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向好的4個跡象

網上有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做出成就?」

有一個回答說得好:

「看他在不如意時,如何處事。」

成長路上,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不順心的人,隨處可見。

面對逆境時,如何自處,才是衡量一個人能走多高的標尺。

向好的人生有4個跡象:受得了閑氣,聽得進批評,扛得起壓力,熬得住孤獨。

01

受得了閑氣

有格局的人,不怕受氣。

受得了閑氣,才成得了大器。

《格局》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陳冰的領導,曾是某互聯網大廠的技術專家,技術能力很強,下屬請教問題,會細心講解,但總喜歡先數落一下對方。

對此,大家都受不了這份氣,不敢接近他,而陳冰恰恰相反。

一次,陳冰去請教問題,領導看了一眼,順口就說:「這問題難嗎,你以前是怎麼畢業的!」

面對扎心的數落,陳冰卻只是微微一笑,便俯身認真聽領導講解。

技術迭代會上,領導講解了幾個技術難點,大家都似懂非懂,但沒人敢去問。

只有陳冰敢去找領導請教。

毫無意外,領導上來就說:「我不是剛給你們講過嗎?你兩隻耳朵是幹什麼用的?」

領導的每次數落,陳冰都是一笑而過。

這份「厚臉皮」,讓陳冰的技術能力不斷提升,不到一年的時間,晉陞成了主管。

試想,如果陳冰對領導的數落望而卻步,又怎會跑贏身邊眾人?

有人曾說:

「比你優秀的人,往往喜歡以打擊你的方式,來炫耀自己的優越感,看似讓你異常難受,但其實並沒有任何傷害。」

人在低處,抬頭所遇皆是強者,免不了處處受人冷眼,常常遭人閑氣。

面對閑氣,一味躲避,毫無益處;針鋒相對,並不理智;滿口抱怨,更招人厭。

真正強大的人,都能咽下委屈,撐大度量;吞下抱怨,喂大格局。

處事的格局大了,人生的路就寬了。

做人,只有敢去受氣,方能站在強者的肩膀上,讓自己行得高,看得遠,收穫多。

02

聽得進批評

有句話說得好:「受到批評時,愚者句句反駁,事事爭辯;智者處處反省,時時改進。」

聰明人都懂得,聽得進批評的人生,不設限。

國學大家王叔岷,曾有過這樣一段經歷。

王叔岷是當時學校有名的才子,對自己的才華甚是滿意。

一次,他的老師傅斯年問他擅長研究什麼課題,王叔岷毫不猶豫地回答 「《莊子》」。

他脫口便背誦起《莊子》中「昔者莊周夢為蝴蝶」一章,並發表起自以為深刻的理解,滿臉的洋洋自得。

本以為自己的才華,會讓老師引以為傲,大加讚賞,可傅斯年看後,卻毫不留情地批評說:

「膚淺!想做我的學生,先把你身上的才子氣洗乾淨,三年之內不許發表任何文章,好好深入去研究《莊子》。」

突然的打擊,如晴天霹靂,讓王叔岷異常難受,但還是強忍著答應了老師的要求。

隨著課題漸漸深入,他才發現,原來自己之前的學問是那麼淺薄,更為以前的自以為是深感羞愧。

從此,他痛下功夫,沉下心來,跟著老師專心研究《莊子》。

三年後,他憑著《莊子》的研究成果,一躍成為了國學大家。

生活中,總有這樣的人,取得了一點成績,便沾沾自喜,自視甚高。

殊不知,中肯的批評,才會不斷剔除掉多餘的污點,雕琢去自身的瑕疵,使你成為一塊美玉。

樊登曾說:

「越是平庸無奇的人,越是偏愛溢美之詞;越是功成名就的人,越能接受他人批評。」

一個人,面對批評時的態度,往往就是他人生的高度。

面對批評,最有水平的應對方式,是謙下以處之,誠懇以待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成長路上,那些提點你的人,那些批評你的話,猶如一盞盞探路明燈,照出你深藏的缺點與不足。

聽得進批評的人生,才能不斷精進,方能行穩致遠。

03

扛得起壓力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經受得住火的洗禮,泥巴也會擁有堅強的體魄。」

同樣的,經得住壓力的洗禮,才是對自己最大的成全。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瀟瀟從事的是企劃工作,通過努力進入了一家大企業。

很快,開始入職以來第一份方案的編寫,瀟瀟費了很大心力才完成,自認為能以此一展身手,獲得領導認可。

沒曾想,在方案研討會上,她的方案被同事們說得一無是處。

「沒有一點邏輯可言」,「這寫的是方案嗎」之類的聲音此起彼伏。

領導甚至直言說她:「這麼差的水平,是怎麼應聘進來的?」

全體同事的打擊,讓瀟瀟異常難受。

但她並沒有因此退縮,她明白,這種壓力,扛過去了,才是真正的改變。

為此,她開始尋找各種學習資料,同時,還收集了單位里大量的優秀方案,一份一份地反覆鑽研。

更是找了一位私教老師手把手帶她成長。

兩個月的努力後,在一次新的方案研討會上,瀟瀟的方案幾乎找不出問題,領導連連讚歎她已經脫胎換骨。

瀟瀟也就此獲得了領導的重視。

水無壓不噴,人無壓不強。

敢於直面壓力,勇於扛事,才是一個強者的基本素質。

成年人的世界,壓力是常態,每次改變,都是一場挑戰;每次成長,都是一次磨鍊。

《態度》一書中有說:「凡是想要改變的人,必然會脫離舒適區,面臨常人所不能及的挑戰,能抗住這份壓力的人,便是人上人。」

扛得起壓力,生命就會因此而茁壯;打得破困境,人生便能由此而蛻變。

人這一生,你扛住了多大壓力,就配得上多高成就。

04

熬得住孤獨

優秀的人,不僅不怕孤獨,更懂得在孤獨中默默發光。

前幾天刷到一個很火的視頻。

視頻中一位廚師說:「非常感謝疫情給了我孤獨的機會。」

原來,他平時很忙,每天晚上1點後才能下班,根本沒多餘時間做別的事。

在疫情期間,他沒有選擇躺平,而是在家復盤經驗,研究新菜品。

最終研發出了兩道新菜,一經推出,便成為了店裡熱銷菜品。

作家寧遠曾說:「一個人在孤獨時間所做的事,決定了這個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是啊,一個人對待孤獨的方式,決定了未來人生的厚度。

前段時間,上海疫情突然爆發,持續了兩月之久。

這段時間裡,網上充斥著諸如「熬不下去了」,「要瘋了」之類的言論。

但對於朋友阿榮而言,卻是天賜良機。

他每天早上練習兩個小時文章朗讀。

白天,看視頻課程,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練習專業技能。

晚上,復盤每天所學所得。

僅一個月,他便開始了向各大平台投稿。

隨著疫情慢慢結束,他也順利簽約了一家平台,實現了自己的主播夢。

面對孤獨,有的人熬得心發慌,有的人卻悄然發光。

周國平曾說過:「孤獨是一種能力,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他的人生才有質量和力度。」

孤獨,是思考自己最好的時間,是把自己變優秀的最好機會。

真正優秀的人,都懂得在獨處時,拋開一切雜念,悄悄蓄力;放下一切雜事,默默提升,然後一鳴驚人。

人這一輩子,熬住了多少孤獨,就能收穫多少成長。

成年人最大的自覺,就是在與人無擾的時光里厚積薄發。

05

曾有人說:「一個人處理事情的方式,既決定了生活的幸福程度,也暗藏著人生的高度。」

人活一世,你有什麼樣的處事方式,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受得了閑氣,才能鑄成大器;

聽得進批評,才會不斷精進;

扛得起壓力,才能走向蛻變;

熬得住孤獨,才會厚積薄發。

在你還沒有足夠優秀時,就要懂得吃該吃的苦,受該受的罪,扛過去了,都會變成光,照亮你前行的路。

餘生,願你我都能以一顆平常心,去應對人生諸般逆境,以從容之姿走出廣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