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向來精打細算,覺得吃個席就要隨幾百的份子錢十分的不值。
從此之後,村裡的紅白喜事,他再也沒有參加過。
可是等到他的兒子結婚後,他邀請村裡人前去參加,可結果讓他傻眼了。
01
村裡的紅白喜事,總是少不了熱鬧的場面,人們你來我往,隨個份子錢,吃頓酒席,既是禮數,也是鄉里鄉親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
可我的叔叔大偉卻是個例外,他是個精打細算的人,平日里做人做事,總是盤算著如何省錢、如何不吃虧。
「吃頓飯就要隨幾百塊錢,不如自己在家吃點好的。」叔叔曾在一次酒席後抱怨。
後來,他乾脆不去了。無論誰家辦婚禮,還是老人去世,他都一概不參加。有時村裡人打趣他,他也只是笑笑:「咱們這種窮苦人家,少點開銷就是省錢。」
還記得有一年,鄰居王嬸的女兒出嫁,王姨專門登門邀請。「大偉啊,明天來喝杯喜酒吧,你們一家子都來沾沾喜氣!」
可面對王姨的邀請,叔叔仍是搖頭:「家裡有事,去不了。」 王嬸也不好再說什麼,只是嘆了口氣,轉身走了。
王姨是個熱心腸的人,叔叔家裡雖說日子過得去,但到底是個精打細算的人,很多東西能省就省,能借就借,但王嬸對此向來不計較,甚至主動幫襯。
最早的時候,叔叔家剛翻修房子,家裡暫時沒有廚房用具,王姨就把自己家裡多餘的鍋碗瓢盆送了過來,還笑著說:「先用著,不急著還。」
王嬸家有一棵大棗樹,叔叔的孩子小時候愛吃棗,每年秋天,棗子熟了,王嬸都會摘上一筐送到叔叔家,還順手裝了些核桃:「給孩子們補補身子。」
叔叔嘴上說著「太客氣了」,可還是很高興的收下了王姨帶的東西。王姨看到也只是笑笑,說:「鄰里鄰居的,客氣啥?」
最讓人記得的,是叔叔家兒子生病那次,那時候天氣正冷,冷風吹的人直打哆嗦。
侄子才五六歲身體免疫力不高,那天晚上突然發起了高燒,臉燒得通紅,渾身滾燙,一雙眼睛迷迷糊糊地睜不開,嘴裡還不停地喊著「爸媽,我難受……」
那時候嬸嬸嚇壞了,抱著孩子急得團團轉,叔叔看著兒子燒成這樣,心裡也是慌的不行。
可那個年代,村裡沒幾家有車,家裡也沒有電話,想去鎮上的衛生院,得有人送才行。
「趕緊找人借輛車!」嬸嬸一邊用濕毛巾擦侄子的額頭,一邊催促。
叔叔急急忙忙跑去村口,挨家挨戶敲門,可大半夜的,誰家也沒個車,好不容易有個鄰居家裡有一輛舊摩托,可聽說要進鎮里,天氣太冷,車子打不著火。
叔叔急得臉都紅了,可眼看著侄子在被窩裡燒得整個人都快撐不住了。
這時,王嬸聽到了動靜,知道事情的起因後,她趕緊讓老頭子起身,喊著:「老頭子,快把板車推出來,孩子可不能再拖了!」
一邊快步跑到叔叔家門口,「孩子咋樣了?」
嬸嬸一看見王嬸,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嬸子,我兒子燒得厲害,咋辦啊這!」
王嬸心疼地看了看孩子,二話不說,轉身就招呼她家老頭子:「快,不敢再拖了,咱把孩子送醫院!」
王嬸家老頭子推來了板車,那是平日里拉糧食、拉柴火的老式木板車,雖然簡陋,但也是當時唯一能用的交通工具。
王嬸讓嬸嬸抱著孩子坐上去,又拿了條厚棉被蓋在孩子身上,怕冷風再吹得更嚴重。
她家老頭子二話不說,弓著腰、踩著厚厚的積雪,推著板車就往鎮上趕。
一路上,雪地坑坑窪窪,板車顛得厲害,老頭子喘著粗氣,腳下踉踉蹌蹌,但一步都不敢停。
好不容易趕到鎮上,醫生一檢查,說孩子燒到了40度,幸好送得及時,不然再晚一點,怕是會燒壞腦子。
叔叔聽得後背一涼,忙不迭地道謝,而王嬸家老頭子卻只擺擺手:「孩子沒事就好,趕緊治吧。」
王姨放心不下,特意回家熬了一鍋米粥,第二天一早又趕到醫院,把熱騰騰的粥遞到嬸嬸手裡:「孩子退燒了吧?你也是忙了一晚上,快喝點熱乎的粥,暖暖胃。」
嬸嬸紅著眼睛接過粥,叔叔也是連聲道謝。
王嬸家從來不求回報,可叔叔卻過於計較個人得失,生怕自己虧損了什麼。
02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叔叔的兒子也到了成家的年紀。
為了這場婚禮,叔叔可是費了不少心思。從酒席、婚車到酒店布置,樣樣都精打細算。
他不是大方的人,但這次卻捨得掏錢,因為他心裡有一筆賬——雖然辦婚禮花了不少錢,但請柬發出去,村裡人一隨禮,回本還是不成問題的。
婚禮前幾天,叔叔親自帶著請柬挨家挨戶去發,嘴上客氣地說:「到時候都來喝杯喜酒啊!」
那些年長的村民接過請柬,笑著點頭:「好好好。」年輕一點的則只是敷衍地「嗯」了一聲,態度不冷不熱,甚至有些尷尬。
叔叔沒注意到這些細節,他滿心想著,村裡人怎麼也該給點面子,畢竟婚宴請帖都發了,不能不來。
婚禮那天,叔叔起了個大早,忙著張羅一切。酒店的桌子都擺好了,酒菜也陸續上桌,門口還站著迎賓的親戚。
我清楚地記得,叔叔穿著一身平日里捨不得穿的新西裝,站在酒店門口迎客,臉上滿是期待。
可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原本該熙熙攘攘的婚宴現場,卻始終冷冷清清。
來了幾個親戚後,就沒再見到別人。
叔叔等啊等,眼看著桌子上的菜都快涼了,他終於有些坐不住了,皺著眉問:「人怎麼還沒來?是不是路上堵了?」
我心裡已經有了答案,可看著叔叔焦急的樣子,一時間又不忍心說出口。
他站在門口,不時朝遠處張望,甚至還掏出手機翻看時間,嘴裡嘟囔著:「村裡人都這麼遲的嗎?」
可是,他等來的,不是人,而是一條條委婉的消息。
「大偉啊,不好意思,家裡有事,今天實在走不開。」
「叔,家裡娃生病了,改天再去你家裡補禮吧!」
「大偉,今兒剛好有事,沒法過去了,祝新人百年好合啊!」
這些話看似客氣,卻讓叔叔的心一點點沉了下去。他終於意識到,村裡人不會來了。
婚宴現場,空了大半,那些早早就擺上的桌椅無人落座,服務員站在一旁,有些尷尬地看著。
叔叔愣住了,半晌沒說話,像是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我看著他的樣子,心裡五味雜陳。這些年,他算得清每一筆錢,卻算不清人與人之間的情分。
我嘆了口氣,坐到他對面,直視著他說:「你不去參加別人的紅白喜事,別人當然也不會來參加你的。你覺得人情是個麻煩,覺得送份子錢是虧本,可你有沒有想過,這份子錢不是虧賺的問題,而是人情世故?」
叔叔的手微微一抖,皺著眉:「可……可人情債最難還,我當初是想著,少點麻煩,能不欠就不欠……」
我苦笑了一下:「叔,你錯了。你以為不參加村裡人的紅白事,就是『不欠人情』?可你忘了,王嬸家對你們的恩情。」
我停頓了一下,緩緩說道:「那年侄子高燒不退,是王嬸家老頭子半夜推著板車把他送到鎮上醫院,是王嬸熬了米粥,跑到醫院送到你們手裡。」
我頓了頓繼續說道:「還有你家缺鍋碗瓢盆、缺糧食的時候,王嬸家幫了你們多少次?可人家女兒結婚時,她親自上門請你,你連去喝杯喜酒都不願意。」
叔叔的臉色變了,手指緊緊攥住衣角,嘴巴張了張,沒能說出一句話。
我繼續說道:「你覺得送份子錢是虧了,可你有沒有想過,人家王嬸根本就不是在意你的錢,而是把你當鄰里親戚,想讓你去見證她女兒的大喜事。可你呢?你卻因為幾百塊錢,把這份情推得遠遠的。」
叔叔的喉結滾了滾,沉默了很久,最後低聲道:「……我知道錯了。」
他終於意識到,自己這些年不參加別人的婚喪嫁娶,等到自己辦喜事的時候,別人也不來參加。
人情往來,原來是有「賬」的。
他曾經精打細算地「省」下了一筆筆人情債,如今,卻把自己推到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自那以後,叔叔真的變了,村裡哪家辦紅白喜事,他都會主動去幫忙張羅,跟人熱絡地打招呼。
剛開始,村裡人都驚訝極了。
「哎?這不是大偉嗎?你今天怎麼也來了?」
「稀奇啊,大偉這麼多年不參加紅白事,今天怎麼破例了?」
「難道是發了橫財,突然開竅了?」
面對村裡人的調侃,叔叔只是笑笑,沒有反駁。可我知道,他是真的懂了。
有一次,村裡一個遠房親戚的老人去世了,叔叔聽說後,特意換上了黑色衣服,去弔唁,還幫忙端茶倒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村裡人見了,紛紛在背後議論:「老李這是真的變了。」
他開始主動參與村裡的事情,不再把自己當個局外人,而是把自己重新融入到這個村子裡。
漸漸地,村裡人對他的態度也變了。
人情世故,從來不是一筆單向的賬,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牽絆。叔叔終於意識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