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體時代到來之前,央視一套的黃金檔,中間播放的廣告片曾拍出了千萬的天價。
隨著新媒體和移動互聯網的衝擊,傳統媒介越發的衰落,但沒想到歷史的車輪轉了一個圈。
傳統媒介「電視」的名聲越來越響了。
央視出品,即影片的質量保證,口碑保證。
人們在懷念神仙打架的年代。2021年,人們等來了「神仙打架」的巨作輝煌一年。
今年的《山海情》《覺醒年代》《大決戰》《功勛》都是好片,且今年的影視巨作圈平均每月都會有一部主旋律作品,質量口碑都很高。
主旋律片也終於擺脫了傳統主旋律「說教套路」的毛病,正是因為如此,如今的年輕人是主旋律作品的最大收視群體和最大的支持者。
主旋律算是終於熬出頭了。
而就在臨近年末的時候,國產主旋律又出現了一部作品,參與到了「神仙打架」的比拼中。
跟其他「神仙」不同的是,這部劇作上來就被安排到了央視一套的黃金檔。
每天《新聞聯播》結束後的,晚8點的黃金檔就是它,頭條的西瓜視頻也有播出。
它一出現就收穫了一大堆的好評。
有歷史,有人物,有細節,還很有趣,大人物、小人物、好人、壞人都很豐滿立體…..好看
好劇!科普了一代人的努力,讓新一代人飲水思源,不斷努力,不斷奮鬥。我們有過錯誤,摸著石頭過河走彎路會有的,同樣我們也有承認錯誤的勇氣,未來如何,誰也不知道。劇裡面的演員都超級貼臉不齣戲,能入戲。
以前看到這種劇就轉檯了,現在發現還可以,史實劇是有他獨特魅力的。
在收視的表現率更是沒有話說,上映當天就有了里程碑,關注度破1。在全國所有頻道的黃金時段里,它拿了10次第一,收視率破1.68%。
在同時黃金時段的央視劇,連續4天央視排名,連續3天央視排名,連續4天全頻道排名,連續3天全頻道排名,單周全頻道,單周央視排名。
它都是第一,總計拿下8個不同種類的收視冠,這部電視劇可以說真的是拿獎拿到手軟。
無論從數據還是主題,這部央視一套的黃金檔,真就把流量爛劇按在地上摩擦
這裡也不賣關係,前面說的高光時刻,都出自重大革命題材歷史劇——《香山葉正紅》。
從製作班底開始,就保證了劇集口碑的下限。
導演是巴特爾,國家一級導演,早在1993年首次拍片的時候就拿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1997年的《車間主任》也正是出自他之手,這部劇還拿了「飛天獎」長篇劇一等獎,第十五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長篇電視劇獎。
2002年拿了第十六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導演的《江山》也正是巴特爾的製作。
編劇盛和煜,才華橫溢。他是中國戲劇文學最高獎「曹禺戲劇文學獎」,第26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編劇獎,文化部文華劇作獎得主。
1997年版的《漢武帝》,正是出自他之手。
2003年,那部創下歷史性紀錄的央劇《走向共和》也是他編劇。2006年,馮小剛的《夜宴》也是他跟邱剛健共同擔任編劇。
2007年的《恰同學少年》也是他,他的文學功底和高境界的追求,屈指可數。
演員方面請來了王伍福、郭連文這些實力派的戲骨,老特型演員,主席還是唐國強老師演。
雖然劇本很多段落,唐國強老師曾經演過,但這對唐國強老師依舊是一次不小的桃站。
因為《香山葉正紅》的劇本比其他這一時期題材電視劇要更加的生動和接地氣。
人物塑造上,這版的主席是生活化,常態化,比如形體動作上,他有時候可能席地而坐,
旁邊有欄杆,他可能靠在欄杆上,有時候也會坐在桌子上,沒有正襟危坐的拘謹感。
唐國強老師為了演好這部戲,他在劇本上密密麻麻標註了修改意見和值得注意的地方。
雖然有些橋段他已經熟悉到閉眼都能背台詞了,但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挑戰,劇本上全是字。
巴特爾導演也誇讚:一個演員能將角色研究、還原到這種程度,這是令人非常敬佩的。
導演,編劇,演員到位了,這部《香山葉正紅》下限就已經有了,口碑和質量有了。但到底能走多遠還看怎麼拍,怎麼講故事的上限。
故事聚焦的是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毛主席帶領中共中央從西柏坡入駐香山。解放全中國、籌建新中國、搭建起新中國四梁八柱的故事。
歷史書上都把這段往事寫得明明白白:「西苑閱兵」、「中共中央進駐香山」「國共和談」,渡江戰役、炮轟「紫石英號」,開國大典等等...
但是真的要拍起來還是很難,難在如何讓觀眾跟歷史產生共鳴,如何讓觀眾們在大事件中感受到精神的傳遞,如何讓觀眾自覺的成為火炬手。
紅色主旋律最忌諱的就是說教,不要說大話,要儘可能的客觀,真實的反映歷史。
但很多導演會在「真實」的選擇上忽視掉了「創作」,歷史書上,記載的是厚重的。
影片不能只寫上層領袖的故事,不寫下層的老百姓。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不應該曲高和寡。
重重壓力之下,《香山葉正紅》的導演巴特爾,順利給其他影視劇交出了一張滿意答卷。
它在《香山葉正紅》里塑造了好幾個小人物,這些小人物的故事總能引發人們的共鳴與喜愛。
一、接地氣的柳二勇
比如,塑造的警衛員柳二勇。
他是豐滿小人物的代表。
柳二勇對待工作很認真,在門口站崗,經常對每一個人仔細盤問,守衛主席的安全。
但有的時候柳二勇又很皮,他知道主席經常長時間伏案工作,有的時候又不吃不喝,他怕主席累壞身子就想把主席給「引出來」。
這辦法也很簡單,叫衛士長的兩個孩子過來,在外面唱歌跳舞,讓小客人把主席吸引出來,跟孩子們一起歡樂,放鬆一下。
二、敢於批評的姜萊陽
比如,在第三集戲份里很重要的解放軍的基層團長姜萊陽。他是一線戰鬥部隊的成員,它被派去前線殺敵,觀眾是通過他窺視軍隊全貌。
他不是一個馬大三粗的武夫,而是在這個人物身上充滿著智慧,自省與覺悟。部隊帶去北平後,姜萊陽迅速認清隊伍中的作風問題。
姜萊陽,嚴整團內的「奢靡之風」,對手底下戰士們的一些「不良作風」提出指責和批評。
整個設定在重大題材歷史劇中很難得,因為大部分的歷史劇對軍隊的描述都是出淤泥而不染。
但劇集不造神,它把英勇無畏的戰士們也塑造成普通的人,有慾望的個體,但重要的是,在慾望展現的同時,它又強調了戰士的思想覺悟。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犯了錯,還樂在其中,不去改。而在姜萊陽身上展現出來的就是軍人的智慧和魅力。
這也是為何我軍能打勝仗的原因,因為我們敢於自省,敢於批評,敢於自我批評。
三、普通青年蕭靜嫻
在《香山葉正紅》里的蕭靜嫻,她原本出身於一個資產階級的富人家庭,從小無憂無慮,但是她選擇參加了南下的幹部團。
在認識了新天地和看到了新社會後,她毅然決然放棄了舒適的生活,放棄去美國留下,主動留在北平,在叔伯介紹下,加入了組織。
在她的身上,是許多年輕人的身影,是那些年輕人受到革命的感召,放棄一切甚至是生命,以革命的熱情參加新中國的建設的年輕人的身影。
這三個典型人物,雖然說是虛構的,但是正是因為這些虛構的小人物才讓原本的故事變得有趣,讓厚重的歷史感,變得真實了起來。
這部《香山葉正紅》始終站在了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這也是為何故事裡不僅僅只有領袖,也有小人物,因為人民群眾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
劇內劇外,每次創作的選擇都充分體現了導演和編劇的初衷: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故事不應該要假大空,劇作人也不能高高地住在象牙塔里,要真實,要接底漆,要跟人相關。
總的來說,《香山葉正紅》無論是從導演編劇演員陣容,還是題材設定,它都是一部能量滿滿,充滿著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的正劇。
年輕人也能通過劇集去了解這段歷史,看到這段歷史,讓理想光芒照耀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