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 我和老公發誓不要孩子,半年前,卻意外來了個二胎

原創插圖:喵喵夏,講述:蘭蘭,女


01


早在跟馮濤談戀愛那會兒,我就明確說過:「我不喜歡小孩,我這輩子,大概率不會要孩子。」


那時,他也很無所謂地表示:「沒關係,這種事情本來就要情出自願和順其自然,我喜歡的人是你,跟將來生不生孩子沒有關係。」


或許,這也是我選擇馮濤的原因。


他是那種對工作特別較真,對生活隨遇而安的熟男。


02


2010年,我們結婚了。


一直到2013年,整整三年時間,我們都沒有要孩子。


雙方父母催來催去,每次都是馮濤出面解釋:工作忙,經濟和精神上,都沒做好準備。


有一次,我回娘家吃飯,飯還沒吃,我媽又開始催娃:「不是我說你,男人和女人的生育年齡相差20年不止。再過幾年,等你生不出來了,你看馮濤還會不會像現在這麼對你,沒有孩子的婚姻,到底是不牢固。」


一邊的我爸也不斷附議。


那天,我終於不耐煩地將心底話吼了出來。


我問爸媽:「生出來幹啥,像我這樣嗎?天天聽你們吵架,明明彼此都沒有離婚的勇氣,還非得說是為了孩子。我告訴你們,我對生孩子全部的厭惡和恐懼都來自於你們。」


說完,我摔門而去。


從此,爸媽在我面前絕口不再提生娃半字。


我的那場爆發也讓從前在我面前特別愛說教的爸媽,似乎一夜之間卑微起來。


就連叫我回家吃飯都變得小心翼翼:「今天燉了你最愛吃的黃豆豬蹄,有空來吃嗎?要是忙就算了……」


03


儘管我沒跟馮濤提和爸媽之間的這場暗戰。


但他還是從我和爸媽的相處中發現了端倪。


他沒有說教我應該怎樣與父母相處,而是每晚臨睡前,跟我講他的爸媽。


學生時代的他,也曾在青春期與父親頑強對抗,直到有一天,爸爸給他打來求助電話。


他在辦退休手續,但各種繁雜的流程讓他無力應對,於是人生中第一次向兒子求助:「你能不能來幫幫我?動不動就掃碼什麼的,我都不會。」


馮濤曾經無數次想到擊敗強勢霸道的爸爸。


但那天,在人來人往的社保大廳見到一夜之間變得弱小無助的父親時,馮濤突然特別難過。


「不管怎樣,我們都是踩在父輩肩膀上看世界的人。所以,當我們有幸站在高處時,對於父母的缺陷、失誤,如果能夠做到理解與客觀對待時,你的內心就會變得寬敞、強大。」


04


而馮濤的講述也勾起了我的傾訴欲。


從小到大,為了不讓自己成為爸媽吵架的導火索,我一直活得用力而討好。


「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就和你離了」,爸媽掛在嘴邊的這句話,既讓我感受到危如累卵的處境,也讓我一直活在自責中。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他們不幸的根源,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罪過。


也因此,我討厭自己,討厭孩子……


每次在公共場所遇到那種父母當眾訓斥孩子的情景,我就會焦躁,甚至不安。


這些事情,我從沒跟別人說過。


第一次跟馮濤講時,他靜靜地聽著,不時拍拍我的手,摸摸我的頭,說:「原來,你成長得也不容易啊,沒我想得那麼幸福自在。」


而這些內心的苦,被傾聽即是釋放,也是療愈。


馮濤不會跟我說什麼安慰的話,但他會在生活中,慢慢修復我。


當我們日常生活里意見不和,我聲音明顯高八度時,他會馬上叫停:「哎呀,又惹你發飆了,我的錯,我的錯……」


包括每次回我爸媽家,他倆又因為芝麻點事吵得不可開交時,馮濤就告訴我辦法:「你要在心裡裝一個開關,當他們吵起來時,你要麼離開,要麼做自己的事,把心裡那個開關關閉,努力做到不被他們影響」


05


有一年中秋節,我回爸媽家吃飯,他們又因為一件小事吵了起來。


吵著吵著,我媽突然說了一句:「要不是因為蘭蘭,我早就跟你離了。」


這句話,瞬間讓我回到那種熟悉的悲憤加自責狀態。


而馮濤呢,及時走過來,摟住我的肩膀,對我爸媽說:「爸媽,不管蘭蘭長多大,在你們面前,都還是孩子。沒有哪個孩子聽到父母吵架能做到習以為常的,你們這樣說,挺傷她的。」


說完,馮濤帶我離開了爸媽家。


在路上,他一直緊緊握著我的手。


那天,我哭了,但不是委屈,而是幸福。


在他那隻大手源源不斷傳過來的脈動里,我內心湧出一個令自己吃驚的想法:我想擁有和這個男人相同血脈基因的孩子。


我想和這個男人一起,呵護一個生命的成長,以溫柔,以理解,以感恩。


06


於是,曾經言之鑿鑿不要孩子的我,反悔了。


我愛馮濤,愛到很想給他生一個孩子,組建一個屬於我們的三口之家。


2014年7月19日,因為對麻藥過敏,我在無麻醉狀態下,剖腹產下女兒莫莫。


整個產程歷時8個多小時,醫生在我麻藥過敏的情況下,寄希望於我能夠順產


可是,因為孩子頭圍太大,而且胎位不是很正,最終順產失敗,只能順轉剖。


又在無麻醉的情況下剖開與縫合,那份痛,就連醫生都一再對我說:「可以喊出來,沒關係的。」


但我全程牙關緊閉,身體的痛是實實在在,而內心卻一直在給自己打麻藥:我把全部專註力去想像孩子的眉眼,盲猜TA有多高,性格像我還是馮濤,初次見面,我該用怎樣的語氣喚早就為TA準備好的名字:莫莫,我的莫莫……


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女兒莫莫出生了。


醫生一邊恭喜我,一邊對我說:「你真厲害,接下來的縫合會很痛,再忍一忍,很快就好。」


那一刻,我變成了水做的女人,真的是淚作傾盆,不是因為痛,而是因為迎接一個生命平安誕生的喜悅覆蓋了所有疼痛。


我親愛的孩子,早知道迎接你會是這樣的狂喜,我何苦與你遲見這麼多年!


是的,那時的我,就是這種感覺,永生難忘。


07


莫莫出生後,爸媽自告奮勇來幫我帶孩子。


公婆年紀大,身體又不好,我也沒有別的選擇。


但我事先跟他們打過預防針:不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爸媽滿口答應。


但說實話,我對他們沒信心。


在我成長過程中,爸媽是那種超級沒耐心,粗葉大枝的父母。


但我沒想到,面對莫莫,他們細膩溫柔得像變了一個人。


我小時候哭鬧,我媽會把我放在床上,任由我哭到沒有力氣。


可是,莫莫出生整整6個月,不被抱在懷裡就不肯睡覺。


於是,爸媽輪流沒黑沒白地抱著,屋裡屋外地晃。


我說這樣會把孩子慣壞。


但我媽說:「我查過了,孩子沒出生前,一直在羊水中生活,出來後,她會很不適應。所以睡覺時,給她一個模擬的母體環境,她才有安全感,才睡得踏實。」


08


為了莫莫,對各種健康科普從來不屑一顧的爸媽,開始戴著老花鏡,認真照著育兒書上的手法,給莫莫做撫觸。


還乘機向我科普:「多給孩子做撫觸,可以增加她的安全感,促進生長發育,提高免疫力……」


每個周六周日,我和馮濤會讓爸媽回他們自己家休息,由我們來帶孩子。


但每一次,他們在家裡待不了一天就急匆匆地趕回來:「不放心,想孩子。」


那架勢,好像我和馮濤是後爸後媽一樣。


自從有了莫莫,我才發現:我爸媽,也有如此慈祥、好學到幾乎讓我陌生的一面。


09


有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時,發現家裡氣氛明顯不對。


平常根本不進廚房的我爸,居然在摘菜洗菜,我媽陪莫莫玩藏貓貓。


見我回來,我媽的眼神特別閃躲。


那天的晚飯,氣氛很是壓抑。


我當時就知道,一定發生了什麼事情。


直到晚上,莫莫睡下後,我媽把我叫到她和我爸的房間。


她眼睛紅紅地告訴我:「今天白天,莫莫差點讓嚇著了。」


原來,那天上午我爸在手機上玩鬥地主,聲音放得有點大。


我媽喊了他一聲,他沒聽到。


等到我媽走過去再喊他時,聲音特別大,把玩得投入的我爸嚇了一跳。


然後,兩人就習慣性地吵了起來。


結果,他們越吵越大聲,直到莫莫被嚇得哇哇大哭,他們才想起她的存在。


說到這裡,我媽的眼淚控制不住了:「我和你爸也就是說話聲音大了點,結果,孩子嚇得呀,怎麼哄都哄不好……」


這時,我爸低聲下氣地對我說了一句:「你晚上好好看著莫莫,要是她睡得不安穩,就交給我,我抱著她睡吧。」


10


聽完爸媽的話,一想到女兒驚慌失措的樣子,我當時所有怒火都往腦門子上沖。


我努力壓低聲音,但卻立場鮮明地向爸媽下了最後通牒:「我就是在你倆天天吵架的陰影下長大的,我曾經根本不想結婚生孩子。所以,我絕對不會讓莫莫也這麼長大。下次你們如果還要吵,那就回自己家去吵,孩子,我僱人看!」


我知道自己說這話時,有點衝動了。


在我印象里,強勢如他們,是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我這樣強硬地跟他們講話的。


但我也有自己的底線。


不管當年的我多麼委屈無助,都過去了,我可以忍。


但如今我也當媽了,絕對不允許女兒受到這樣的傷害。


11


然而,面對我的警告,爸媽並沒有像我想像的那樣,收拾東西,生氣離開。


我爸望著窗外,用他這輩子最卑微的語氣說:「今天莫莫哭成那個樣子,讓我和你媽想起你小時候。說實話,我們非常內疚。我和你媽吵了一輩子,什麼解恨說什麼,從來沒考慮過你是什麼感受。蘭蘭,爸媽對不起你。」


我爸的「對不起」,把我整破防了。


沒想到,這輩子,有一天,也會聽到來自爸媽的道歉。


而我媽呢,在我淚流不止時,又補充了一句更扎心的話:「生你那會兒,我和你爸才23歲,啥也不懂,年輕氣盛,吵架是家常便飯,甚至有時候把氣發泄到孩子身上……所以,哪有什麼隔輩親。現在,我們對莫莫,要星星不給月亮的,其實是把當初那些愧疚都找補回來……我和你爸啊,就是蠢,自己的女兒當豬養,女兒的女兒才知道照書養。」


12


不記得那天我們還說了些什麼。


只記得,一回到房間,我就把睡得正酣的莫莫抱在懷裡,恨不得把她親醒,告訴她,我對她,有多感激。


她的出現,修復了我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也是在抱緊她的那一刻,我和爸媽原地和解,我一直如繩索般被束縛的心,豁然解放。


我自己也當媽媽了,終於體驗到一個母親歷經生門的疼痛與勇敢。


因為孩子,我看到了爸媽的局限,也等到了爸媽的反思,我終於放下了要求父母完美無缺的執念。


而這些,如果沒有當媽媽,或許這輩子,我都很難那麼切實地放下吧。


13


我們與父母的關係,就是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當我完成了與父母的和解後,又在自己養育孩子的過程里,被重新養育了一次。


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我慢慢發現她真的像極了童年的我。


是屬於那種犯了錯,寧願哭死也絕不會道歉的孩子。


你犟,她比你更犟。


所以,每次女兒犯倔把我氣到半死時,馮濤都會堅定地站在莫莫那邊,各種話術:「爸爸理解你的感受」「你是不是覺得委屈?其實,與其冷戰,不如說出來,你一定有你的道理。」


馮濤會在她數學考不及格,被老師叫家長時,無限溫和地對她說:「爸爸知道你覺得不及格很丟人,沒關係,你又不是故意不及格的,誰也沒資格嘲笑一個已經儘力的人。」


包括女兒不是一個很合群的孩子。


我很著急,可是馮濤就看得很淡:「只要不妨礙別人,她有權利做一個不合群的人。與其拿時間去討好全世界,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換種方式想,這也是好事。」


所以,他支持女兒周末到圖書館去看書,一看就是一天。


支持她跑到植物園,靜靜地觀察螞蟻蝌蚪西瓜蟲……


支持她字還不認得幾個,就用各種鬼畫符開始寫她的「百科全書」。


14


我羨慕馮濤眼神里流淌的,那份對女兒巨大的支持與欣賞。


包括她那並不討喜的性格,他會由衷地說:「其實,一個人討好世界的樣子挺孤單的。我閨女有她自己的世界,不需要討好誰來贏得什麼。」


馮濤那份無論你是什麼樣子,我都愛你的悅納,對我來說,是無聲的教育。


當他無條件支持喜愛女兒時,我感覺自己也是被愛且幸福的。


女兒像極了小時候的我,但因為她有一個平和自洽、內心強大的爸爸,她的成長比我的成長要快樂許多。


15


人為什麼要孩子?


我在女兒一個人跟螞蟻玩一上午時,在馮濤放任欣賞的目光里,找到了答案。


因為孩子,是愛情的延伸。


因為只有孩子,會讓我們放下內心的委屈、自憐,學會釋放愛,懂得這世界上,真的有無條件的愛。


因為伴隨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修復自我的機會。


每個生命都自帶BUG,當我們能夠接受孩子的缺點時,其實也就寬容了自己與這個世界的不完美。


因為孩子,曾經內心緊張僵硬的我,停止了自我內耗,變得鬆弛柔軟。


因為生命有限,可是,愛,會生生不息。


而孩子,就是愛的教科書。


16


就在半年前,我發現自己又懷孕了。


這次,絕對是一個意外。


我把這個消息告訴馮濤時,他問我:「知道這件事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我回想了一下:「驚喜。」


他說:「我也是,感覺又被天使選中了。」


而我自己也想不到,從前發誓不要孩子的自己,如今馬上就要成為二胎媽媽了。


人總是會變的。


感謝我的孩子們,讓我變得柔軟鬆弛,平和自洽,讓我擁有了愛的能力。


與其說我是養育了他們,莫不如說,是他們給了一次重新成長的機會,讓曾經自怨自艾的我,學會了愛與被愛。


他們重建了我和這個世界的關係。


所以,我和馮濤再次興高采烈地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自己為自己頒發了准生資格證。


我們一起祈盼更加熱鬧沸騰、雞毛飛上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