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上司打了你的左臉,就伸出右臉

若是上司打了你的臉,,是立馬回擊還是收拾東西抄了老闆呢?很多人覺得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自己先爽了再說,卻忘記有句古話: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想說的是既然打都打了,再打一邊又如何,伸出右臉,忍。職場如戰場,披荊戰場兇險,有時需要暫時忍耐才可以便待機而發。


「忍」是中國人為人處世的一項重大發明,傳到日本,變成了「忍術」。在儒家哲學中,它是為實現某種遠大報復而採取的一種自我剋制、婉轉退卻的謀略。在道家學說中,「忍」更是一種柔韌的武器,運用得當,可以剋制一切堅硬剛強的力量。俗話說:「忍字牆上一把刀」,形象地說明了「忍」作為處世謀略的進攻性功能;它決不是逆來順受,而是韜光養晦、待時而動。中國作為一個具有上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自古及今造就了無數個忍學大師。戰國晚期,秦滅掉魏國後,過了幾年風平浪靜的日子,忽然秦王贏政聽說有一個叫張耳的和一個叫陳餘的魏國貴族密謀復國,秦王害怕魏國的遺民死灰復燃,於是到處張貼告示懸賞重金捉拿這兩個人,捉到陳餘的賞黃金500兩,捉到張耳的賞黃金1000兩。張耳、陳餘風聞此事,心想三十六計走為上,於是改名換姓,潛逃到陳國去當看門的小卒,兩人就這樣度著平靜的日子。一天,當地一名小官吏無緣無故地找碴,說陳餘礙眼,順手就鞭打陳餘,身為貴族這種污辱是陳餘無法忍受的,於是陡地站起來要反擊。說時遲那時快,張耳一個箭步絆倒陳餘,丟個眼色要陳餘忍了這口鳥氣,陳餘只好自認晦氣,一聲也不吭地讓那惡官使性子使個夠。惡官走後,張耳一把扶起被打得半死的陳餘,架著他到桑樹林中,數落一番:「老陳、記得當初是怎麼約定的嗎?如今這小惡官的小小威風你都不能忍,咱們還談什麼往後的大計劃呢?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你懂不懂?後來,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之後,張耳、陳餘分別起兵吒風雲地大幹起來。


個人在輕蔑和侮辱面前,要忍得住,必須擁有寬廣的懷和度量。唐代武則天的宰相婁師德可以算上一個忍術大角,他的弟弟奉命任代州刺史,上任時,婁師德告誡他:「我們兩人在政治上都是青雲直上,很容易遭人忌恨,你一定要小心謹慎,處處忍讓為上。」他弟弟說:「好吧!假如有人向我臉上吐口水,我一定不去計較,只是默默擦去,這樣做總可以吧。婁師德說:「那還不夠,別人向你臉上吐口水,一定是因為他恨你,如果當面擦去,反而會引起他更大的仇恨,以為你故意和他作對。遇到這種情況最好微笑不動,讓口水自動幹掉,這樣,他一定恨不起來。」婁師德的忍耐精神可以說是登峰造極。堅韌的忍耐精神是一個人個性意志堅定的表現,更是一個人為人處世謀略的運用。

在官場上難得有事事如意,學會忍耐,婉轉退卻,可以獲得無窮的益處。俗話說得好:忍得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聖經)上也曾勸告人們,如果有人打了你的左臉,就伸出右臉讓他打。可見,東西方文化在這一點上還是相通的。

黎元洪清末在湖北時,一直位於張彪之下,張彪是張之洞的心腹,娶了個張之洞心愛的婢女,人稱「丫姑爺」。但張彪此人心胸狹窄,嫉賢妒能,對黎元洪十分反感,加之當時報紙亦讚揚黎元洪而貶低張彪,張彪心懷不滿,常在張之洞面前讒言詆毀黎元洪。同時,還以上級的職位,百般羞辱、詆毀黎元洪,想讓黎元洪不能忍受恥辱而離開軍隊。張彪的手法非常惡劣,曾經在軍中令黎元洪下跪,併當著士卒的面,將黎的帽子扔在地上。黎元洪忍受著百般欺辱,不動聲色,臉上毫無怒容,張彪對他也無可奈何。然而,黎元洪亦非甘為人下者。他貌似忠厚而實有權術,他明知張彪欺侮自己,卻不與之爭鋒,而是「平斂鋒芒,海涵自負,絕不自顯頭角,以開異己者攻排之隙。」張之洞任命張彪為鎮統制官,但軍事編製和部署訓練卻要黎元洪協助張彪。張彪不懂軍事,黎元洪嘔心瀝血,為之訓練。成軍之日,張之洞前往檢查,見頗有條理,就當面稱讚黎元洪,黎元洪卻稱謝說:「凡此皆張統制之部署,卑職不過鞭隨其後耳,何功之有?」張彪聽了黎元洪這話,心中十分感激,從此二人關係逐漸融洽。1907年9月,張之洞任軍機大臣,東三省將軍趙爾巽補授湖廣總督。趙爾看不起張彪,要以黎元洪取而代之,黎元洪堅辭不受。同時,黎又面見張彪,告知此事,建議他致電張之洞,讓張之洞為其設法。張彪一聽,心中大驚,立即讓其夫人進京運動,才保全了職位。張彪對黎元洪十分感激,張之洞也認為黎元洪頗有信義,從此對他另眼相看,這樣一來,黎元洪就攀上了張之洞這棵大樹。實際上,黎元洪的官癮一點也不比張彪小,但他考慮得比較遠,雖說張之洞離開了湖北,但在北京當軍機大臣。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如果藉此機會攀上張之洞,自然會對自己的仕途產生莫大影響。可見,黎元洪於厚道的外貌之下,實藏著極深的權術。黎元洪這種「忍」的本領,影響到他的整個命運。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起義軍強逼他做「都督」,他心裡極不情願,最後還是「忍」下了,附和了革命;他當總統時,國務總理掌握大權,他只做了傀儡總統,蓋印章的機器,國務的小辦事員都看不起他,他多數情況下都是一「忍」了之。「忍耐」本身是痛苦的,特別是在做總統時,「位尊而權不重,名高而不符實,人不微而言輕」,這對於一個權力欲極強的人來說,是難以忍受的。因此,他也幾次抗爭,但此時黎元洪已無軍事實力做後盾,面對那些驕兵悍將,他每次抗爭的結果,都以自己下台了結。下台對於做慣了官,有了官癮的黎元洪來說,更加不好受。「兩害相權取其輕」,於是,他又以「忍」為重,重新出來做官。所以他能任兩次副總統,兩任大總統。

舉了那麼多例子,總結一個字「忍」。是的,不管在哪裡站在職場的哪個位置,有人的社會就有江湖,從古至今,做大事的人有哪個不是忍來的,忍不是懦弱,不是愚鈍,是你站上高層次的墊腳石,沒有它你只是只無人敢用的刺蝟。以上我的觀點,如果有不同觀點,歡迎評論區留言說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