,陳玉蓮不同於其他漂亮的女孩那般張揚肆意,閑暇時,她總是安安靜靜地呆在片場,不是在學習前輩們的演戲方法,就是在研究總結所要飾演的角色到底該怎樣演繹。
她恬淡自然又特別好學上進,身上總有種特別的清冷氣質,讓周潤發著迷不已。周潤發經常找借口和她聊天,兩個人在一天天的相處中變得越來越熟悉。
周潤發終於在陳玉蓮18歲生日這天向她表白,陳玉蓮從來就不是做作扭捏的女子,她也喜歡眼前這個人,於是就答應了,兩個人歡歡喜喜地走到一起。
英俊的周潤發和氣質獨特的陳玉蓮交往後被譽為圈內的「金童玉女」,有媒體記者經常會拍到兩人甜蜜出行的場景,爽朗帥氣的男人和笑容甜美的女人相視一笑,親昵異常,他們似乎已經認定彼此是一生相伴的人。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骨感。5年後,兩個人低調分手,沒有人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倆決定分開,有報道說是因為兩個人都很忙,總是聚少離多,感情淡了。也有說兩人性格不合,忍無可忍就分手了。
這一次失敗的戀愛讓陳玉蓮頹廢了好一陣子,肥姐沈殿霞見了,心疼不已。她安慰陳玉蓮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我介紹個人給你。」沈殿霞說干就干,立馬將美國華裔商人陳超武帶到了陳玉蓮的面前。
陳超武一見到陳玉蓮便「驚為天人」,他曾經在電視劇《天龍八部》中看到過飾演「神仙姐姐」王語嫣的陳玉蓮,那時便覺得這個女孩太美了,現在看到真人,比電視中還要美上三分,驚喜不已。
於是,陳超武使出渾身解數追求她。可陳玉蓮還在情傷中,哪有心情重新開展一段戀情。陳超武知道後也不提「成為男女朋友」的事情,就說要跟陳玉蓮交朋友,陳玉蓮也不好拒絕。
他經常約陳玉蓮出去品嘗美食或者邀請陳玉蓮這個朋友當嚮導,帶他遊覽各大景點。陳超武本就是個十分幽默風趣的男人,他的細心呵護讓陳玉蓮倍感溫暖,終於在1982年,兩個人在美國註冊結婚。
結婚後,陳玉蓮便沉下心來演戲,1983年,她與劉德華合作參演了金庸武俠劇《神鵰俠侶》,飾演不食人間煙火的古墓派弟子「小龍女」。
陳玉蓮清冷獨特的氣質與「小龍女」這個角色完美貼合,這讓她終於在影視圈嶄露頭角,變得家喻戶曉。影帝劉德華也曾多次盛讚陳玉蓮氣質超群,令人難忘。
1990年,陳玉蓮又主演了電視劇《玉梨魂》,獲得她演繹人生中的最高獎項——「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女主角」,一時風頭無兩。
陳玉蓮為人低調,沒有任何負面新聞,又是已婚狀態。喜歡弄出一些花邊新聞的香港媒體也無從下手,他們紛紛表示,陳玉蓮真是個本分實在的好女人,祝福她。
可眾人哪裡知道,陳玉蓮看似美滿的婚姻,實際上已經傷痕纍纍。富商丈夫從不給陳玉蓮一分花銷,陳玉蓮只能拚命地在香港和美國之間往返拍戲,不被丈夫信任和頻繁的工作讓她身心俱疲。
他們的婚姻已經走到了盡頭,兩人的感情早在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中消失殆盡,正應了那句話:相愛容易,相守難。
1992年,兩人正式離婚。
陳玉蓮在接拍了台灣版電視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之後,便暫時息影。
1993年,也許是因為還未從上一段失敗的婚姻中走出來,陳玉蓮宣布徹底告別演藝圈。
她的第一段戀情持續了5年,最後無疾而終。第二段戀情讓她直接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可8年後還是以失敗告終。13年的光陰,彈指一揮間。她在感情上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該如何繼續尋找那個對的人,於是乾脆遠離現下的生活,祈求內心的一份寧靜。
10多年的演員生涯,陳玉蓮深感愧對家人。她母親的身體一直不太好,但她由於平時太過忙碌,並不能在老人身邊侍奉,她希望在以後的生活中可以多花費些精力照顧家人。
退圈後,陳玉蓮的母親因病住院,陳玉蓮立即趕往醫院照顧母親。在醫院裡,陳玉蓮看到了幾個作「臨終關懷」的義工,不禁深有感觸。人身不過短短數十載,有人在熱鬧中立場,總算不負此生。有人卻孤孤單單地離開,身邊一個人都沒有。
她毫不猶豫地找到相關組織,也成了這群義工中的一員。
因為「名氣」的緣故,母親的一些病友或者社會弱勢群體都來找她幫忙,她都耐心地一一應下。她覺得自己在娛樂圈積攢了這麼久的名氣,在這一刻顯得尤其珍貴,她可以盡她所能地去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
有一次,一個身患癌症的單親媽媽求她幫忙收養自己的智障孩子。陳玉蓮可憐她的遭遇,幾經周轉找到一家有愛心、條件不錯的外國家庭收養了孩子,孩子的母親對她感激不已。
陳玉蓮在一年的義工生涯中,深刻地感受到精神病人和智障兒童家庭的痛苦,於是她與朋友開了一家社區陶藝培訓中心,專門接待各種精神病人和智障兒童,由陳玉蓮教授他們陶藝,用藝術的方式與他們交流,幫他們打開「心房」。
在培訓中,陳玉蓮是一個親切隨和的老師,她打扮樸素自然,簡潔大方。人們只知道她很漂亮,卻少有人能認出她曾是當紅女星的身份。
陳玉蓮說雖然公益事業做起來十分不易,但看著那些她曾經幫助過的人恢復健康,她非常開心,這是她一直想去追尋的人生「修行」。
1994年,陳玉蓮在一年的社會事業的歷練中,氣質更添一份淡然。正當很多人感嘆「如此美人卻無人與之共度,多麼可惜」的時候,陳玉蓮的第三段愛情不期而至。
有一次,她受邀去參加一位好友的私人派對,遇到了著名廣告片導演蔡美詩。蔡美詩見多識廣,十分健談,與陳玉蓮相見恨晚。她們的三觀、喜好都十分契合,於是不久後,兩個人便走到了一起。
陳玉蓮認為蔡美詩是一個十分陽光樂觀的人,跟她在一起可以彌補自己內心一直渴求的溫暖。她並不在乎外界的口誅筆伐,毫無顧忌地跟「同性戀人」蔡美詩在西貢半獨立式三層洋房中開啟了同居生涯,這一同居就是11年。
兩個人有各自的事業,蔡美詩忙著拍片子,而陳玉蓮則是在大陸各地繼續著自己的公益事業,彼此聚少離多,時間一久便越來越疏離。2005年,兩個人和平分手,陳玉蓮結束了長達11年的戀情。
經歷了三段戀情,陳玉蓮表示不會再期待愛情,也不想再愛。她與家人斷開聯繫,去寺廟中帶髮修行,想遠離塵世的喧囂。時至今日,陳玉蓮仍是孤身一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陳玉蓮聽到消息便火速趕往災區,做起了志願者, 她和幾個朋友一起租車去了北川、綿陽等重災區,參加重建小學、搬運物資的志願工作,她說雖然自己沒有多少錢,但能幫一分是一分,哪怕多出一份力氣也是好的。
帶髮修行讓她明白了很多人生的真諦,她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多多積累功德,多行善事,為社會事業做出微薄的貢獻。
這十幾年的公益工作中,她把幫扶的對象聚焦到社會弱勢群體中,用自己積累的資源幫助了很多貧困家庭、精神病患者和智障兒童,她還收養了2個來自貴州貧困家庭的女孩,教她們寫字讀書,待人接物的禮儀。
如今的陳玉蓮,帶著素雅的妝容,穿著運動裝,開著一輛越野車,帶著兩個孩子和3個隨行同事,穿行在貧困、偏遠的山區中。她說只要她還在這個世界上,只要還能走得動路,她就不會停止自己的公益事業。如果她早一步去帶髮修行,也許就沒有了那幾段不了了之的戀情,人生可能會是另一番光景。
陳玉蓮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有過紅極一時的高光時刻,也有青燈古佛的孤寂寥落。
年輕時的她嚮往愛情,與周潤發在一起是情竇初開時的青澀愛戀,與富商陳超武在一起是對人生歸宿的追求,與蔡美詩在一起則是一個受傷之人尋求能給她精神慰藉的有緣人的小小心愿。
人生潮漲潮落,有時晴天有時雨,並不能盡如人意,陳玉蓮在經歷了大是大非後漸漸看破塵囂中的紛繁蕪雜,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人生事業,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