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60歲在工地賣力,過年想坐高鐵回家,沒想到兒子竟說出這句話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工,今年已經60歲了,歲月在我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雙手布滿了老繭。

那天,寒風凜冽,工地上的鋼筋水泥在我眼中彷彿沒有了往日的冰冷,因為我心裡揣著一個溫暖的想法——過年回家。

我穿著厚重的棉衣,戴著已經磨破了邊的手套,依舊在工地上賣力地干著活。汗水順著我的額頭滑落,滴在冰冷的泥土上,瞬間消失不見。


「老張啊,都這把年紀了,還這麼拚命幹啥?」工友小李打趣道。

我笑了笑,沒有回答,只是用袖子擦了擦臉上的汗水。心裡想著:「還不是為了過年能多帶點錢回家,給老伴兒和孩子們買點好東西。」


終於,到了年底,包工頭給我們結算了工資。我小心翼翼地數著那一沓厚厚的鈔票,心裡滿是激動。

「爸,今年過年回來嗎?」電話那頭,是兒子的聲音,帶著幾分期待。


「回,當然回!」我滿口答應,彷彿已經看到了家裡熱騰騰的飯菜和孩子們的笑臉。

「那你買票了嗎?要不我幫你看看買票難不難?」兒子關切地問。


「我還沒買呢,想著到時候去車站買也行。」我實話實說,心裡想著,自己這麼大歲數了,也沒坐過高鐵,這次回家正好體驗一下。

兒子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爸,要不你還是別坐高鐵了,人又多,你又不懂怎麼操作,萬一出點啥事兒……」


我心裡咯噔一下,沒想到兒子竟說出這句話。我本以為他會很高興我能坐高鐵回家,畢竟這是我們村少有的事。

「沒事的,兒子,我這麼大歲數了,啥沒見過?高鐵有啥難的,到時候我跟著別人學就行了。」我故作輕鬆地說,不想讓他擔心。


但兒子似乎很堅持:「爸,你還是聽我的吧,坐長途汽車回來,雖然慢點,但安全,也省心。」

我嘆了口氣,心裡有些不是滋味。我知道兒子是擔心我,但我也想讓他知道,我還沒老到連高鐵都不會坐的地步。


「行,那我就坐長途汽車吧。」我妥協了,但心裡還是有點小失落。

掛斷電話後,我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我都在想著兒子的話,心裡五味雜陳。


長途汽車上,人擠人,空氣渾濁。我坐在窗邊,看著窗外的風景,思緒萬千。我想起了年輕時候的自己,那時候為了養家糊口,什麼苦活累活都干過,從來沒喊過一句累。現在老了,本想坐個高鐵體驗一下,卻被兒子阻止了。

「老張,你這是要回家過年啊?」旁邊的一個乘客和我搭話。


「是啊,回家看看老伴兒和孩子們。」我微笑著回答。

「你這歲數了,還出來打工,不容易啊。」乘客感慨道。


「嗨,都是為了生活嘛。」我嘆了口氣,心裡想著,其實我也想在家享清福,但孩子們都不容易,能幫一把是一把。

終於,長途汽車到站了。我拖著沉重的行李,踏上了熟悉的土地。看著村裡熟悉的景象,我的心情好了許多。


「爸,你回來了!」兒子和兒媳在門口等著我,臉上帶著笑容。

「嗯,回來了。」我笑著回答,心裡想著,還是家裡好啊。


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氣氛溫馨而歡樂。我看著孩子們的笑臉,心裡感到很滿足。

「爸,今年你在工地上幹得怎麼樣?」兒子關切地問。


「還行,就是累了點。」我實話實說。


「那你明年還打算出去打工嗎?」兒子又問。


我愣住了,沒想到兒子會這麼問。我本以為他會勸我在家休息,畢竟我已經60歲了。

「我……我還沒想好呢。」我支支吾吾地說。


「爸,其實我和你兒媳商量過了,你現在年紀大了,別再出去打工了。我們雖然不算富裕,但也能養活自己。你就安心在家享福吧。」兒子認真地說。

我聽著兒子的話,心裡一陣感動。原來,兒子不讓我坐高鐵,是擔心我在路上出意外,而不是覺得我老到連高鐵都不會坐。


「好,好,我不出去了。」我笑著點頭,眼眶裡有些濕潤。

那一刻,我明白了兒子的用心良苦。原來,真正的孝順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給予,更是心靈上的理解和關懷。


年後,我留在了家裡,和老伴兒一起種種地,養養花。偶爾,我也會去村裡串串門,和鄉親們聊聊天。我發現,原來生活也可以這麼簡單而幸福。

然而,村裡的一些風言風語卻讓我心裡有些不是滋味。有人說:「老張啊,你這兒子真是白養了,連高鐵都不讓你坐。」


每當聽到這樣的話,我都會笑著搖頭,心裡想著:「他們哪裡知道,我兒子這是為了我好呢。」

但我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有些人認為,只有坐過高鐵、見過大世面才算是有本事;而有些人則認為,平平淡淡才是真。


而我,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後,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和家人的陪伴。至於那些風言風語,就讓它們隨風而去吧。畢竟,生活是自己的,自己過得幸福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