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多少時刻會徹底絕望?又有多少機會能夠重獲新生?短篇大師莫泊桑的長篇處女作《一生》同樣很為精彩,在《一生》里可以看到,一個過於單純、不諳世事的貴族女孩的一生逐漸被摧毀,到底是誰的錯?
《一生》這個書名意味無窮, 一生看似很長,但實際上最具決定性的還是那幾個特殊的節點。本書開始的時候就是約娜初識子爵於連之時,她的過去就是被父母寵愛的貴族女孩,確實也沒什麼可以多提的,就是一張白紙,遇到年紀相仿、長相不算丑的子爵就芳心萌動,以為這就是愛情,雖然也曾有所懷疑,但沒人告訴她真正的愛情是什麼樣,夫妻之間應該如何相處,其他男人又是什麼樣的,她也算是第一次相親就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姻生活佔據了《一生》中大部分的筆墨,丈夫婚後的冷漠、吝嗇、虛弱、貪婪,無不讓約娜一再失望難過,但內心的苦悶又能與何人說?直到發現丈夫出軌身邊的使女,才讓約娜最終跌入了谷底,可是約娜父親年少時本也風流,約娜母親也只想按照她之前的經驗,為了家族臉面,強調容忍度日,此刻約娜也發現自己懷孕,於是夫妻之間雖貌合神離,但仍然共居一屋,二對丈夫徹底絕望的約娜也把所有的愛和情感傾注在了兒子身上,這也是悲劇的真正開始。
當約娜丈夫和他的情婦——伯爵夫人乘坐馬車時一同被伯爵拿繩搬到,雙雙墜亡,在兒子長大之後,故事的節奏也開始加快,前面慢慢鋪墊的磚石,隨著兒子的成年則直接崩塌。作為約娜,她覺得自己沒什麼選擇,一再給兒子匯錢,不惜變賣家族好幾輩的積蓄,幫他償還賭債,養著娼妓,期待著有一天他可以回心轉意,回到自己的身邊。約娜自幼沒有接受過父母過多的引導,自己也無法對孩子做出正確的指引,那會,富不過三代的理論似乎很容易成立,從小衣食無憂不知人間疾苦,就容易被生活中隨便一個困難給打倒,約娜本有好幾個機會可以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但是,她在神甫、父母那裡都沒有尋得什麼有用的意見,自己也沒有朋友的幫助,更沒有自我覺醒、衝破枷鎖的能力,最後還是那個以前被趕走的使女接濟了她,父母溺愛,嫁給渣男,兒子敗家,自己無能,這也許是約娜的一生寫照。
最後約娜的自我安慰,「您瞧,人生從來不像意想中那麼好,也不像意想中那麼壞。」看似是《一生》的總結,但是在讀者的視角下,她就是一生中所有的十字路口都是走向了錯誤的那一條,而她,本應該是贏在起跑線的貴族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