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農村耕耘,今年糧食的價格比往年確實高了很多,其實就按普通的小麥來說,今年小麥的價格上漲到1.3元一斤,比去年確實上漲了兩毛錢,僅僅只上漲了兩毛錢,但是在網上卻有不少人感到上漲了很多,其實按照我國目前糧食的價格,比起計劃經濟的時代,和那個時代相比較,糧食的價格掉價太多了,這才是從根本上農民富不起來的原因。
又比如說今年普通的大米一斤,確實賣到兩塊五一斤左右,比往年上漲了將近三毛錢,網上有很多媒體報道稱,今年農民賺翻了,事實真的如此嗎?聽老一輩人講,在70年代,我國糧庫供應給市區居民的糧食一斤在0.138元左右,晚稻穀的價格在當時是0.146元一斤,但是在那個時候,一個普通工人的平均月工資不到40塊錢,如果按照當時工資來算的話,一個月工資可以買到將近400斤大米。
還有一點,作為當時農村的生產隊,都是以工分為計算的,因為在一線勞動的農民朋友將各種義務工都分攤在工分上,比如說一個比較年輕壯麗的農民朋友,一天可以賺十個工分,十個工分也就相當於五毛錢左右,才能買不到四斤糧食,但是像我們今天農民工的工資,比如說一個普通建築的農民工,一天工資也就是150元左右,有技術的大工,一天工資能高達300元左右,當然,這也是平均的工資,這樣的工資能買到當下糧食高達80多斤的小麥,也就是說,現在的農民工買到的糧食是計劃經濟年代的30倍左右。但是我們現在糧食的價格也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糧食價格30倍左右。所以說並不是農民朋友不願意種地,而是大多數農民朋友種地掙不了多少錢。如果農民朋友種地所得到的收益,在計劃經濟年代的收益基礎上,上漲二三十倍,那麼我想有更多的農民朋友會選擇種地的。
大家好,我是農村耕耘,希望更多的人關注農村的農民朋友,更多的人來關心,為什麼農民朋友不好好種地而去城市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