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的一個發小來了,我召集了幾個老家的朋友為他接風。我的這個發小很有本事,從農村一直打拚到北京,如今已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業務主管,經常飛機上、動車下的去外地,不是洽談業務,就是出習會議,活脫脫一個城市白領、商業精英。
我們已有很多年沒見過面,雖然有個家鄉群,但他工作忙,也不常進去聊天。這次見面,儘管我們在飯桌上推杯換盞,海吃胡侃,聊起小時候的種種趣事,甚至都捧腹大笑,但我總覺得我們之間有些生分,這種生分就表現在說著說著,我們卻找不到共同的話題了,總要尷尬的沉默一會兒。好在人多,你一言、他一語,不知不覺小聚會就結束了。
吃完飯,我們把他送到賓館休息,他執意要讓我們坐一會兒再走。借著酒勁,我們又在他的房間里坐了很長時間,東扯一句,西扯一句地閑聊著。分別時,喝得有點多的老趙拍著他的手說:咱們弟兄們雖然這麼長時間沒見過面,但我們是君子之交。
我聽了,愣怔了一下:我們真的是君子之交嗎?
「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句話出自《莊子》,它形容君子之間的友誼,淡泊如清水,不為名利,相互理解,不苛求,不強迫,不嫉妒,就像白水一樣清淡,雖然不經常交流,但也彼此心心相印。
我則不這樣認為,我以為這句話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能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肯定很少。
在現實生活中,說這句話的人,其實大部分是在進行自我安慰罷了。
友情實際上是有親疏的,如果兩個人之間貧富差距太大,忙閑的程度又不同,所處的環境也大不一樣,即便曾經多麼友好,慢慢的也會疏遠。所謂的老友畢竟是那些經常能夠在一起,卻又是彼此間不相上下的人。
我認為一個窮人永遠無法和富人成為好朋友。因為窮人的痛苦、無奈,富人永遠無法理解。同樣,富人的想法、心境,窮人也永遠猜不著、摸不透。貧窮限制了人的想像力,富有也能限制人的想像力。不在一個頻道上,就發不出同樣的電波。
一個經常閑著的人,永遠無法和總是忙得焦頭爛額的人成為好朋友。因為閑人的悠閑無聊,忙人雖然能夠聯想和體會到,但往往忙得沒機會和他閑聊,沒時間問問他的情況,更沒機會安慰他不太得意的心情,忙人永遠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他們去解決,忙人永遠分身乏術,恨自己無法長出三頭六臂,他們多希望一天不是24小時,而是42小時。
而閑人怎麼也理解不了忙人為什麼有那麼多事要做,為什麼總是那麼忙?
因此,窮人的朋友是窮人,富人的朋友是富人。閑人的朋友是閑人,忙人的朋友肯定也是忙人。
如果有一天,其中有一個富人窮了,變成了窮人;而窮人富了,變成了富人;或者是閑人變成了忙人,忙人突然變得閑下來了,他們的想法和做法就完全不同了。
這樣一變,他們會增加幾個新朋友,但必然也會失去原來的老朋友。
我們曾經都是好朋友,但隨著環境的變化,我們的認知也在變化,我們之間是有很大差距的,這個差距就是影響我們今後繼續成為好朋友的鴻溝,所以我認為我們現在根本不是君子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