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德惠,1968年出生於四川成都都江堰,是個性格潑辣的川妹子。
1990年,還是青春少女的易德惠,為了愛情,離開故土來到西藏拉薩,只因為她的男朋友在西藏當邊防軍。
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可是它並沒有留住易德惠。她的男朋友退役下來後,兩個人決定在西藏結婚、定居。
最初,他們在拉薩做服裝生意,之後又在拉薩賣鞭炮和月餅,到2003年時,夫妻倆已經積累了500萬財富,衣食無憂,最是風光快活。
有一天,易德惠夫妻倆從拉薩到那曲的一個朋友家做客,主人用酥油茶和風乾肉招待他們。儘管他們在西藏生活多年,但還是第一次吃到如此美味又特別的風乾氂牛肉。
朋友告訴他們:這是當地藏族牧民製作風乾氂牛肉的方法,每年10月他們在房頂鋪上厚厚的牛糞,把大塊的氂牛肉放在上面,在零下40度的天氣下慢慢風乾。
易德惠覺得這種土辦法雖然簡單實用,但是缺點也很突出,就是不衛生,容易變質。她的丈夫想到了將四川老家製作臘肉的工藝運用在風乾肉上,既能延長保質期,又很衛生。
夫妻倆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商機,因為當時市場上幾乎沒有賣風乾氂牛肉的,他們越想越靠譜,立即就搞了起來。
2004年,夫妻倆花費積蓄,引進四川臘肉生產設備,在那曲草原上開辦了西藏首家氂牛風乾肉加工廠。
他們生產的風乾氂牛肉是殺菌處理後真空包裝的,保質期是一年,然而,一經推出市場,並沒有受到當地藏族人的歡迎。雖然他們的風乾氂牛肉包裝好看又衛生,但是很多人還是喜歡吃用傳統方法製作的風乾氂牛肉,流傳了幾千年的味道很難改變。
夫妻倆本來信心滿滿的投資建廠,可是生產出來的產品卻賣不好,幾百萬投資血本無歸,十幾年打拚掙下的家產眼看一下子就要敗光了。
2005年,易德惠將風乾肉加工廠交給丈夫一個人打理,她回到拉薩做起了老本行,以彌補加工廠的虧損。
一年後,易德惠又通過服裝生意賺了近百萬元,可是加工廠還是入不敷出,瀕臨倒閉,她的丈夫四處奔走,依然於事無補。
2006年,易德惠的丈夫因車禍突然去世。
她在清理丈夫的遺物時,發現了他生前隨身攜帶的一個筆記本,裡面記錄著他欠下的1200多萬元債務。而後,三天兩頭就有人上門要債。
易德惠徹底絕望了,沒想到他們的加工廠欠下這麼多債務。她想一死了之,可是轉念一想,自己死了留下2個孩子誰來照顧,還有家中的老人怎麼辦?
那些日子,失魂低落的易德惠經常一個人,在丈夫的辦公室,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員工敲門也不開。
之後,她又在辦公室發現了丈夫的一個筆記本,丈夫生前剛剛在上面寫完一份商業計劃書,是將氂牛肉加工成熟食品,以此來拓展銷路,救活加工廠。
易德惠知道這是丈夫深思熟慮後制定的一個計劃,她決定完成丈夫未盡的事業。
2007年初,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易德惠拿到了幾百萬元貸款,改建了廠房。熟氂牛肉製品慢慢在拉薩成為熱銷,甚至有的超市還出現斷貨現象。
可是,產品賣得好了,採購氂牛卻成了難題,因為每家養殖戶的氂牛都不多,很難維持工廠的規模化生產,加工廠眼看就要斷貨。
這時候,那曲農牧局副局長的夏德軍為易德惠解決了難題,他將牧民以村為單位組織起來,形成一個經濟合作社,這樣零散的氂牛供應點變成了一個整體,與易德惠簽訂收購合同。
2007年8月,易德惠又引進新的熟製品生產線,將氂牛肉製成了幾十種口味,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口味。
2008年,易德惠和旅遊公司聯手,在西藏阿里、林芝等地的10多個著名景點開辦了賣場,每年來西藏旅遊的數百萬遊客也成了她的顧客。
2010年,易德惠的氂牛肉加工廠的年銷售額一下子躍升到3000多萬元,不僅還清了債務,還賺了一千多萬,她的「藏北」氂牛肉也成為了當地知名品牌。
更令人欣喜的是,易德惠在創業的路上又重新收穫了愛情,她與夏德軍喜結良緣,過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
2011年,「藏北」氂牛肉專賣店在全國開店,易德惠的凈利潤超過4000萬元。
易德惠本來干著順風順水的服裝生意,後來盲目投資氂牛肉加工廠,沒有掙到錢反而背上千萬債務,丈夫去世前留給她一紙項目報告,又讓她東山再起,順利翻身。只是,可惜了她的丈夫,意外去世,甚是可憐,沒來得及看到自己的項目大獲成功。
創業其實沒那麼難,只要選對了路,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