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病逝,兩兒子為爭房產反目,看到房產證上的名字都愣了

65歲的獨居老人張奶奶在家中去世。居委會向她在城裡混的兩個品行端正的兒子報告了葬禮。聽到這個消息的兄弟們給他們的母親舉行了一個簡單的葬禮。葬禮結束後,兄弟倆去居委會找幹部,因為他們母親住的老房子即將被拆除,房子位於城裡的村子裡,周圍都是高樓大廈。拆遷後,他們可以得到很高的補償。

按理說,兩個兒子平分秋色,但兄弟倆都想獨吞。為了爭奪老房子,嫂子和小姑先吵了起來,然後兩兄弟又吵了起來,最後四個人打了起來。如果不是居委會,後果不堪設想。

居委會負責人聽到這個消息,看到張奶奶的兒子和兒媳在爭遺產。她從辦公室的保險柜里拿出了一張房產證和一份遺囑。房產證的名字已經改成了張奶奶的隔壁鄰居劉強夫婦。遺囑是張奶奶生前當著居委會全體領導的面口述的。她的房子和名下的所有財產都無條件地給了劉強和他的妻子。



當他們得知母親把所有財產都給了別人後,兩個兒子都徹底懵了,面臨著黑白和房產證。雖然在居委會待了幾天,還是沒有幫忙,最後都黯然離開。

自古以來,他們大多繼承了父親的生意,他們的孩子繼承了父母的財產。但這位張奶奶並沒有給兒子,而是給了一個不相關的人,劉強。為什麼呢?事情得從頭說起。

張奶奶和她的丈夫都是工人,住在城裡的一個村子裡。他們的兒子還沒到十歲,就趕上了下崗工人,兩個人都下崗了。為了撫養兩個兒子,這對沒有任何技能的夫婦去了建築工地工作。

三年後,張奶奶的丈夫在工地上被殺,得到了一筆賠償。張奶奶擔心自己會像丈夫一樣,又怕兒子死了沒人養,於是離開工地,去了一家私人工廠打工,靠月薪勉強度日。

後來大兒子結婚了,張奶奶拿不到錢,卻拿出丈夫的賠償金,一半給大兒子結婚,另一半給小兒子,弄得一碗水端平。



結婚後,大兒子和媳婦一起出去打工,學會了做生意的技巧。幾年後,他回來在城裡開始了服裝生意。漸漸地,這對夫婦賺了很多錢,買了房子和汽車。小兒子拿著錢做了一筆投資,趕上了好運,不到兩年就賺了不少錢。後來他轉行賣海鮮,幹得紅紅火火,不僅買了房子,還娶了城裡一個漂亮的媳婦。

剛開始,小兒子有點良心,會時不時回來看望母親。但是隨著發現大哥大嫂幾乎不回家,她在兒媳婦的鼓動下向大哥學習,從此再也沒有回家,幾乎失去了獨居的母親。

張奶奶工作養活自己。十年前,張奶奶身體不好,不能在工廠里努力工作。她不得不找一份環衛工人的工作,每天很早就清掃街道。雖然她努力工作,但她別無選擇。



這麼多年來,如果劉奶奶遇到什麼事,都要感謝隔壁鄰居劉強和他的妻子。當他們單獨見到張奶奶時,他們經常請她去他們家吃飯。劉強的兒媳會時不時幫張奶奶洗衣服、蓋被子。每次家裡有好吃的,她總會帶劉奶奶去他們家吃飯。每逢節假日,她都會熱情地邀請張奶奶到他們家做客。

更讓劉奶奶感動的是,兩年前她的腰不好,連環衛工人的工作都很辛苦。劉強和妻子多次勸她不要再這樣了,以至於張奶奶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兒女,願意照顧她。張奶奶最終被劉強夫婦說服,辭去環衛工人的工作,安心待在家裡。

劉強和妻子也兌現了當初的承諾,把張奶奶當媽媽看待,讓張奶奶逐漸找到了親情的感覺,她也常常感動得流淚。

半年多前,居委會發布消息,他們的房子將在一年後正式拆除,開發商想建高檔房子。張奶奶覺得她的小區位置不錯,拆遷後肯定能拿到一大筆補償。她決定把房子轉讓給劉強,以回報他們對她的好意。

劉強夫婦得到張奶奶的舉動後,都強烈反對,但張奶奶卻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要求劉強接受。劉強只好含淚接受張奶奶的好意。

張奶奶知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隨時都有可能死去。她怕她死後兩個不孝的兒子來爭奪財產,所以特意把房產證和遺囑交給居委會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