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您真的不考慮一下?現在房子過戶到我名下,您住著也安心啊,反正早晚都是我的。再說了,家裡也就只有我一個孩子,您還能不放心嗎?」
兒子的聲音帶著一點急切,臉上的笑容卻顯得非常真誠。
我坐在沙發上,手裡的茶杯微微晃動,心裡泛起了些許波瀾。
兒媳也在一旁附和:「對啊媽,您和爸辛苦一輩子,這房子早晚是我們的。現在過戶了,也省得以後再折騰了。」
茶杯里的水已經涼了,老伴的照片還擺在客廳的柜子上,他似乎在靜靜地看著我。
我抬頭看了一眼兒子和兒媳,心裡默念著:「他們是我唯一的親人了,難道還會害我嗎?」
於是,我點了點頭。
「好吧,既然你們這麼說,那就聽你們的。」話音剛落,兒子兒媳的臉上立馬露出了喜悅的神色。兒媳還熱絡地拉著我的手:「媽,您放心,以後我們一定好好孝敬您。」
可誰能想到,這一次點頭,竟成了我一生的轉折點。
老伴去世那年,我六十五歲。我們的婚姻雖然平凡,但幾十年來風風雨雨也都一起走過來了。
老伴身體硬朗的時候,家裡大小事情他都操持著,我只需要操心兒子小安的生活和學習。
可老伴突然查出癌症晚期,短短几個月就走了。
臨終前,他緊緊握著我的手,反覆叮囑:「柳芳,咱只有一個兒子,你得靠著他過日子。要是他有需要,就多幫襯著點,但自己的日子也得留條後路,別全指望別人。」
我當時淚如雨下,點頭答應。可誰知,老伴走後,孤獨和兒子的溫情慢慢讓我放下了戒心,甚至忘了他的叮囑。
兒子結婚後,我們一家三口的關係還算融洽。兒媳的性格活潑開朗,對我也挺熱情,剛開始的日子裡,處處都讓我覺得自己是被需要、被尊重的。
老伴走後沒多久,兒子提出讓我搬去跟他們一起住,說這樣一家人能有個照應。
我思來想去,覺得反正自己也閑著,不如去幫他們帶帶孩子,替他們分擔一些家務。
搬去那之前,我的房子還在,存款也好好地放在自己的卡里,日子雖然孤單,但卻安穩。可搬過去之後,兒子和兒媳開始陸續跟我提一些「建議」。
「媽,您看咱家這套房子也老舊了,過戶到我們名下吧,以後好處理。」
「媽,您那點存款放著也是放著,交給我保管吧,您平時需要什麼儘管跟我說。」
我心裡雖然有些猶豫,但想著這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又是獨生子,終歸是要靠他的。於是,房子過戶了,存款也轉到了兒媳的卡里。
最初的一年,我確實感受到了「養兒防老」的美好。兒媳每天早晨都會問我:「媽,今天想吃點什麼?」
兒子下班回來,也會主動陪我聊聊天,帶著孫子滿屋子跑。
可這種溫情並沒有持續多久。兒子突然提出想換一套大房子,說現在住的地方太局促,全家人住著不方便。
「媽,換房子的錢我們家裡湊了一部分,但還是差一點,您這套老房子賣了正好能補上,您看行不?」
兒子摟著我的肩膀,語氣里滿是商量的口吻。
我愣了愣,但想到房子早晚都是他們的,也就答應了。
沒多久,老房子賣了,他們的新家是一套168平的大房子,寬敞亮堂,電梯入戶,住進去的第一天,我還真覺得日子有了新盼頭。
可搬進新家後,我漸漸發現了些不對勁。
新家的主卧是一間朝南的帶獨立衛生間的房間,我原以為兒子兒媳會把這間房安排給我,畢竟我年紀大了,晚上起夜方便些。
但沒想到,房子裝修好後,兒媳的父母——也就是我的親家夫妻,直接搬了進來,住進了那間最好的主卧。
我只能住在最靠北的一間小房間里,光線暗,離衛生間也遠。更讓我難以接受的是,兒媳對親家的態度和對我的態度,簡直是天壤之別。
「媽,親家母身體不好,住主卧方便些,您多擔待點。」
每當我提出一點小意見,兒媳總是這般輕描淡寫地敷衍過去。
最初,我還能忍,可後來,連吃飯都成了問題。親家母喜歡重油重鹽的大菜,而我吃不慣這些,每次只能自己做點清淡的飯菜。
可親家母卻經常冷嘲熱諷:「真是嬌氣,怪不得年紀大了還這麼瘦。」
甚至有一次,當著全家人的面說:「我們這兒也不養閑人,自己喜歡什麼就得會做。」
我氣得手一抖,筷子差點掉地上。轉頭看向兒子,希望他能替我說句話,可兒子卻低頭吃飯,假裝沒聽見。
這些日子讓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個外人。親家夫妻佔了主卧,兒媳對我冷冷淡淡,兒子也變得疏遠起來。
我試著找兒媳商量:「能不能把我的存款還我?我想找個養老院住住,這樣大家都清凈。」
兒媳聽後愣了一下,隨即擺出一副為難的樣子:「媽,存款都拿去裝修房子了,現在家裡還有貸款要還,哪兒還有錢給您啊?」
我心頭一震,隱隱覺得有什麼東西正在脫離我的掌控。
後來,我終於決定搬離這個讓我窒息的家。我用自己每月的退休金找了一家普通的養老院,住的是單間,每月2800塊,生活簡單卻自在。
在養老院的日子裡,我偶爾會想起老伴臨終前的叮囑:「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是啊,老伴早就看透了人性中可能出現的薄涼,而我卻因為一時的感情,捨棄了自己的後路。
兒子偶爾會來看我,有時還會帶著孫子一起來。他坐在養老院的椅子上,有些尷尬地說:「媽,我後悔了,當初不該那麼做。」
我笑了笑,沒有責怪,也沒有多說什麼。畢竟,這條路是他自己選的,而我,只能在自己的晚年裡,重新學會靠自己。
人這一生,親情固然重要,但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全部寄托在別人身上,哪怕是至親。房子是根,錢是命,底氣要留給自己,心也要留給自己。
我希望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從我的故事裡明白一個道理:人老了,不要輕易放手自己的依靠,否則,等待你的,可能只有孤獨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