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婦進門10年,大矛盾沒有,小矛盾不斷,但都被我成功化解了

文/清華 講述:劉敏


在婚姻的長河裡,婆媳關係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


有人說它是家庭幸福的晴雨表,這話不假。


我和兒媳婦相處,至今已有十年,這十年里,大矛盾沒有,小矛盾卻如同河面上偶爾泛起的漣漪,一波接著一波。


但好在,每一次我都成功將其化解,也正是這些小小的磨礪,讓我們的家庭愈發溫暖和睦。


兒子中考時,成績一般般,離上重點高中差的太遠了。


當時,他爸說:「孩子不是讀書那塊料,別逼著他,條條大路通羅馬,咱可以讓他去學門手藝,鐵打的手藝,流水的飯碗,有技在身,餓不著!」


老公說這話是因為,他自己就是個手藝人,我家日子能過起來,全是他的功勞。


不得不說,我婆婆很睿智,當初,老公初中畢業啥也沒考上。


任憑婆婆好話說盡,讓他去複課,他油鹽不進,要麼在家躺著不起來,要麼扛著鋤頭去地里躲清閑。


婆婆看他要長相沒長相,要口才沒口才,擔心他到時候娶不上媳婦。


於是求親戚帶上他,去市裡打工,打工三年,攢點錢,然後拿這筆錢去學修車。


等手藝學成,在一家大型修配廠上班,婆婆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我們結婚時,婆婆家連2000元彩禮錢都是借的。


可想而知,我結婚時日子過得有多差,但老公勤勞能幹,不出十年,我們在老家有一套房子,在市裡買一套房子。


後來兒子讀小學,我們帶著兒子搬市裡,在市裡上學。


結果兒子中考成績不理想,老公意思,馬上找個地方,讓他去學手藝。


當媽媽看兒子體型單薄,弱不禁風,捨不得讓他這麼小步入社會,吃苦受累的。


於是讓他讀三年職高,畢業後去軸承廠學數控車床,我們這裡工業主要是軸承業。


我考慮的是,學數控車床將來一定吃香,果然,我兒子現在每月工資6000多元。


在知道兒子沒考上大學那天起。我和老公便攢錢在市裡又買了一套房子,給兒子結婚用。


等兒子要結婚前,房子已經裝修好了,說心裡話,在我所在的四線城市里,我家條件算中等偏上。


唯一美中不足是,兒子沒考上大學。


很快兒子帶回來一個女朋友,兩個人是初中同學,女孩初中畢業後學的美甲,後來在地下商場租個小攤位,自己開店。


見家長時,兒子問我想法,我說:「只要你相中的,我就喜歡,不過有一點,將來是好是壞由你自己承擔,別埋怨我們就好。」


兒子說:「不能啊,您說這番話讓我想起來,當初我不讀書去學手藝時,您也是這麼說我,看看我現在不是挺好的嗎,從來沒埋怨過您吧。」


想想也是,於是開始籌辦婚禮。


當年我們這裡彩禮在3—6萬之間,我隨高不隨低,給6萬。


剛才說過,兒子有婚房,但買婚房時,更多考慮的是,孩子上學近,沒考慮兒子和兒媳婦上班遠近。


因此兒子結婚後,一直跟我們住在一起,因為我離他們工作的地方才一公里遠。


趕上颳風下雨,或冰天雪地,步行15分鐘可以去廠里。


住在一起後,隨著時間推移,我和兒媳婦大矛盾沒有,小矛盾不斷。


愛睡懶覺


回想起兒媳婦剛進門時,我滿心歡喜,就盼著家裡能多些歡聲笑語,多些溫馨。


可沒過多久,一些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就凸顯出來。


兒媳婦愛睡懶覺,幾乎天天睡到日上三竿,商場9點開門,她能睡到8:50,起來一看時間來不及,穿上衣服披頭散髮出門。


我笑著說:「看把你急的,早起來半個小時多好,好好吃個早飯,再化個漂亮淡妝,清清爽爽出門,一天心情大好。」


兒媳婦顧不上和我說話,匆忙拿個包下樓,然後我看著她打車離去。


其實我家離美甲店只有一公里遠,步行15分鐘到地方,坐公交車兩站地。


只因為她多睡半個小時懶覺,就要天天打車,打車起步價8元。


雖說沒花我錢,但她結婚後足足胖了6斤,就因為一步不走。對她天天打車這事,我即心疼錢又擔心她健康。


這事本來我想讓兒子傳話,後來想想,兒子情商太低,弄不好適得其反。


後來我決定直接跟兒媳婦溝通。


於是,我找了個陽光明媚中午,早點做好午飯,帶著兒媳婦愛吃的牛肉包子去美甲店,給她送飯。


打開飯盒,兒媳婦很高興,拿起一個肉包子吃起來,旁邊賣衣服姑娘也湊過來,我帶的多,分給左右攤位幾個。


趁兒媳婦高興,我特意說,昨天刷抖音看到,年輕人晚上不睡(熬夜)早上不起。因熬夜導致猝 死越來越多。


我說兒媳婦,你知道不,我每天晚上看你都是凌晨一兩點睡覺,很擔心你。


雖然你不是我養的,但你嫁給我兒子,你身體不好,我兒子肯定著急上火,兒子上火我們也跟著上火。


你尋思尋思,是不是這麼個理,再說了,你晚上不睡,早上起來太晚,吃不上早飯,對身體不好。


人是鐵飯是鋼,早餐就是那定海神針,早餐,作為三餐之首,是開啟活力一天的「密鑰」,為身體注入滿滿能量 。


假如常期不吃早餐,你知道會出現什麼後果嗎?會得結 石病,結 石病痛起來要命。


我又說了,咱今天要是就累的不行,多睡會可以,而你玩手機,將大把時間浪費在床上,換來身體不好,你覺得值得嗎?


我重點強調:擔心她健康,讓兒媳婦覺得,我是為她好,她才不反感願意接受。


從那以後,她11點前準時睡覺,早上8點起床,安心吃早餐,步行去店裡。


小小的矛盾就這樣輕鬆化解,我們之間的關係也親近了幾分。

不吃家裡飯,點外賣


我這個人過慣了苦日子,從來不在外面吃飯,也不買現成食物,像燒雞烤鴨火腿腸,還有包子、餃子等等,帶餡的都不買。


想吃啥自己做,我和老公還有兒子,都愛吃家裡做的包子餃子。


但兒媳婦不愛吃,晚上回家,看我蒸包子,眉頭緊皺,轉頭進屋點外賣。


我不知道啊,飯提前做好了,一家人都在等她回來吃。


怕她餓,我趕緊收拾飯菜,然後喊她出來吃飯,她待在屋裡磨磨蹭蹭不出來,讓我們先吃。


她這樣說,我就開始多想,尋思是不是哪句話說錯了,還是兒子惹她不高興。


弄的我一個勁兒反思,吃飯也沒胃口,結果有人敲門。


我對著兒子和老公說:「誰來了,這麼晚敲門?開門時看一下。」


兒子邊起身開門,邊小聲嘀咕:是不是她又點外賣了。


果然,兒媳婦聽見敲門聲趿拉著鞋出來,滿臉堆笑。


然後把快餐拿我們跟前吃,我看著一盒盒帶辣椒的菜,腦補一下就知道吃完上多大火。

辣子雞,辣椒炒肉,剁椒魚頭米線扣肉等等,反正就是跟辣杠上了。


連吃幾天,不是便秘就是臉上鼓包,我提醒她不能吃太多辣的,特別是春天,陽氣上升,吃多了容易上火。


可她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我很擔心,想管又怕她不樂意。


有時說給閨蜜聽,閨蜜勸我,別多嘴,別管閑事。但我晚上躺床上睡不著覺反覆尋思。


假如兒媳婦是我女兒,我會不會裝聾作啞,明知道吃太多垃 圾食品對身體不好,卻要視而不見。


答案是,要是女兒,我寧願和她大吵一架,也要制止。


於是我想到親家母,親家母和我同齡人,三觀正能理解我心情。


等兒媳婦走了,我借聊孫女機會,和親家母心平氣和說起兒媳婦總吃外賣這事。


親家母說:「你跟我說說對,她沒結婚時也愛點外賣,我看見會說她,以為她改好了,沒想到結婚上你家繼續點外賣吃。


這麼大人不知道好壞,她攤上你這麼好的婆婆,一天三頓做好飯,她還不吃,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這事交給我,我得謝謝親家母對我閨女視如己出疼愛。


可能是親家母說兒媳婦了,從那以後,她很少點外賣,我也盡量做她希望吃的飯菜。矛盾再次悄無聲息的化解了。


教育孩子


孫女活潑開朗,乖巧懂事,但再懂事也是個孩子。


有一回,孫女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她出來大聲斥責,孫女被嚇得哇哇大哭。


我見狀,把孫女抱進房間,輕聲安慰,等孩子情緒穩定後,才出來和她溝通。


我耐心地跟她說,孩子還小,過度嚴厲的批評可能會讓她產生恐懼心理,溫和引導能讓孩子更明白道理,也不會傷害他的自尊心。


她聽後,埋怨我對孫女溺愛,還說孩子能有今天,都是被我慣壞的。


我心想:真會給我扣帽子,我在正確引導孩子,不像她心情好了,對孩子有求必應,心情不好,拿孩子當出氣筒,又打又罵。


假如孫女鬧人,她想睡覺,把手機丟給3歲大孩子,玩起來一兩個小時都不管。


想到這裡,我真想賭氣告訴兒媳婦,不給她帶孩子了。


又一想,兒子和媳婦都是過日子人,為了掙錢,不捨得休息兩天。


很多年輕人逢年過節,出去旅遊逛街購物,我兒媳婦一年365天,除了過年商場關門10天外,其它時間天天看店,就這點已經超過多數年輕人。


現實中,不管婆媳還是親戚、朋友,相處久了,不妨將對方的優點置於放大鏡下,那些優點會成為滋養感情的沃土 。


想到這些,我趁孫女睡覺,和兒媳婦心平氣和說了,我反思自己,因隔輩親在不經意間,有過溺愛孫女。


同時,我也指出,兒媳婦讓孫女玩手機絕對是錯誤的。


雙方本著對孩子成長有利考慮,各自反思,後來達成一致意見,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為孫女的成長努力。


從來不做家務活


自打兒媳婦進門,便跟我同吃同住,她下班回來,從來沒做過家務活。


回來吃現成,吃完和兒子往沙發上一躺,哄孩子玩,不收拾飯桌不刷碗筷。


更別說拖地打掃房間,就連自己換洗衣服,都是往洗衣機里一丟,攢一堆也不洗。


我看不慣,給洗好晾乾,晾乾她不想收拾起來,直到家裡沒衣架再晾衣服了,我給疊起來放沙發上。(我從來不進兒子卧室)


一大家子人,全靠我幹活,我跟個機器人一樣,沒有一點輕閑,換誰能受得了。


帶三歲大孫女,做5口人飯,洗衣服做飯收拾衛生,每天都腰酸背疼。


老公和兒子有時幫我干點,兒媳婦十指不沾陽春水,本身開美甲店。


指甲留著很長,變著花樣給自己做的,上面鑲鑽,動不動掛東西,看著就不像能做家務活樣。


我心裡不得勁,真想讓她們搬回自己家單過,我想看看他倆,離開我這個免費保姆,生活會不會一地雞毛。


轉念一想,誰沒年輕過,我當年剛結婚時,婆婆天不亮就起來做飯。


然後去地里幹活,養雞養豬養牛,要伺候一大家子人吃飯,還要伺候她婆婆。


但婆婆從來沒喊累,我也曾跟流行風,燙頭、化妝,買零食。


而我婆婆,連個雪花膏都不搽,頂多出門時,在我們提醒下搽一回。


後來我分家另過,照樣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老話說的好,「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回想當年,爹媽是怎麼教訓我們的,那時,我不愛乾地里活。


經常被母親喝斥,母親口頭禪是:「你這麼懶,等你將來結婚就知道滋味,弄不好得餓死。」


事實證明,我過的比父母那時要好很多倍,同理,兒媳婦年輕時,隨心所欲些可以理解。


在婆婆(媽)跟前享幾年清福,等婆婆(媽)老了,需要兒媳婦撐起一片天時,她再懂事也不遲。


想到這些,心裡舒服多了,誰家孩子都是父母心頭肉,我們不能只疼兒子,不疼兒媳婦。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可能事事如意,何必較真,搞得大夥都不開心。


人只要活著,生活中的矛盾總是層出不窮,有時候是因為消費觀念不同,有時候是因為對家務分工有異議。


但每一次,我都沒有讓矛盾升級,而是選擇坐下來,心平氣和地溝通。


我深知,兒媳婦是兒子深愛的人,也是這個家的一份子,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是讓這個家幸福美滿。


所以,在面對矛盾時,我總是多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而兒媳婦也很尊重我,願意和我交流,聽取我的意見。


這十年,因為這些小矛盾的存在,我們更加了解彼此,也更加珍惜這份婆媳情。


如今,我們一起做飯、一起照顧家人,相處得就像母女一樣。


在這個家裡,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溫暖和愛,而這些,都離不開我們共同努力化解矛盾的過程。


未來的日子還很長,我相信,只要我們繼續保持這份理解和包容,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的家都會一直幸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