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輩:乘風而起,你以為的歲月靜好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2021年10月08日21:07:12 娛樂 1718

我和我的父輩:乘風而起,你以為的歲月靜好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 天天要聞

今年國慶檔雖然上映的電影不少,但能和電影《長津湖》一較高下的毫無疑問只有《我和我的父輩》了,其中最受人們關注的莫過於《乘風》 了,不少網友感嘆,今年的國慶檔竟然出現了「吳京」大戰「吳京」的戲碼,萬萬沒想到,吳京最大的對手竟然是自己。《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延續了《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的拼盤方式,中國電影夢之隊再集結,用四個單元來呈現了從過去到未來的「父輩」故事。

我和我的父輩:乘風而起,你以為的歲月靜好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 天天要聞

《乘風》這一篇章的故事,以團長馬仁興與兒子馬乘風為主線,描述了抗日戰爭中一支戰功卓著的鐵騎隊伍冀中騎兵團,為保衛民眾撤離誓死抵抗日軍的故事。影片中的冀中騎兵團,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其番號為晉察冀軍區騎兵獨立第二團。因為長期在冀中作戰,所以通常被稱作冀中騎兵團。《乘風》正是用電影的方式,把這支英勇鐵騎隊伍的故事呈現給觀眾。

在電影中,吳京飾演的馬仁興為了掩護大部隊和老鄉撤離,直接以吳磊飾演的兒子馬乘風為誘餌。在日軍以為圍堵到了冀中騎兵團主力的時候,馬仁興帶領部隊和老鄉安全撤離。但他的兒子馬乘風卻最終壯烈犧牲。

我和我的父輩:乘風而起,你以為的歲月靜好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 天天要聞

我和我的父輩:乘風而起,你以為的歲月靜好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 天天要聞

之後,馬仁興率冀中騎兵團主力從後方試圖襲擊日軍炮兵陣地,沒想到日軍迅速架設起了機槍陣地。為了營救戰友、擊潰敵軍,冀中騎兵團勇猛衝鋒、死傷慘重,最終贏得了戰鬥的勝利。

在這個故事單元中,馬乘風衝鋒並壯烈犧牲的場景無疑是全片最令人動容的場景之一。吳京將馬乘風的衝鋒和犧牲,與孕婦的分娩和成功產子做蒙太奇的鏈接,寓意著所有革命先烈無怨無悔的犧牲,都是為了下一代能夠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全篇最後,抗戰取得勝利,馬乘風愕然發現產婦在分娩後將兒子取名為乘風,以一個母題「call back」的方式,象徵了生命的傳承。我們生活的歲月靜好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我和我的父輩:乘風而起,你以為的歲月靜好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 天天要聞

我和我的父輩:乘風而起,你以為的歲月靜好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 天天要聞

戰爭是殘酷的

歷史上的冀中騎兵團,根據呂正操上將在他的回憶錄里描述,騎兵團戰鬥在冀中平原,穿插於平漢鐵路線之間,使用長途奔襲、迂迴包抄等戰術打擊侵略的日軍,共作戰50餘次,其中比較成功的突出的戰力夜襲安平縣城。冀中騎兵團為國捐軀,在作戰中立下赫赫戰功。

在1942年為期60多天的「反掃蕩」戰鬥當中,冀中騎兵團硬是用傳統的騎兵衝擊戰術在日軍封鎖線上撕開一道血的缺口,完成了牽制敵人、掩護冀中區機關和群眾突圍的任務。冀中騎兵團在大「掃蕩」中受到了重創,政委汪乃榮、總支書記高尚勇、政治處主任楊經國在幾次遭遇戰後全部犧牲。1200人的騎兵團,只剩下不足400人。《乘風》中吳京飾演的馬仁興率領騎兵團衝擊日軍機槍和炮兵陣地,就是將幾次遭遇戰的戰況進行了合併。騎兵團用自己的身軀為我們打造了一個鋼鐵長城!

我和我的父輩:乘風而起,你以為的歲月靜好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 天天要聞

我和我的父輩:乘風而起,你以為的歲月靜好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 天天要聞

真實的戰爭遠比電影反映出來的更加殘酷,《乘風》正是希望讓觀眾通過這個篇章,了解戰爭的殘酷,了解我們父輩在當年鬥爭中的艱辛,以及他們毫不動搖的信念。在我們國歌里詠唱的「最危險的時候」正是警惕我們居安思危。中國電影人用一部部作品,紀念抗戰的先輩,他們的鬥爭換來我們今天的安穩。我們應該明白現在的幸福生活得之不易,要傳承父輩的志向,為建設中國而努力,為下一代營造更美好的明天——正如上一代為我們作出的奉獻。

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我們遠離了戰爭,但吾輩更應自強。作為我國的名校→清華的歷史上有一條「鐵」的規定:體育課不及格不能畢業。其目的是希望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有較好的身體素質,能更好的為祖國服務。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是清華大學的一種精神。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