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說過:「為啥別人總是傷害你?因為你的成本最低,
因為你的代價最小,如果完全沒有,誰都可能成為哪個踐踏你最歡的人」。
都說做人很難,最難的卻是那些做父母的老人。
和兒女相處,越來越難,老人掏心掏肺的愛,成為理所當然。
老人委曲求全的退讓,成為了沒人理解的出氣筒,受氣包。
老人竭盡全力的付出,兒女毫無感恩之心,甚至恩將仇報。
其實和兒女相處並不難,只要用這2個絕招,關係會越來越好:
I,利益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在相互利用。
他對你好,是因為你有用,對你不好,是因為你沒用。
和兒女相處,不要認為和兒女講利益是天方夜譚。
維繫親情關係最長久的辦法就是利益上的價值互換。
當老人完全失去利用價值的時候,才明白兒女比外人無情的多。
別以為談利益是大逆不道,晚年的親情絕對比你想像的更現實。
有多少兒女為利益殺害父母,恩將仇報的事例太多太多了:
留學生,因為嫌母親給的錢少,親手把撿垃圾供他讀書的母親殺死。
任老師把拆遷款一半300萬給了兒子,兒子嫌沒有全給,很不高興。
當任老師得了癌症,要做手術時,兒子說「都70多歲了做什麼手術」?
2018年,四川付白康為了得到母親意外保險30萬,殺死了生她養她的母親。
2020年,廣西海歸黃某陽,因父母不再每年給100萬資助留學,殺死高知父母。
錢,都是因為錢,因為利益,父母被辛苦養大的兒女殺害。
父母對兒女,只知付出,不求回報,心甘情願為子女做貢獻。
父母心裡想著兒女成才,孝順,老有所依,
結果失望的多,實現的少,甚至被傷害。
和兒女相處,老人要有一顆慈悲的心,也要有一把鋒芒之劍。
所以,父母對兒女不能嬌生慣養,不能有求必應。
「貧家出孝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慣子如殺子,慣子如殺自己。
孩子從小要學會不怕吃苦,懂得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
讓兒女知道長到18歲,父母就完成了撫養義務。
兒女就要擔起贍養父母的責任,兒女就不可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18歲後,己長大成人,就不能完全依靠父母生活,也不能變相啃老。
老人的血汗錢不能全部用在兒女身上,要細水長流,利益不斷。
只要你有用,只要你有利可圖,只要你!有利用價值,你的處境就不會太差。
2,價值
人到晚年,和兒女相處,要有價值,沒有價值這把保護傘。
誰也不會替你遮風擋雨。
人到晚年,要有交換的籌碼,讓他們看到你的價值。
當你有價值的時候,身邊總會有人陪著你笑。
可當你沒價值的時候,為自己眼淚買單的,只有自己。
正是,「窮在大街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許多老人,一開始,都有巨大的價值。
不管是積累的物質,財富,還是展現出來的精力。
可是慢慢的,就朝著失控的方向發展了。
兒女像個無底洞,求學,結婚,買房,買車,老人包里的錢越來越少。
老人口袋的錢用完了,過早耗盡了自己,徹底失去了價值。
兒女開始嫌棄,開始翻臉,老人晚年的不幸就開始了。
兒女的薄情,越來越直截了當。
所以老人要提前多留心眼,要讓自己的價值不要用完,不要用盡。
老周有4個兒女,生活不能自理,老伴也去世。
4個兒女都說沒時間照顧,請低價保姆換了兩個,都不盡心。
老周讓朋友找中介把住的房子賣了,租了個一室的房子。
把兒女叫到家中,告訴兒子賣了房,有錢了,準備請高價保姆。
每.月5000元,你們如果照顧,就給你們。
兒女一聽,都爭著要照顧,老周還對照顧好的發紅包,
老周認為房產當遺產分給兒女,不如活著發紅包,
兒女高興,對自己照顧更盡心,錢,能解決一切問題。
老人要想晚年幸福,提前告訴兒女,要自己解決大學學雜費,結婚,買房,買車。
父母只能贊助,沒有能力全部負責,讓兒女需要早有心裡準備。
女大學生從農村來讀書,知道家裡貪困。
上大學期間,不但沒給家裡要一分錢,還每月給父母500元。
她打好幾份工,在學校食堂打掃衛生,晚上給學生補課,節假日送外賣。
平時在食堂吃最便宜的飯菜,大多是鹹菜饅頭。
沒買過新衣服,都是穿別人的舊衣服,沒買過化妝品,
連牙膏都不舍的買,用鹽水漱口,涮牙。
大學畢業時,全款在城裡買了一套一室的二手房。
希望年輕的兒女們,盡量不要哨老,學習這名大學生,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總之,人到晚年,和兒女相處,利益要細水長流,價值要永遠保持。
給兒女穩定的期待,別高估親情,別低估人性。
多給自己一些自知之名,少一點自作多情。
運用利益和價值這兩個絕招,保留一份心機,和兒女關係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