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德雲社:滿嘴傳統禮俗,狂割粉絲經濟

2022年06月29日17:17:10 娛樂 1724


魔幻的德雲社:滿嘴傳統禮俗,狂割粉絲經濟 - 天天要聞


如今,郭德綱似乎功成名就,鮮有是非。


可是,郭德綱的徒弟卻又魚龍混雜,風波不斷。


比起郭德綱的件件往事和德雲社弟子的種種突發事件,德雲社本身其實正狂奔在一條魔幻的鄉間小路上,讓人琢磨不透。


從街頭無人問津的閑散藝人到紅透半邊天的曲藝社團,德雲社一飛衝天,曲藝界則是正反兩立。此中滋味,恐怕只有班主郭德綱說得清。


德雲社到底是一家秉持傳統禮俗,堅持傳承相聲本原風貌的民間社團?還是一家以盈利為目的,收割粉絲經濟的現代型娛樂企業?


恐怕,很多人都看不清。


有人說,有了郭德綱就有德雲社,德雲社就是郭德綱。


這句話說對也對,說不對也對。


郭德綱的確是德雲社的招牌,也是主要創始人。但郭德綱和德雲社之間,也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從文化理念來說,兩者之間甚至有漸行漸遠的矛盾跡象。


於郭德綱而言,從他大量的訪談、評書等公眾媒介所表述的期望可知,他痴迷於傳統禮俗,講究生活的言行舉止符合中國傳統的道德體系,醉心於舊時候師徒如父子,「兒徒」要效忠師父,徒弟應遵循門戶的嚴規戒律。對徒弟賜藝名、送醒木、寫家譜、定規矩,無一不在昭示著德雲社欲沿著傳統相聲文化的軌跡,以此建立他所希冀徒子徒孫滿天下,相聲多出郭氏門的幾代相聲宏業。


於德雲社而言,從早期個體戶到後來的公司化,走上一條企業治理和效益訴求的新道路。無論是勞動合同取代並不被現代社會認可的師徒契約,還是用薪酬加業績取代班主分賞制,都完全是企業應有的管理制度。而企業的逐利本性也在德雲社顯露無疑,除卻正常的相聲演出之外,粉絲經濟所回報的豐厚收益正被德雲社瘋狂收割。有些名氣的德雲藝人幾乎都在相聲之外,在綜藝、影視等別的領域謀求更大影響力,創造更多企業收益和個人價值。


從以上可見,郭德綱和德雲社看似一體,卻又不同。這,正是德雲社魔幻的靈魂——即文化上,標榜民間藝術的傳統道德、繁文縟節、行業規矩,乃至陳規陋習回歸到社團的方方面面;踐行中,卻是按照企業的商業屬性,迎合粉絲經濟的多元化需求,完全以效益為導向。且不說黃牛炒作的高票價,就是競相爭寵的粉絲送禮環節都能佔據演出的不少時間。至於背後的後援團、愛豆群,乃至更多的形式,多以經濟利益唱主角。


無論如何,德雲社的最大價值體現在舞台上。


但從現在的德雲社演出來看,傳統的相聲元素正在被時尚、耍酷、博位、出圈等新元素所淹沒。


郭德綱昔日大力提倡的太平歌詞已經少有徒弟精心琢磨,就連小曲小調也被改造為流行歌曲。


顯然,這都不是郭德綱所言的純粹傳統,更非相聲「說學逗唱」本門功力的紮實體現,也不是傳統作品的某些定規之持守。


如果非要找個牽強附會的理由,也許算「推陳出新」,也許是「彰顯特色」等等吧。


儘管早期德雲社對於傳統相聲的復甦有功,但從現狀來看,德雲藝人和各類流行明星已是無縫銜接,無論如何算不得堅守傳統文化,弘揚曲藝精髓的典範。


兩者本是相悖,結果卻是並行。魔幻的德雲社在家大業大的不斷發展中,到底是守住傳統,健康成長?還是戰略模糊不清,理念混亂不明,一著不慎,翻船覆底呢?


對於班主郭德綱,對於一眾德雲社年輕弟子,似乎都應該好好想一想了!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歌手2024:直到看了換台榜,我才明白,汪蘇瀧真的要苟到決賽了 - 天天要聞

歌手2024:直到看了換台榜,我才明白,汪蘇瀧真的要苟到決賽了

開篇:大家一起接汪蘇瀧事業運。先解答幾個疑惑。第一:芒果有沒有可能做票?這個不太現實,做票風險太大了,而且容易被發現,芒果犯不著去為了單個藝人做這樣的事情。第二:為什麼孫楠可以第一?大家都是選擇三個投,孫楠唱現場感染力太很誇張,投票的時候,三個中有一個他不奇怪,票數會比較高。第三:尚雯婕為什麼沒有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