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的生活不煩惱,唯自律是解藥

✎ 解讀預告遇見 · 在書中遇見未知的自己。各位書友晚上好,歡迎來讀好書欄目《遇見》今天給大家分享樊登老師傾力推薦的《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在暢銷書排行榜連續上榜近20年,是一本人人可讀,人人可受益的心靈讀物。讀完它後,能幫助我們,找到真正的自我。

知乎上有人問:「人到中年,還有什麼是特別容易的嗎?」有一個高贊回答:「特別容易胖,特別容易乏,特別容易焦慮。」我們總是一邊嫌棄自己身材走樣,一邊經不住美食誘惑;一邊嚷著美容養生,一邊忍不住熬夜追劇;一邊抱怨幹得多拿得少,一邊卻又不敢辭職換工作。既不甘平庸,又沒魄力改變,於是,內心不斷在躊躇滿志和頹廢之間徘徊。持續反覆地精神內耗讓人疲憊不堪,越發痛苦和焦慮。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到:
所謂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痛苦,解決難題。
沒有誰的人生不煩惱,唯自律是解藥。它可以幫助我們從痛苦中獲得成長和智慧,從消極情緒中自救出來。 越不自律,越容易產生壞情緒2022沒幾個月就要結束,年初立下的flag,你實現了幾條?上班太忙,下班太累,心有餘而力不足是很多中年人的常態。都說三十而立,立flag確實立下不少,堅持實現的卻沒幾個。時間久了,自我否定和懷疑不約而至,躺平成了主旋律。而這樣的狀態,不僅沒能恢復元氣,還滋生著壞情緒。斯科特·派克說:
解決人生問題關鍵在於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問題。
管理好自己的唯一辦法就是自律,即使生活再難,只要不放棄,總有雲開霧散時。《克萊默夫婦》書中女主喬安娜結婚後,為了更好地照顧家庭,果斷辭職做起了全職主婦。幾年下來,每日帶娃、買菜、做不完的家務,生活瑣碎搞得她心力憔悴,還總被嫌棄。焦慮的她,對丈夫抱怨道:「都是因為這個家,我才這麼累。」一旦開啟吐槽模式,就停不下來,因此丈夫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晚,刻意逃避著。喬安娜意識到,能幫自己走出困境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於是,她勇敢決定,離開丈夫的生活供養,哪怕一無所有也要自力更生,找回屬於自己生活的底氣。重返職場的喬安娜,不再自艾自憐,而是拼盡全力工作,努力精進,重新找回了往日的自信。因為她知道只有自律,才能補上「功課」,擁有屬於自己的天地。與其在遺憾中止步不前,不如用積極的心態去親手改變。體育界的新秀,谷愛凌每天在高強度的訓練下,還能保證10個小時睡眠,提前1年完成高中學業。醫學界84歲的鐘南山,每天堅持鍛煉身體,幾十年如一日。教育界的俞洪敏,就算每天工作11個小時,每年還能讀完150本書,寫60-80萬字的讀書筆記。知道該做但不去做,或沒做好的事,會讓人感到焦慮。解決的辦法,就是把自己從「想太多做太少」的狀態中拎出來,屏蔽雜念,開始行動。去做自己迫切想要實現的事,哪怕困難重重,也要去試一試。 自律的人,面對困難時不會害怕痛苦而逃避,他們會坦然接受問題帶給自己的麻煩,直到把它解決為止。越自律的人,越不容易產生壞情緒。 自律,是解除痛苦的唯一途徑

俞敏洪說:

人生困難是沒有盡頭的,我們要做的是在困難中間奮發起來,做自己能夠做和應該做的事。

人生總是突如其來的拋出難題,打得我們措手不及,要麼勇敢面對,要麼擺爛躺平。自律的人,會調整心態,重新出發。因為,生活不會主動給你想要的,只會給你應該得到的。朋友老張35歲前日子順風順水,一天他突然暈倒,確診為尿毒症晚期。公司讓他停職安心養病,沒有了收入,房貸、車貸、醫藥費壓得他既絕望又崩潰。眼看家裡積蓄越來越少,不甘心就此墮落的他,決定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他開始嘗試調整心態,不光堅持晨跑增強體質,還利用在醫院治療的時間學習創業知識。2年後,他創業成功,不僅身體狀況好轉,還實現了複利。面對困難並不容易,但自暴自棄,只會讓事情難上加難。不是別人替自己負重前行,就是讓自己背負更重的期限壓力。朋友們都說老張因禍得福,殊不知,正是自律,才讓他有了強大的抗壓能力。婚姻不幸福時,及時止損,停止精神內耗。工作不順時,坦然面對,承擔該有的責任。壓力過大時,在健身房出出汗,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就是在養精蓄銳、恢復元氣。自律從來不是苦修,而是以平常心做規律的事。越是自律的人,越容易掌控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平穩走出困境。 斯科特·派克認為:
一個人覺得自己有價值時,就會採取自律行為來自我照顧、自我珍惜,而不是自暴自棄。
自律的人,從不會擺爛放棄,而是努力嘗試更好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更不會把責任推給外界,而是通過改變自己去影響外部環境。你所經歷的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讓你變得更好的必然。 人生越是難熬,越要自律人這一輩子,一生平安是願望,經常受苦是常態。只有真正理解並接受,人生苦難重重的事實,才能做到坦然面對。肖申克的救贖》中男主角安迪,因被指控謀殺妻子和情敵被判無期徒刑,牢獄中的他多次申訴無效後,暗自發誓一定要重獲自由。他用了20年的時間,憑一把小石錘和一張海報,在獄牆上鑿出了通往光明與自由的隧道。他不僅自己保持樂觀,還把希望帶給其他人。為了在監獄建立一個圖書館,改善獄友的精神生活,他堅持6年,每周持續給州議會寫信申請,終於得到擴建資金。不但每天堅持帶著獄友們閱讀,還幫助獄友們獲取文憑。為了有堅強的體魄,他每天堅持在狹小的監獄中健身,直到逃出的前一夜。換作他人早已放棄,而安迪卻深知,唯有自律才能拯救自己,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斯科特·派克說:
某些方面的自律,只能解決某些問題,只有全面的自律,才能解決人生中所有問題。
他在《少有人走的路》書中提出,想要做到全面自律,需要遵循以下4個原則:原則一:推遲滿足感錢鍾書說:
有一堆葡萄,有些人是從最壞的一顆開始吃,直到吃到最好的;有些人則相反,越吃壞的越多,吃到絕望為止。
把希望永遠留在最前頭,不貪圖暫時安逸,直面痛苦,享受痛苦後更多的快樂。堅持每天運動,不暴飲暴食,長此以往,才能擁有強健的體質。每天早睡早起,不熬夜刷視頻、打遊戲 ,養成習慣,才讓精力保持健康態。工作中全身心投入,不抱怨幹得多拿得少,能力提升才會配上更高的待遇。 原則二:承擔責任習慣逃避問題的人,自己便會成為最大的問題。心智越不成熟,越會等著別人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唯有自律,才能幫助我們坦然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改變的方式,就是承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這是我的問題,由我來解決。」出了差錯就調整好心態,放下恐慌和焦慮,盡己所能補救損失。自律是一種責任,更是讓我們心智變成熟的最好途徑。原則三:忠於事實論語·學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正是體現出了自律的精神。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唯有自律可以時刻提醒自己真心待人,忠於內心,才能站穩腳跟,獲得一席之地。倘若失去真實,即便僥倖獲得一時的成功,也未必能夠在今後的凡塵瑣事中堅持下來。不欺人,更不自欺,才會在反思中看到問題,找到解決辦法。越是心智成熟的人,越追求實事求是。原則四:保持平衡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則是懂得放棄。選擇了一種生活態度,就要心甘情願地放棄其他選項。而在高歌猛進中,不能殺紅了眼,忘了身邊人和身邊事。正確的做法是和家人商量著來,合理分配時間,在家庭和工作間保持平衡。自律,是有彈性的約束機制。成熟的自律,是具備一種既能接受苦難,又能理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需要在不斷的磨練中,才能獲得自我修復和成長。 寫在最後馮侖曾說:
一個人的偉大,不是領導別人,而是管理好自己。
生活中,我們習慣了對他人要求嚴格,卻對自己無限寬容。而事實上,只有先管理好自己的人生,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本和能力。自律,既能讓我們情緒穩定,又能讓我們勇敢面對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用自律投資自己,是消除焦慮和痛苦唯一途徑。人生想要達到哪個高度,往往取決於自律的程度。你越自律,越能將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活出喜樂與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