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沈佳宜,並沒有考上她心儀的大學
文 | 葉傾城 來源 | 作家葉傾城
按我女兒小年的話就是:她從來沒見過,像我這麼迷戀愛情的媽媽。
對哦,我從小就很迷戀愛情。
你們信不信真愛我不知道,我信。
所以我一點兒也不反對早戀。
其他家長視為洪水猛獸,我卻覺得:享受青春嘛,不要太認真就好。
早戀的美妙,就在於「自以為很認真」但其實「不認真」。
一邊戀愛,一邊讀書,又不妨礙人生路。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竟然真的,有女孩子,羨慕《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里的女主角,覺得她就是一個被愛著的學霸美女,是一種理想。
我才開始感覺到了,不安。
首先:生活中,真實的沈佳宜,沒有考上她想去的大學。
我看電影的時候,簡直是坐立不安,我的感受就是:如果我是沈媽媽,我就去打這群小男生。
你們煩不煩呀?有你們這種糾纏,哪個女孩能好好學習考大學?
後來沈佳宜是一位小學老師,早早嫁人,過很平凡的生活。
(當然你們可以說:平凡也是一種幸福。只是我們不知道她最開始要哪一種幸福)
其次,我年事已高,我見過很多人完整的戀愛婚姻離婚過程。
早戀分手了,當然很令人不愉快。
但比早戀分手更糟糕的是——兩個初中同學,居然結為了伴侶。
你們從來沒想過這意味著什麼嗎?
這意味著,你們都被停在了你們父母當年提供給你的生活層次,不再提升了。
我們為什麼要讀大學?
當然是為中華崛起。
但另一個角度,也是為了我們自己,為了去到更好的層次,見識更優秀的人,有更好的生活。
很多女孩子,一戀愛,就有一種「找到歸宿」的心情:既然這裡就是歸宿,何必往前走呢?
或者,這個人就是我的歸宿,他去哪裡,我去哪裡。
那麼,如果你是在鄉村中學讀書早戀成功,你嫁的也就是一個同鄉村的人,你沒有機會嫁給高富帥了。
如果你在縣城中學讀書早戀成功,你嫁的是縣城裡的人,你也沒機會嫁高富帥了……
非得你是最好的那一小圈人的子女,父母為了避免你掉出圈子外,給你安排早戀的機會,你才有機會嫁得比較好。
而普通人家的女孩子,往往就這麼回事兒。
都「有歸宿」了,還拚命幹嘛?
你愛的男人上職業學院,你就跟著他唄,你去哈佛幹嘛?你去了不就錯過他了?
我是親眼見過本來很聰明的女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被男人拉了後腿。而且全程是自願,也沒人領她情。
是她自己覺得這是「歸宿」。
——一個初高中女生,連十八歲都沒有,未成年人,她覺得什麼歸宿不歸宿,不是扯淡嗎?
第三,男女關於戀愛的態度,是不太一樣的。
男人,尤其是年輕男人,不會把任何一個女人視為歸宿。
他高中戀愛了,很快樂。
到了大學,遇到更好的人,他馬上換。
工作了,有更好的人呢?換。
結了婚,有更好的人呢?考慮下能不能兼收並蓄。
這一生,他會不斷追求更高更快更強——他當然是對的。
人往高處走,就是這個意思。
我不會對這種行為提出任何譴責,因為這就是社會進步的動因。
至於在這些過程中,被拋在身後、甚至踏在腳底的那些女人呢?
你們得自己努力,擺脫這種命運。
另外,男人會把女人當作一種「標的」,就是:某個比我本階段高級的女性,是個獎盃,我要努力去得到她。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作者九把刀自己,也是因為追求沈佳宜,才成績進步,考上大學的。
而沈佳宜,就是他的階段性獎盃。
此外,男人還有一種心理特質,就是: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女人」優秀。一點兒也不希望。
關於這件事,九把刀在演講中如是說:
「我們很害怕沈佳宜將來上大學之後,考上台大,很快地被周圍男生給追走。然後那個男生就會教她各式各樣關於身體的知識(觀眾笑),我們都不能接受(觀眾笑)。」
——在他的角度上,女生優秀了有他任何好處嗎?當然沒有。
那麼,他會不會潛意識明意識阻止女性獲得成功?
在演講中,還有一段,是談到沈佳宜高考失敗後,九把刀覺得很開心:
沈佳宜是我的女神,長期以來她都像飛翔在天空中一樣,高不可攀。好不容易她聯考考不好,就好像是翅膀突然斷掉摔在地上,感覺比較親近,感覺比較好追(觀眾笑)。我從小就是一個非常有自信的人,卻沒有辦法在沈佳宜面前抬起頭來,她太耀眼了。好不容易她聯考考得很不好,讓我覺得她比較接近普通人一點。我覺得有點開心,覺得她不是這麼不好接近。
——你還要相信這是愛嗎?一個愛你的人,比如你的父母,會因你高考失利開心嗎?
為什麼會有「英雄救美」,落難中的女人最好追,她所有的價值,比如性價情,大長腿大胸脯不會因此落難而消失,但她失去的那些,令她好追了。
更刺骨的是:九把刀心裡是看不起沈佳宜的:
「我就發現沈佳宜其實是一個非常三八的女生,她從小到大只會死讀書,她的世界明明就只有這麼大(刀大用手指比出三公分),但是她卻可以從這麼小的世界裡面,擠壓出很多芝麻蒜皮的無聊的事情給我聽。」
——死讀書,芝麻蒜皮,無聊。
這是一個男人對「女神」下的評語?
他一邊看不起她一邊追求她?那他追求的到底是什麼?難道是這個人的精神世界嗎?
不,恐怕就只是肉體而已。
很現實的:如果你是一個女生,在初中高中與人戀愛,你愛的那個人,
第一未必看重你的精神世界——他年紀小,也確實看不到。
第二是不太會希望你比他優秀的。他能做到的最大讓步,大概就是:你去他所在的那所大學,學個無足痛癢的專業,有很多時間陪他戀愛陪他上床聽他吐感情垃圾。
第三他追求你,是一種動物本能,但並不因此,他對你有人與人之間的尊重體貼。雄性動物看到雌性動物落了單,第一時間衝上去欺負她——此時不欺,更待何時。青少年因為年紀小,確實更接近動物而不是人。
——別急著反駁我,說你自己或你周圍,有很多幸福的夫妻,是從初高中就認識到現在的。
我認識的,比你更多。
多到讓我發現了一個普遍規律:
他們之中,還沒離婚的, 基本上都是女性遠比男性優秀。
而這優秀往往是全方面的輾壓,智商、美貌、情商、家底……
而男性比女性優秀的……都早離婚了。
我一生迷戀愛情,因此我對它沒有盲目的膜拜,相反是仔細的研究。
比如,初戀真有這麼美好嗎?
——那不就是哺乳動物進入發情期了嗎?PUPPY LOVE而已。
你家養的貓,半歲之後開始每天哀怨地叫,和隔壁男生每天在QQ上和你說無聊的話,是完全一樣的。
純真不意味著善,也不見得就是美。
事實上,在這初萌的情慾里,有貪婪、有攻擊欲、有佔據欲,又因為不曾被教化過,是可以很黑暗很黑暗的。
少年人與成年人的區別之一就是:他們的惡,可以惡得很乾凈。
但再乾淨的惡,也是惡。
有一則新聞,我一直記得:
小韓是女生,小城是男生,都是高考藝術生,兩人交往快一年,也說過「想在一起上大學」,但小韓的高考分數高過小城四十分。
收到通知書之後,小城很開心,兩個人果然上了同一所大學。小韓全家目瞪口呆——這所學校從來沒報過呀。
於是小韓的父親報警。是小城登錄了小韓的高考報志願系統,擅自改了她志願。為什麼小城知道她的密碼?因為高考填報志願的初始密碼為考生生日,所以小城知道。
事件發生後,雖然警方出具了相關證明,已定的志願無法再更改,小韓的父親為此病倒在床。
而小城對此並無悔意,他起初不承認是自己改了,後來又承認是他改的,但是通過了當事人小韓的同意。後來又責備小韓意志不堅定,說過的話不算數……
這故事可怕嗎?
而最可怕的是:這不是一則故事,這是一則新聞,這是真實發生的。一位女性的命運,只因為所遇非良人,劇變了……
*作者:葉傾城,湖北作家協會會員,著有《孩子謝謝你選我做媽媽》《再多不舍也要勇敢向前》等多部散文集,《原配》《心碎之舞》《麒麟夜》等多部長篇小說,兒童小說《蝸牛座的谷小滿》《你好啊一年級》(陶小鯨系列),譯成《誰動了我的乳酪》(幼兒版)《走出非洲》等。公眾號:作家葉傾城(qcbuke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