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心,爸媽愁壞!短視頻模仿——家長最擔心的「新隱患」

不知道現在的家長們有沒有類似的體驗,每當我在大街上行走時,看到一些孩子舉著手機和家長談論起某些短視頻網站時,我就不由得一陣背後一涼,走路也要繞開他們,生怕他們突然模仿視頻里做出什麼奇怪的舉動……

誠然,我的偏見稍稍有點重,但也不過是出於對自身安全的考慮,畢竟孩子是天真活潑的,他們的小腦袋瓜很無辜,一時的心血來潮並不代表他們不善良。

我只覺得除了選擇原諒之外,更加優秀的是一開始就不要給他們機會,大意去靠近他們。因此即使是在公交車上聽到有孩子在看視頻,我也會默默地站遠一些,若是在火車上看到,便不得安睡,需要時刻關注著這些要和自己近距離相處幾個小時的小祖宗們,怕他們突然跳起來向我扔東西。

當發現自己有這樣避之不及的心態時,我不禁感到有些悲傷。

小孩子是天真爛漫的年紀,在泰戈爾的詩中,他們是會上學的花兒,一朵朵跑來,團聚在一起,讓人看到就會感到開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怪物一樣需要我躲避的群體了呢?

但是現實令人唏噓不已:2019年8月22日,兩個女生在家中模仿短視頻用易拉罐製作爆米花,其中一人全身燒傷程度達到13%,另一人全身特重度燒傷,燒傷面積達96%,最終於9月5日上午11時離世。

至於曾經的種種案例也令人震驚,有6歲的孩子模仿視頻把自己卡進牆壁中,最終被119救出;有模仿視頻的兒童用刀背劈東西傷到自己的;有模仿整人遊戲"膠帶粘門"的孩子將自己年幼的弟弟摔傷的……

孩子懂自己在做什麼嗎

不懂。

我們很多人在面對"模仿視頻"這樣的話題時,總是會非常輕蔑地認為"怎麼可能會去模仿呢,看起來就很危險,傻子才會去做",但事實證明即使是多數人一看到就覺得很危險的行為,也有很多成年人去模仿。

比如,某些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去模仿"孩子彎腰將雙手從腿中間伸出去,大人抓住孩子的手向上提,將孩子180度翻轉拉起來抱在懷裡"的動作,有報道稱,武漢的一位父親在翻轉女兒的時候失手,孩子頭部著地,脊椎嚴重受損。

大人如此,何況是孩子?

那麼,大人理智,孩子就"懂事"嗎?還是一樣的回答——不懂。

我們很多人對於兒童安全教育的疏忽,是源於對孩子的處境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我們都知道,孩子從0-6歲的嬰幼兒時期,是在家長的精心呵護下成長的,在這個過程中,多數"靠譜"的家長都會從小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並且極力避免孩子接觸到尖銳的物品、禁止孩子在高處攀爬等等,尤其對於孩子的小玩具,更是格外關注,生怕自己一個沒留神,孩子就把小玩具放進嘴裡吃了。

所以,當孩子進入6-12歲的兒童階段時,他們對於"危險"其實是沒有一個準確的認知的,他們對於"危險"的躲避,僅僅是靠著自己動物性的本能和直覺,以及在父母的教育下長年累月的習慣。

當一個孩子打開獵奇有趣的短視頻時,他就像是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孩子是不會第一時間感受到視頻中的行為有什麼危險之處,而是自己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被大大地激發了,心中興奮衝動,簡直立刻就想去嘗試。

——然而這嘗試在他們的眼中彷彿是不存在代價的。

二、為什麼孩子不會害怕

為什麼孩子不害怕這些短視頻里的安全隱患?孩子們真的意識不到嗎?他們看了這些視頻不害怕失敗了受傷嗎?這正是從成年人角度出發才能問得出來的問題。

短視頻的那些驚險刺激的動作在大多數6、7歲乃至10歲的兒童看來,危險程度遠遠不如刺激興奮來得真實。

1. 因為不懂,所以真實

當我們去觀看一個"驚險刺激"的獵奇向短視頻時,我們才能直觀地感受到這樣的視頻是如何給人們帶來刺激感的——它們都是成功拍攝的完美案例,無論是多麼危險的行為,諸如"錯誤使用酒精燈、直接加熱錐形瓶、不管燈泡內壁的細菌直接拿來煮咖啡、用酒精燈烤肉",也無論這些行為在理論上是否錯誤、在實際上有多麼行不通,視頻經過了剪輯,原材料的篩選(去除失敗案例),甚至是用作弊的手段(用加工好的最終產物擺拍)等等,向觀看者傳達出"只要按照這樣做,你就可以得到這樣完美的結果"。

並且這些視頻的作者們,永遠不知道給自己的視頻配上"危險行為,請勿模仿"的提示。

為什麼孩子會輕信並且付出實踐去模仿?因為這視頻上的一切,在孩子淺薄的閱歷來看,都太真實了。彷彿只要這麼做,就一定會成功一樣。

為什麼一些成年人也會像孩子一樣去模仿這些危險的視頻?也正是因為他們在知識或閱歷上存在同樣的缺失,即使作為成年人稍微感受到些許的危險,但因為這些"高大上"的視頻看起來是那麼有條理,講出的"理論和步驟"那麼頭頭是道,正如在這些孩子和大人的盲區里拳打腳踢一樣,那豈不是"反正我讀的書不多,你說什麼就是什麼"了嗎?

2. 像魔術一樣,先剝奪了你的感官

"剝奪感官"在這裡並不是什麼高深的理論,它在短視頻中施展的方式也是異常的簡單——恰恰是因為視頻中的一切都是被"封印"在手機屏幕中的。

換句話來說,如果這種危險的動作是那些"老鐵"們當著你的面去做的,將"趣味小作死"中道具發出的奇怪聲響,或者是錯誤使用實驗道具而產生的看起來具有危險性的煙和怪味兒全都展現在你面前,估計借給孩子十個膽子他們也不敢自己親手上去嘗試。

我們看到的很多經過後期製作的視頻,都是會將視頻中的聲音、畫面做出"更優"的調整的,更不要說那些因為失敗而遭遇危險的部分,是絕對不會放出來給孩子們看的。

短視頻要的就是"成功",只有"成功"才能和"驚險刺激"形成鮮明對比,才會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才會增加"點擊率"。

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沒有做過後期的短視頻是配著超大音量的"流行神曲"播放的,那動靜彷彿你隔著十條街也能聽得到。而當人們在看這類短視頻的時候,大腦的注意力是被分散出去了一部分的,儘管你盯著屏幕看,大腦也依舊是需要去處理聲音信息的,人在觀看的過程中也更容易感到疲勞。

當大腦感受到疲勞時,警惕性和理性分析能力、反應力等等都會全方面下降,大腦在處理視頻傳遞出來的信息時,也就更容易認為視頻的內容"可信、正常、沒什麼危險"。

更不要說很多孩子娛樂方式很貧瘠,當他們看到一個有趣的視頻時,就會一遍一遍地反覆觀看,樂不可支,在這個重複觀看的過程中,大腦也會逐漸提升適應程度,即使看了一次感覺"有點害怕"的東西,多看幾遍哈哈大笑一場,也就成了"我也可以"的源頭。

說到這裡,我更想知道有什麼方法能讓所有的家長禁止自己的孩子刷短視頻嗎?你們去刷一刷紀錄片不是更好嗎?是大恐龍不可愛還是小老虎不美麗你們要去看短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