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過」以後,一定要在2023年,去改變這5種生活觀

有真知,才有灼見

歡迎關注槐序姑娘,這裡有不一樣的聲音

-

- 讓自己變得不一樣 -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晃就是2023年了。

無論這一年過得怎樣,都已經成為了歷史,就像明代「布衣詩人」謝榛在他的詩中所寫:

「一年憂喜今宵過,兩鬢風霜明日新」

習慣讓自己選擇性「失憶」,有時候不失為一種聰慧。

畢竟,明天和未來才更加重要。

在剛剛過去的12月里,我用抗原自測為陽性,之後經歷了發燒、咳嗽、味覺消失、渾身無力等癥狀。不算嚴重,挺一挺就過去了。

但是,這是我第一次打心裡覺得,原來我離疫情這樣近。

坦白講,在我父母都陽了以後,我是有點慌亂的,畢竟他們都有基礎病伴隨,恢復得較慢。

尤其,網上關於「陽了」以後的言辭,也是紛亂不一。

有人說,重要的事往往能讓人學會去改變,雖不算「亡羊補牢」,但總要「吃一塹長一智」。

眼下,已經是2023年了,一年之計在於春,有些事早計劃一點,總是有好處的。

下面,就是筆者在「陽了」以後的幾點感悟,或者說是對「生活觀」的重新認識。共勉!

第一:努力掙錢

年末作30歲總結:半生活得太要臉,愛錢愛得不明顯。

去年初,公司經營不景氣,要裁員,老闆在動員大會上未語先淚,於是我一衝動,自告奮勇慷慨離職,之後再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於是這一年,我把自己活成了「孤勇者」,扛下了家人的醫療費,我的房貸、車貸,結果就是負債纍纍。

22年末跨年,上海外灘再次上演了「拉鏈式人牆」,當時我就納悶,這些人難道不怕被感染嗎?就沒人管一管了?

琢磨到後半夜,我突然想明白了:「經濟為主」的政策,已經寫進了律法……

無論在什麼年代、什麼背景下,賺錢永遠是第一重要的事。

雖然行孝無關物慾,但有錢總是會更容易、更體面一些,貧賤夫妻也是百事哀啊!

所以,以後做一個喜財愛物、一身正氣的俗人。

第二:健康無價

30歲才開始想著賺錢,不晚;哪怕60歲了,只要肯努力,也不晚。

但是,每次都是病了以後才想要健康,就很遲了。

因為,總有一次不會那麼幸運,況:病來如山倒,去病如抽絲。

所以,身體的康健源於日常保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基礎,用賺來的錢在醫院裡買平安,是世界上最愚笨的事。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錢是好東西,但也總有錢買不來的東西。

未來什麼樣,誰也不知道,但我們都清楚,你的免疫力抵抗力,將會是你一生的財富。

第三:物我雙修

生活在這樣現實的世界裡,單純的風花雪月太荒謬,你的「詩和遠方」不足以撐起你的未來。

可若活得太貪婪,完全陷入名利之爭中,也未免太冷清、太刻薄。

畢竟,生命除了長度,還有溫度和厚度。

所以,人要學會雙修,內心有清風朗月,手中亦可握世態炎涼。

就像古代詩人一般,一邊求官入仕,一邊登三山、臨五嶽。

在這一點上,沒有人會比白居易做得更好,感興趣的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當你在現實中的能力,足以支持你踏萬里河山、裘馬輕狂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還是挺可愛的。

第四:不與任何人攀比

對於大部分而言,幸福就是「比較級」,我比你擁有得多,我就活得更有成就感。

不用懷疑,筆者之前也是如此。

總以為能在大城市安家,將來就可榮歸故里,臉上倍兒有面。

至少我身邊的同齡人,還沒人能做到這一點。

所以很慚愧,我以前只活在以「生活圈」為基礎交織起來的小世界裡,目光短淺。

但「陽了」之後,我有了新的認識。

最簡單的,沒離職之前,同事是我的競爭對象,職場潛規則讓人拼搏得很累。現在回老家賦閑,那些人便不再與我有過多交集,我也沒心氣再去跟他們比誰的業績更好了。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擁有得多,而是因為計較得少。

多是負擔,是另一種失去,少非不足,是更為寬廣的擁有。

即使要爭,也是與時間爭,與命運爭,不與人爭。

當你可以不參考任何人,就能夠活得很幸福時,才是真正的悟透了。

所以那些七姑八姨四舅姥爺們,他們愛說什麼就說什麼吧,你過得好不好,只有你自己知道。

子非魚,焉知魚所樂也!

第五:平凡更美

大概因為我是家裡長姐的緣故,所以從小就很勵志,一直想要成為人上人。

或者說,原本我就是一個「付出型」人格的姑娘,相比於讓親友們吃苦、吃虧,我更寧願自己扛下所有。

當然,這很累。

在此之前,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努力到無能為力,這樣才能照顧好所有人的情緒。

現在我不這麼想了。

我甚至甘願平凡,和我的祖輩一樣,耕耘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上,沒有了高處的寒風,內心就多了一分寧靜。

我會在我能力範圍內,蝸居一隅之地努力賺錢,因為我的生活需要保障。但是我不會再去試圖往更高遠的地方走,比如北上廣深,那裡沒有能讓我平靜的生活。

我也不會再因為平凡而感到羞恥,因為我放棄的只是浮華,並沒有放棄奮鬥。

終有一天,我會因為我內心的淡然而收穫更多。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