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本身無好壞,好壞都來自於你對這件事的判斷,今天我們要講的內容就跟我們這句slogan有關,大家好,我是凡事都有解課程組的貓爵士。
在男追女的過程中,最難熬的就是女生反饋不積極的階段,這會讓男生認為是女生不喜歡自己,這樣下去肯定就沒戲了,於是因為這種情緒壓力,很容易迫使男生想要去做點什麼來提升關係,但男生往往越這樣做常常只會讓事情適得其反。
我經常說男人的第一所大學就是愛情,為什麼?因為在愛情中人的種種情緒都會被放大,求而不得的痛苦,發出消息時等待對方回復的煎熬,明明很喜歡卻又害怕見到的矛盾,日思月想卻又害怕接近的糾結。
而一旦人在這個過程中被情緒壓力干擾和控制,就會做出很多不符合當下狀況的事情,比如有的男生覺得跟女生之間的關係沒進展,就會有一種非要想點什麼辦法來推進關係的想法,但很多人常常一旦開始推就會推出毛病,關係沒推進,反而把女生越推越遠。
究其根本就是因為他被一種急於求成的情緒壓力所干擾了,結果忽視了他跟女生之間實際的關係,也就是他因為情緒而產生了不合理的預期,所以想要快速獲得結果的想法,從而忽視了跟女生髮展關係的客觀規律。
這種現象有個成語來形容,就是「拔苗助長」,這在感情里,尤其是追女孩這件事上是最常見的現象,而這種情緒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由於性衝動而產生了想要快速得到的慾望,而往往這種想要快速得到的慾望跟一段關係發展的客觀規律是衝突的,但很多人就是因為自己心急,就非要去做一些「拔苗助長」的事。
除了拔苗助長以外,你還有沒有遇到如下狀況?
比如,明明見面感覺很好,一到微信上又對你愛搭不理,或者前期對你好感度很高很熱情,但是現在卻變得微信不回,電話不接,好像人間蒸發一樣,如果處於這種境遇,人一定會有一種感覺:壓力山大,覺得彼此之間關係狀況似乎在惡化,如果不做點什麼必然就會完蛋,但如果不先處理好這種壓力又容易出昏招,導致事情越做越錯,越錯越做。
感情中情緒壓力的來源
其實感情中所有的壓力都來自於一個核心問題:「她是不是不喜歡我?」,只要對方一冷淡,你就很容易立馬想到這個問題,當開始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由於事關最後是否能得到她這個結果,立馬就會開始產生焦慮的感受。
實際上壓力往往就來自這個糾結的問題,然後男生會順勢去尋找能證明這點的表現,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發她微信不回,但是朋友圈卻發得很嗨,明明她是有空的,也看到我發的微信了。很多人馬上心態會炸,覺得她是不是不喜歡自己,是不是應該放棄,繼續下去沒有意義。
2、之前約她說要出來玩,她答應得好好的,但真的跟她確定具體的邀約細節她卻以各種理由推脫。
3、一起出去玩,她跟別的男生有說有笑,但跟我在一起就很尷尬。反過來想,你有沒有跟別的女生聊得很嗨,但在自己喜歡的女生面前卻變得尷尬?
4、有時候她會主動來找你,但你問她什麼意思,她卻說只是把你當朋友,讓你別想太多。
5、約她出去吃飯看電影很積極,但是真的要跟她確定關係卻一再迴避,好像在吊著你。
雖然不代表全部,但是我曾聽一部分女生說過,假如一個男的老是猜測女生的意圖,壓根就不像男人應該有的狀態,整天胡思亂想,內心戲多,看起來像是個女生。
更加可怕的是,一旦出現了這種懷疑,男生心裡的普遍狀態又會加重猜疑的程度,比如說:她這樣對我一定是我不夠有錢,不夠優秀,她才看不上我。然後越陷越深,試圖去解讀她每一個動作背後的含義。
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你很想要快速得到這個結果,但是目前客觀現狀又不允許,所以你就會想要急於去改變現狀,而很多時候正是這種想要急於去改變現狀的心態導致你昏招迭出,導致本來可以正常發展的一段關係因為這種急於想要改變或者有的男生的想要挽回的心態越搞越崩。
如果要看穿這背後所隱含的問題,就是人們無法識別什麼是情緒,什麼是真正需要自己去解決的問題,也就是很多人抓不住一件事的主要矛盾,把情緒誤認為是問題。
比如最常見的約女生約不出來,除了一部分女生確實不喜歡這個男生以外,在我遇到的大多數有一定交往基礎的男女狀況,都是因為女生確實覺得跟男生關係沒到那個可以單獨的約會的地步。
但是男生就會因為女生拒絕自己的約會而產生受挫的情緒,這種情緒常常會使得他更急於去拉近女生的關係,所以他就會問到底該怎麼拉近跟女生的關係,這就是典型的把急於求成的情緒誤認為是問題。
但實際上負面情緒只是在提示你跟對方的關係還沒到可以單獨約會的地步,你這會要做的實際上是要創造兩人交流和相處的機會來慢慢培養和增進感情。
舉個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熟的人來找我問情感問題,並說要請我吃飯出去玩,我第一時間肯定是迴避的,因為我會很怕吃他一頓後續他一直找我問這事,我感覺欠著人家的又不好不回應。
但如果他就是通過朋友介紹認識的麻將搭子,我們混熟了之後一次出去吃飯自然而然地說自己的情感困擾,我肯定願意幫他,這就是前期感情沒到位,你硬去拉關係必然只會讓人迴避。
實際上很多人都沒意識到需要找一些共同點來進行切入,比如我以前說了中國男人如果找個外國妹子,很簡單去網上發帖去教外國人學中文的學校任教或者直接去發語言技能交換的帖子,或者乾脆找個老外來做自己的外語教練之類的。
你首先得找個雙方的交集點,以這一點來進行接觸,後續再邀請對方一起玩,再單獨約會循序漸進就行了,這樣發展感情常常自然而然,而且根本就不需要去費那麼多勁。
而且發展到什麼關係給予跟這樣的關係相對應的預期就行了,很多人常常是慾火燒身,天天見面對方一笑他就受不了,跟他說了不要急於求成搞騷操作但只要對方稍微在反饋上有點波動他就受不了。
人一旦把情緒誤當成問題的時候,尤其是在情感關係中,自己就一定會不斷地給對方製造問題,比如有的女生對男朋友疑神疑鬼,就會翻男生手機甚至找人跟蹤自己的男朋友。
這樣結果就只會讓男生想要儘早結束跟女生之間的關係。
問題究竟在哪裡?
其實講這麼多也很明白了,就是人被自己的慾望影響,用自己主觀上的一些想法去強加在客觀現實上,比如最典型的腦迴路就是,你看這女生不理我,我如果不做點什麼豈不是更沒戲?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用主觀上的情緒去覆蓋客觀現實,往往這樣做的人只會被現實piapia打臉,無一例外。
放到男女關係中就是我上述舉的例子,明明關係不到位用主觀上的情緒去覆蓋客觀現實,就必然會產生強行去升級關係引發對方反感的例子。
這種例子我想看這個視頻的女生會超級認可我的這種說法,很多都是有非常強烈的切身感受的,說明這個狀況不是個別現象,而是非常普遍,而且認可我這種說法的大多應該都是漂亮女生。
所以該怎麼辦呢?我覺得各位可以修佛法里的忍辱波羅蜜。
所謂忍辱,並不是忍受外界侮辱的意思,而是忍住生活中一切的負面反饋,換句話說就是人要能接受無常。
比如最難受的就是今天聊得好好的女生,第二天就斷崖式冷淡,這是很多人最難接受的事情,或者自己一直感情很穩定的女朋友,突然之間就很決絕跟自己分手。
這種事情都非常常見,但是對一個人的內心帶來的衝擊卻非常巨大,甚至難以忍受。
所以人在這種衝擊的影響下,就會去做很多不理智的事情,明知一些事情根本處於無法挽回的境地,卻還抱有僥倖心理。
這就是為什麼前幾年那麼多做挽回的情感機構,因為人在這種不理智的情況下因為太想要挽回和複合,即便心裡很清楚這事已經不可能,但是還是願意花大價錢去做這件事,即便這事最後沒做成,很多人也不會去追回這筆諮詢費,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們心裡其實很清楚這事機會渺茫。
那麼,怎麼修呢?雖然中文說的是忍辱,但實際上根本就不能忍,因為忍字頭上一把刀。
其實面對負面反饋的衝擊的時候,人要不被情緒牽引,要做的並不是忍,而要把這些負面反饋,當成是自己成長和歷練的機會。
比如有人發私信或者評論罵我,我想罵回去是一種很自然的反饋,但是我是很不喜歡這種方式,為什麼,一來浪費時間,二來就是讓人看笑話,但是不罵回去又覺得自己吃了虧,這時候怎麼辦呢?
很簡單,把別人罵我當成是一種修行的材料,或者說覺得生活又給我出題了,這是考驗我忍辱的功夫呢,這才叫修忍辱波羅蜜。
我並不是說不能反擊,而是當下不要被情緒帶偏,先把情緒控下來,再思考最有效的反擊手段。
比如像別人罵我,如果我真有那閒情逸緻把對方罵我的話截圖,然後找律師諮詢法律條文,然後起訴對方人身攻擊,要求賠償並承擔我這邊所有費用,併到本地法院解決,不說這事能讓他賠多少錢,至少可以給他折騰夠嗆。
但如果我也罵回去,對方也就捏住了我的把柄了,實際上對我來說並不利,但其實在我看來,別人罵我,作為一個UP不還嘴,不糾結才是最好的,因為這實際上是最能贏得路人緣的。
所以現在基本上評論區罵我我不還嘴,能忍就忍,實在氣不過也就是拉黑了事,這就是修忍辱波羅蜜。
這也是我經常說的,壓力來的時候,先告訴自己這又是一個修行的機會,這時候就把自己本身跟壓力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剝離了,否則就很容易跟負面情緒粘在一起,然後被情緒吞噬,去做很多不理性的行為。
所以佛法說煩惱即菩提,實際上就是每一種煩惱都是一次修行的機會,所以我經常說人要學會愛人的能力,必然和自己想要成長和進步是有關的。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罵我的人其實都是那些不想成長和進步,只想要獲得好處的人,如果人總去思考我該如何在這段關係中去獲得成長和改變,他就必然能接受忍辱這個方式。
然後才能讓自己更有條理更有章法地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情緒化地去回應生活中的負面反饋。
當然修忍辱波羅蜜有很多方法,感興趣的可以自行翻閱,我在戀愛心態建設課里也會分享我用到的比較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