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發現沒,人到老年只有一個家,其它的都不是自己家

人的一生可以有幾個家,父母家,婆婆或老丈人家,兄弟姐妹家,兒女家,自己家,我認為,人到老年只有一個家,那就是自己家,其它的都不是自己家。


一、父母家

小時候的父母家是自己家,長大後,就從父母家走出去求學、工作,成家後就有了自己的小家,父母家不是常住之地,只是身心疲憊時的落腳之地,年節時看望老人的落腳之地。

隨著父母的老去、離開,父母家就成了兒時的回憶,再也不想回了,也回不去了,這個家沒了。

二、婆婆家、老丈人家

成家後的女人有了婆婆家,男人有了老丈人說,這個家是由婚後配偶給帶來的。

在婆婆眼裡、心中,兒媳永遠是外人,兒子、孫子是自已家人,媳婦永遠是外姓人。

婆媳關係是世上最難處的關係,遠了不行,近了不行,咸了不行,淡了不行,分寸很難把握,一般兒媳都會採取避而遠之的方式,盡量不和婆婆過多的在一起生活,婆婆家就是短暫停頓的地方,拿它當港灣絕對不行。

至於老丈人家,跟外人家唯一的區別就是,你得時不時給老丈人買酒喝,不去不行,去了就想回。

等自己老了,婆婆家、老丈人家也沒了。


三、兄弟姐妹家

父母在,兄弟姐妹來往頻繁,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是親戚,有的連親戚都不如。

要是到兄弟姐妹任何一家去,都得帶禮物,空手絕對不行,各過各的日子,各是各的家,與兄弟姐妹之間相處要懂得禮尚往來。

兄弟姐妹過年聚會一次就是不錯的了,有的幾年都不聚一次,更甚者,老死不相往來。

四、兒女家

俗話說,你的家是兒女的家,兒女的家不是你的家,老人與兒女之間一定要有邊界感。

兒女需要你時,那裡就是你臨時的住處,要把保姆的角色扮演好,兒女不需要時,要及時從兒女家退出,千萬別自作多情的在兒女家養老。

五、自己家

這才是自己真正的家,這個家也許太小,也許很簡陋,但住著安心,睡覺安穩,想咋呆著就咋呆著,既隨便又放鬆。

家裡有個老頭,邋遢又氣人,但工資卡交到你手裡,錢雖然不多,但可以隨意支配,花著硬氣。

身體好精力旺盛時,把屋收拾得乾淨利落,沏上一壺茶,玩著手機, 舒服又愜意,身體不舒服,躺在床上啥也不幹,不用看誰臉色,我的生活我做主,我自己舒服就好。

自己的小窩才是修心養性的最佳處所,才是自己晚年安身立命的地方。

要想晚年不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一定要有自己的家,哪怕這個家再小,能遮風擋雨就行。


人到老年只有一個家,那就是自己的家,其它的,即使是兒女的家,也不是自己的家。

大家認同我的說法嗎?歡迎在評論區討論,說出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