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場最大的懸疑劇|《白色月光》的「她懸疑」

2020年11月14日19:00:05 情感 1016

人生就是一場最大的懸疑劇|《白色月光》的「她懸疑」 - 天天要聞

聊一部女性視角的國產婚姻懸疑劇《白色月光》,熱門的「出軌」話題,整體劇情不免讓人聯想到英劇《福斯特醫生》,相似的大女主手撕小三的故事,總共12集。

大女主是由宋佳飾演的「張一」,外型姣好、事業有成、獨立自信,經歷大學男友的背叛後,選擇了一位讓她感覺很安全的老公,結婚10年,有一個五歲的女兒,她的婚姻是非傳統的「女主外、男主內「的模式。

男主張鑫(喻恩泰飾演),為了妻子和女兒任勞任怨的當起了「全職爸爸」,他說這輩子最驕傲的事,就是娶了張一做妻子,他愛張一也很愛女兒,可是他也有很累,需要被人關心的時候,只不過他的這些內在需要是在出軌被揭露後,才作為推脫責任的理由表達了出來。

人生就是一場最大的懸疑劇|《白色月光》的「她懸疑」 - 天天要聞

張鑫出軌的對象「楊雁」(劉敏濤飾演),全職媽媽、為了家庭和孩子願意付出和妥協,經歷過兩段被「家暴」的婚姻,獨自撫養一個12歲的兒子,於她而言,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個「完整」、「相愛相伴」的家。

所以當她目睹張鑫對女兒的細心照料,溫柔呵護的樣子,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理想中的丈夫,那個可以給他兒子「完整」家的理想父親的樣子。

於是,楊雁讓張鑫體驗到了與他的妻子截然不同的一面,體貼、順從、懂得照顧人,充分滿足了作為男人的自戀,並且開始處心積慮的「摧毀「張鑫的婚姻,甚至是事業,讓這個男人一無所有,只屬於她一個人,屬於她所渴望的完整的家庭……

楊雁從曾經的「受害者」,變成了一個「施害者」,她的人生看似不同了,實際上仍舊陷在強迫性循環中,不斷地向外去尋找,從被人控制到控制他人,原本就是一體兩面的同源。

人生就是一場最大的懸疑劇|《白色月光》的「她懸疑」 - 天天要聞

導演塑造了這個「小三」很卑微也很值得同情的一面,同時也呈現了男主如何成為婚姻中的「逃兵」,劇中借用張一父親的分享,道出所有男人女人都可能經歷的挑戰,「出軌」是婚姻關係出現的問題或癥狀,是婚姻中兩個人隱藏的關係議題未被解決的信號,當婚姻面臨危機的時候,你是選擇與對方一起去直面和解決,還是逃避或者出軌到另一段關係中?

還有,這部《白色月光》,所要傳達的「白月光」是什麼?

我想熟悉張愛玲的朋友,已然聯想到《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那段話:「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婚姻是一種基於契約關係的選擇,這種選擇同時也意味著一种放棄,放棄關於完美的幻想:有一個人或者一段關係可能滿足你所有的需要。

人性是貪婪的,慾望是衝動的,所以婚姻制度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是反人性的,「白月光」是誘惑?是另一種需要?當「白月光」出現時,對於婚姻意味著什麼?你會如何面對這樣的危機?

人生就是一場最大的懸疑劇|《白色月光》的「她懸疑」 - 天天要聞

當張一發現丈夫的婚外情時,她的內在世界幾近崩塌,一直以來對於事業和家庭的美好建構,瞬間幻滅成支離破碎的一場夢。

不過這部劇的「白月光」,並非僅在重複婚姻的「背叛」與「不忠」,導演讓張一詮釋了非常多的內心戲,把傳統的婚姻狗血劇情,拍成了女性自我成長的文藝片。從張一的視角,用第一人稱作為主線,演繹了女主經歷婚姻危機時的心路歷程,劇中的「白月光」,已然不僅是男人的選擇,婚姻的誘惑,更是女性自身的選擇,家庭還是事業?糾纏還是重生?依賴還是獨立?自我還是他人?

人生就是一場最大的懸疑劇|《白色月光》的「她懸疑」 - 天天要聞

張愛玲的「白月光」,被從傳統的男性視角抽離了出來,誰說只有男子有過這樣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女子也一樣擁有自己的選擇,即便是遭遇了婚姻的背叛,那並不會毀掉我們的生活,也不會讓我們開始質疑愛情,更不會否定自己,推翻我們過去的經歷,如同張一的那些念白:

「其實我們都知道,愛會消失,承諾會失效,

只不過我們都願意相信,自己是個例外罷了。

愛永遠沒有錯,

我們不能因為受了一點傷害,

就懷疑愛情,懷疑婚姻,

那是一種很幼稚的想法。」

人生就是一場最大的懸疑劇|《白色月光》的「她懸疑」 - 天天要聞

是的,每一段親密關係的挫折或喪失都會伴隨著及其痛苦和悲傷的過程,有時,我們會為了避免關係破裂帶來的巨大恐懼感,而選擇繼續呆在一段已然僵死的關係中,女性往往是更多做出這個被動選擇的角色,出於社會輿論,抑或是孩子的考慮,很多女性只能妥協和忍受。

《白色月光》聚焦的女性視角,所要打破的也許就是對於女性力量的束縛,當你面臨抉擇的時候,你的「白月光」是什麼?你所嚮往的是什麼?你的內在需要是什麼?這個答案或許是每個女性成長中都必須要去直面和探索的課題。

人生就是一場最大的懸疑劇|《白色月光》的「她懸疑」 - 天天要聞

劇中的張一與丈夫離婚後,辭去工作回到北京,重新選擇了最愛的藝術,與閨蜜一起用自己的經歷和感受策划了一場主題為「女性力量」的攝影展,至於她的未來會如何,導演給了一個開放式的留白,結果已然不是重點。

最後策展的屏幕上播放著張一的採訪——

「你覺得愛是什麼?」

張一:「現在的我覺得,愛是相信。」

「怎麼才能得到愛?」

張一:「懦弱的人是無法得到愛,愛是要花很大力氣的。」

同時,飾演張一的演員宋佳在《白色月光》大結局的那天,發布了一條微博,其中有一段小詩表達了演員對於這個角色的深刻理解和感受,在此摘錄:

「你不必善良

不必

跪行一百里,穿過荒涼的懺悔。

你只要讓你溫柔的身體

愛它所愛的。

告訴我,你的絕望

我也會告訴你我的。

同時

世界繼續。」

人生就是一場最大的懸疑劇|《白色月光》的「她懸疑」 - 天天要聞

如何理解這部劇,如何理解那些經歷,我想每個人最終也都會有自己的答案,祝福每一個相信自己、勇敢去愛去生活的你們!

人生就是一場最大的懸疑劇|《白色月光》的「她懸疑」 - 天天要聞

合作或轉載請私信公眾號後台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印度25歲女子結婚45天後雇兇殺夫,係為嫁55歲舅舅!兩人有15年非法關係,男方仍在逃 - 天天要聞

印度25歲女子結婚45天後雇兇殺夫,係為嫁55歲舅舅!兩人有15年非法關係,男方仍在逃

近期,印度一名男子在結婚僅45天後就被新婚妻子殺害,原因是她與其舅舅有染,但被家人強行嫁給該男子,於是她和其舅舅僱用槍手殺害了該男子。這一案件發生在印度比哈爾邦奧蘭加巴德區,據警方稱,25歲的新婚女子古佳·德維據稱與其55歲的舅舅吉萬·辛格合謀,僱用槍手並殺害了28歲的新婚丈夫普里揚舒。左為普里揚舒,右為辛...
中年男人,拿捏妻子,左右就3件事 - 天天要聞

中年男人,拿捏妻子,左右就3件事

婚姻步入中年,常如行至峽谷深處,光線漸暗,道路崎嶇。有些男人則在家中把妻子拿捏住了,外人看來都有點過分,但又覺得沒有必要去拆一樁婚,就選擇了旁觀。然而,有的妻子卻會傾訴自己很痛苦,又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想要找到解決的辦法。
反常!負債纍纍的他為何迅速「認」下大額欠薪|今晚九點半 - 天天要聞

反常!負債纍纍的他為何迅速「認」下大額欠薪|今晚九點半

王某等人向法院申請執行的日期與被執行人財產拍賣時間過於接近會不會有貓膩?負債纍纍的金某為何迅速「認」下大額欠薪?「等了7年,原本已不抱希望,沒想到終於還是等到了公正的執行分配!」近日,得知自己於2018年申請執行案件的案款得到了重新分配後,老趙欣喜地給浙江省東陽市檢察院承辦檢察官打來電話。老趙的案款分配...
女人對你這樣「主動」,說明對你有好感,越早看清越不會錯過 - 天天要聞

女人對你這樣「主動」,說明對你有好感,越早看清越不會錯過

成年人的心動,往往不是大張旗鼓的說出口,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動聲色地慢慢接近。尤其是對於女性而言,她若對你有意,不會像少女般捧出滾燙的誓言,而是慢慢走進你的身邊,融入你的生活。那些看似不經意的「主動」,實則是她鼓起勇氣拋出的纜繩,只等你伸手握
丈夫沉迷K歌,妻子說其中有貓膩:兩個月沒在一起了 - 天天要聞

丈夫沉迷K歌,妻子說其中有貓膩:兩個月沒在一起了

杭州打工的吳大哥喜歡唱歌,經常約上幾個好友到歌廳喊上幾嗓子,妻子張大姐卻認為這裡面有貓膩。為此,夫妻倆頻繁發生爭吵。吳大姐嘴裡的隔壁鄰居有男有女,在吳大哥看來,約朋友唱個歌本來是正常的事情,妻子做事有些上綱上線,老娘舅教育吳大哥要學會避嫌。
分手17年,一別兩寬,吳越從不提陳建斌,如今才看懂她贏在哪 - 天天要聞

分手17年,一別兩寬,吳越從不提陳建斌,如今才看懂她贏在哪

在閱讀此文之前,幸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編輯:LCX分手前恩愛無比,分手後隻字不提。古有陳世美拋妻棄子迎娶公主。今有陳建斌「斷崖式」分手。娛樂圈公認的「准夫妻」,同居五年卻被
大學生不拍畢業照,一代人被逼出了集體冷漠 - 天天要聞

大學生不拍畢業照,一代人被逼出了集體冷漠

題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大學生,學士帽 一些大學生不願意去拍畢業照,其實也是對大學的某種「反叛」:他們不願意受到擺布,參與虛假的共同體塑造,他們希望自己來主導社會網格的構建,對強加的情感捆....
良心,永不過期 ——記2024年「誠信之星」劉平貴、李繼林夫婦 - 天天要聞

良心,永不過期 ——記2024年「誠信之星」劉平貴、李繼林夫婦

重翻賬本,劉平貴、李繼林夫婦滿心感慨。寧紹雄攝掃描二維碼觀看視頻 一對農民夫婦,在遭遇洪災,自家麵粉廠被淹的關頭,不顧一切搶出一沓沓賬本,從此毅然走上漫漫「還糧路」。從2010年到2020年,10年時間,一家人咬牙堅持,硬是把周邊18個村、200多戶村民寄存在廠里受損的76萬斤糧食一斤不差地還清。 故事的主人公是曾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