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年薪20萬卻覺得打工沒出路,準備辭職開超市,評論區炸了

2021年02月08日23:12:03 情感 1238

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時小慢」。

01 年薪20萬的朋友:「我準備辭職開超市了!」

現代社會,很多人會離開家鄉,選擇去機會更多的大城市發展。畢竟,大城市的就業機會以及龐大的用人市場,始終吸引著求職者,讓他們趨之若鶩。但隨著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大城市裡想要獲取成功也變得更加艱難。而職場人在大城市磨練幾年後,也會有自己的想法。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能力已經很強了,於是在職場中遇到不如意或者不開心時,會經常抱怨「大不了回老家創業」。而很多打工者從大城市退守到家鄉時,往往會選擇開店,尤其是小超市。前段時間,有位小伙的辭職理由傳到網上後,引起了小伙的熱議。

小伙年薪20萬卻覺得打工沒出路,準備辭職開超市,評論區炸了 - 天天要聞

該小伙有著20萬的年薪,這其實是讓很多打工者羨慕的收入。但是,這個小伙準備放棄高額的年薪,回老家開超市。他覺得打工沒有出路,而且還時常受領導的管束。如果自己回老家開超市,不僅收入有保障,最重要的是,就能實現自己說了算的自由。

這種感覺召喚著很多人,也引來了很多小伙的共鳴。畢竟現實生活中,或許很多打工的人都會有開店,自己做老闆的夢想。而這件事一度衝上了熱搜,而且小伙們的留言也非常豐富。

總結一下留言,可以發現贊成者有很多。他們的觀點主要集中在自己當老闆自由,有前途,而且超市這個行業在這些人眼中,也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但在眾多贊成聲中,也充斥著一些理性小伙的留言。

小伙年薪20萬卻覺得打工沒出路,準備辭職開超市,評論區炸了 - 天天要聞

他們從開店的成本、選址、投入、貨源渠道等方面進行了細緻的分析,覺得不論開什麼店,肯定都會有較大風險。盲目地投資,稍有不慎,肯定會失敗。甚至一些開超市失敗的朋友也出來現身說法,讓這位小伙不要盲目地辭職去開超市,畢竟開超市也不是個簡單的事情。

從那些盲目跟風贊成的小伙來看,很多人其實只是隨性地抒發自己的看法。他們只是覺得「大不了回家開店」。對於打工人,這聽起來很爽。但殊不知,這背後是對風險、成本,以及未來前景毫無所知的一種錯誤判斷。

小伙年薪20萬卻覺得打工沒出路,準備辭職開超市,評論區炸了 - 天天要聞

02 創業沒那麼簡單,長期吃老本的結果就是血本無歸

活躍的市場經濟讓很多創業者取得成功,這些成功者就像榜樣一樣,激勵著很多年輕人加入到創業大軍之中。於佳亮就是其中一個。

於佳亮是個IT男,他在大學時期就顯出很強的業務能力。畢業後,他被大城市裡的一家互聯網大廠錄取。經過幾年的職場歷練,他掌握了強大的技術,而且處理業務的能力也越來越強。領導很賞識他,而且時常鼓勵他,說用不了多久,便會提拔他。領導也說,只要他肯在公司里努力堅持,將來肯定會有很大的發展。

小伙年薪20萬卻覺得打工沒出路,準備辭職開超市,評論區炸了 - 天天要聞

但是,年輕的於佳亮覺得以自己的能力,回到家鄉小城市,幫那些互聯網公司做一些二級市場業務,肯定比現在賺得多。而且將來要是發展好,還能擁有自己的IT公司。於是,他便主動辭職,回到老家,招聘了幾個年輕人,開辦了一家IT服務外包公司,負責給那些互聯網大廠在小城市做服務。

那些年,互聯網幾何式發展,於佳亮剛成立的小公司發展得也很不錯,自然也賺到一些錢。但是,隨著市場飽和,經濟形態調整,他的業務越來越少,而且那些曾經往外轉包業務的公司,紛紛收緊開支,並且親自做起了外包業務。

小伙年薪20萬卻覺得打工沒出路,準備辭職開超市,評論區炸了 - 天天要聞

這種市場變化讓於佳亮措手不及,不過,他想著要是市場環境轉好,自己的外包團隊還會有大的發展。但在堅持了一年後,他發現公司業務銳減,現在的業務量不及曾經的一半。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業務沒有增長的跡象,還在不斷減少。

最後,於佳亮支持不住了,他解散了自己的團隊,打算繼續去大城市互聯網大廠找份好工作。但是當他去面試的時候,才發現這幾年IT技術有了很大變化,而他曾經的那些技術已經落伍,遠遠無法適應互聯網大廠。他十分苦惱,悔恨自己當初的選擇,因為他盲目地選擇去創業,基本上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小伙年薪20萬卻覺得打工沒出路,準備辭職開超市,評論區炸了 - 天天要聞

03 創業vs打工?在你做出最終選擇之前,要明白這三件事

年輕人到底要創業還是要選擇打工,一直以來飽受關注。不過,不管你最終做出了怎樣的選擇,一定要明白這3件事。

第一,在選擇離職創業之前,最好是先以副業的形式入行。等到商業模式能跑通之後,再專職去做。

從上面很多人盲目開超市的故事中,我們能看出,這些人其實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普遍見過超市,對投資開超市並沒有太多了解,所以並不是開超市都能成功,失敗的也很多。

現實職場中,如果要選擇創業,最好前期去調查一下這個行業,並且為了保險起見,最好是先以副業的形式入行。有了一定經驗,以及了解商業模式後,再去專職做這個行業,這樣既能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也容易取得成功。

小伙年薪20萬卻覺得打工沒出路,準備辭職開超市,評論區炸了 - 天天要聞

第二,信息不對等,永遠是創業上的大坑。

通過上面於佳亮失敗的故事可以看出,他對於緊跟時代發展的IT變化速度沒有預判。他以為靠著自己曾經的那些技術,就可以取得成功,結果一線互聯網大廠和小城市之間,有著信息不對等的情況,最終讓他慘敗收場。

現實職場中,信息不對等是創業的大坑。如若選擇創業,一定要密切關注行業的變化以及發展形勢。要時刻關注一手信息,這樣才能避免自己創業失敗。

小伙年薪20萬卻覺得打工沒出路,準備辭職開超市,評論區炸了 - 天天要聞

第三,要對自己有明確的認識,包括能力、自己的資源等等。

通過上面那些盲目開超市的故事可以看出,很多人創業的時候,都是憑藉一腔熱血,沒有冷靜地分析市場情況,以及自己的能力和對創業項目的認識程度。這種蒙頭創業,往往會以失敗收場。

現實職場中,要是選擇創業,最好先了解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資源,以及對行業的認識。如果經過評估覺得自己不適合創業,那就要及時停止創業行為,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創業風險。

小伙年薪20萬卻覺得打工沒出路,準備辭職開超市,評論區炸了 - 天天要聞

你是如何看待高薪職場人想要辭職回老家開小超市這件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楊少華離世當天,兒子給他吃澱粉腸,抬手說話被打斷,網友炸鍋 - 天天要聞

楊少華離世當天,兒子給他吃澱粉腸,抬手說話被打斷,網友炸鍋

前兩天刷視頻的時候,還看到相聲大師楊少華跟兒子拍段子,吃肉吃菜嘛嘛香,海鮮牛肉豆腐一塊來,心想著這老人家身體挺好,94歲還能有這胃口,實在是好福氣。可沒想到一轉眼,今天下午就傳來了楊少華離世的消息,簡直讓人不敢相信。因為懷念老人家,很多網友跑去楊少華的社交賬號,想回看他生前的視頻,但誰知卻發現了問題,...
在法律上,沉默是認可還是拒絕? - 天天要聞

在法律上,沉默是認可還是拒絕?

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沉默應該是拒絕的意思,如果要續費,應當要取得消費者認可才符合法律精神。 消費者維權可以訴訟,而人民法院律師服務平台和上海法院訴訟服務網在功能定位、使用對象以及服務內容等....
中年夫妻禁慾生活真相:原來床上無戰事,根源不在兩腿間! - 天天要聞

中年夫妻禁慾生活真相:原來床上無戰事,根源不在兩腿間!

多少中年夫妻的夜晚,早就失去了身體的溫度?躺一張床,各玩各的手機,彷彿合租十幾年、連吵架都嫌浪費口水的室友?要我說,這事兒跟那方面"行不行"關係還真不大。孩子?純純的第三者! 沒孩子前是你儂我儂,孩子出生立馬變身"三陪爸媽":陪吃陪玩陪讀到
當下男性擇偶標準已然改變 - 天天要聞

當下男性擇偶標準已然改變

文:wm會飛的魚(原創)圖:網路大家好,我是會飛的魚,感恩網路讓我們相遇,願你能在我的字裡行間,找到自己的內心共鳴。在傳統婚戀觀里,男性擇偶的標準往往被簡單概括為「年輕漂亮、溫柔賢惠、會持家」。然而,隨著社會結構、經濟環境以及性別觀念的演變
活到一定年紀會明白,無論人再有能耐也必須活出4種人生意義 - 天天要聞

活到一定年紀會明白,無論人再有能耐也必須活出4種人生意義

文/李子聊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是很多人都想弄清楚的。或許很多人完全就沒有答案,以及不想探究。 叔本華雖然說,人生並無意義,但其實他作為哲學家,也是儘力的為他自己的一生賦予意義,至少他留下了一個哲學體系。現在,大多數的老年人,究竟是活在
你以為的「不多」,其實重如千斤 - 天天要聞

你以為的「不多」,其實重如千斤

一、數字背後的分量總有人說,三十萬、五十萬不算啥,張口就是一兩百萬,聽著好像稀鬆平常。可真要把這些現金實實在在擺在眼前,你才會懂,這串數字背後藏著多少個日夜的積攢。 每個月存三千,整整熬三年,才能勉強摸到十萬的邊兒。
他承認婚內出軌,發文道歉 - 天天要聞

他承認婚內出軌,發文道歉

7月8日,萬歲山景區NPC藍狐狸發布致歉聲明,稱:我懷著無比愧疚與悔恨的心情,鄭重向我的妻子、家人,以及悉心栽培我的萬歲山景區領導和一直陪伴支持我的粉絲們作出深刻道歉。在婚姻存續期間,我違背了對家庭的忠誠與責任,犯下嚴重錯誤。這不僅深深傷害了一直信任、支持我的妻子,也讓關心愛護我的家人承受痛苦,令始終支...
女人的下一任永遠都不如前任,男人的下一任永遠都比前一任好 - 天天要聞

女人的下一任永遠都不如前任,男人的下一任永遠都比前一任好

「男人的下一任總比前任好,女人的下一任總不如前任」——這話像句流傳很久的情感總結,帶著點過來人的篤定,又透著說不清的模糊。它像給感情貼了張標籤,彷彿愛與不愛早有定數,可往深了想,這標籤底下裹著的,其實是不同的情感視角,而非什麼必然規律。 男
97年我大學畢業,家裡張羅相親,女同學連夜上門:馬上娶我 - 天天要聞

97年我大學畢業,家裡張羅相親,女同學連夜上門:馬上娶我

1997年畢業季分配製突然叫停,縣城教師李建國和銀行職員王曉燕相親現場變成談判桌,女同學抱著鋪蓋半夜砸門逼婚。那年夏天的婚戀市場是場赤裸裸的生存競賽。分配文件作廢的油墨還沒幹透,相親茶桌就擺上了砝碼。銀行櫃檯制服比教師編製重三斤,三代貧農的
一個女人敢把這三件事告訴你,是真的很愛你! - 天天要聞

一個女人敢把這三件事告訴你,是真的很愛你!

一個女人敢把這三件事告訴你,是真的很愛你!也應該說:女人敢說這三件事,是把心掏給你了 感情里最珍貴的,從不是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語,而是一個人敢於對你暴露軟肋的勇氣。尤其是女人,若她肯對你坦白這三件事,其實早已愛到了骨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