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娟|作者
樸素的樹|編輯
讀者留言
老公有個親姐姐,從小一起長大,感情非常好。
好到我不能理解。
過年我們一起回老家,不管走到哪,他都是一手挽著我,一手拉著他姐姐。
有的時候,我和他姐姐在屋裡聊天,他洗完澡光穿個內褲就回屋了。
我說過他幾次,畢竟我們都奔30的年紀了,這樣不合適,可他總說我太敏感了。
另外,他可以一直陪著姐姐看各種綜藝和電視劇。
可平時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他基本都是玩手機,還鄙視我「看這些肥皂劇有什麼意思」。
我心裡很不平衡。
老公總說我佔有慾太強,他只是想多陪陪他姐,不是故意冷落我,還不想我纏著他。
我也不希望讓他在親情和愛情之間為難,但我也不想他們姐弟倆關係那麼親密。
真的很矛盾,是我的問題嗎?
值班諮詢師
@梁娟
你老公和他姐姐關係過於緊密,讓你覺得不舒服。這種感覺很正常。
「洗完澡光穿個內褲就回屋了」,不管姐姐是否也在屋裡。
我相信很多人讀到這一段,都會有些不舒服。
我們最直觀的感受是:兩個已經成年的異性,彼此之間沒有避嫌。
這與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不符,也觸碰了我們的道德底線。
所以,你的「不舒服」很正常,這不是你的問題。
不舒服,可能是因為對方「越界」了
人與人交往,需要一定的「邊界感」。
無論這個人是你的伴侶、親人、朋友,或是陌生人。
我們通過設置邊界,來明確人際關係中,哪些行為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能容忍的;
同樣的,我們也需要去感知他人的邊界,哪些是對方能接受的,哪些是會讓對方不舒服的。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調整自己的行為,或是建議對方做出調整。
以此來獲得彼此都覺得舒服滿意的關係。
當你感到你老公和他姐姐的相處方式,超出了你的「接受範圍」時,這意味著:
他的行為在你這「越界」了。
離開原生家庭,不代表生疏和「不愛」
一個人從最初與母親融合共生,到逐漸長大成人,再到從原生家庭中分離出來,組建自己新的家庭,是一個不斷成長成熟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如何處理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好的關係,應該是親密而不控制,有邊界而不疏遠的。
這需要所有家庭成員共同的努力,才能做到。
不可否認,這很難。
你丈夫從小就和他姐姐關係親密,這種關係維持了近30年。
當他離開原生家庭,和你組建了新的家庭後,很可能還沒有完全適應他的新身份——你的丈夫。
「丈夫」這個角色意味著,他需要逐漸認識到,夫妻關係才是家庭關係中最重要的。
一個健康的家庭,夫妻永遠是第一位,接下來才是孩子、雙方父母和其他成員。
同時,這個角色也意味著,他需要從他的原生家庭中徹底分離出來。
分離的過程可能會引起他的焦慮和不安。
擔心家人間會因為「分離」變得生疏,沒那麼親密了,甚至會害怕他們誤以為「你不愛我們了、嫌棄我們了」。
畢竟,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娶了媳婦兒不能忘了娘」,原生新生家庭的界限向來都很模糊。
我們往往會有一個誤解,以為伴侶是不願意離開原生家庭,不願意理解我們的感受。
其實不是的,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敵人」太強大了,要去跟自己的家人做分離,實在太難了。
所以有時,他明明說自己理解你的「不舒服「,可依舊無所作為。
他不是不在乎你,只是沒有長大。
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
是繼續去埋怨你老公「越界」呢?還是選擇跟他站在一起,支持他繼續「分離」呢?
「分離」,並不代表「不愛」。
相反,它是要讓你老公學會,如何更有邊界地去愛他的家人,如何給予你更多陪伴和愛。
而這些,需要你來告訴他。
伴侶的分離,需要你的支持
你說,「不希望讓他在親情和愛情之間為難」 「也不想他們姐弟倆關係那麼親密。」
這些矛盾和感受,可以試著和你老公聊一下。
在溝通中,你可能會逐漸理解,他們的關係為什麼會如此親密?
也許你的丈夫會告訴你,「小時候,媽媽總是不在家,是姐姐一手把我帶大的」,又或是「我被其他小朋友欺負的時候,都是姐姐幫我出頭」……
這時,你更多的情緒可能就是共情和理解,而不再是「不平衡」了。
如果你依然很不舒服,可以試著明確地表達你的不滿,類似 「你的一些行為,讓我覺得不能接受,比如什麼什麼」。
這能幫助你的老公意識到:他需要作出調整,他需要尊重你的感受,也需要適應他的新角色。
就像我前面說的一樣,這個過程對他而言,或許會很難。
30多年的習慣,突然要改,需要得到你的支持和理解。
我們每個人都是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去到新的家庭。
很多時候,即使物理上分離了,可心理上還黏在一起。
但我相信,只要讓你老公明白:「分離」並不是斷絕關係,而是適當拉開距離,不過度依賴,彼此獨立。
同時,讓他感受到,在「分離」的道路上,有你的陪伴。
他一定會有所改變。
如何有邊界地去愛原生家庭,是一個需要不斷去學習的過程。
希望你們可以收穫,讓彼此都舒服滿意的關係。
寫在最後
如果你也有困惑想和人聊聊,可以找諮詢師,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我們會定期選取一些留言,邀請諮詢師來解答。
我們會保護你的隱私,隱藏你的個人信息,請放心。
希望在你最孤獨的時刻,能在這裡找到光。
世界和我愛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