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億年輕人春節噩夢,堪比春晚,只有兩個字,卻是全國統一

2025年02月08日17:53:02 情感 1843

愛不愛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結了;過的幸福不幸福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結了;有錢沒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結了。

這是余華說過的一句話,同時也是年輕人過年時候的一個噩夢:催婚。

年輕人的噩夢

一到過年,在短視頻平台上就充斥著各種父母催婚的視頻,其理由、內容,真的是令人驚訝不已。

有一家人施展神秘儀式的,還有父母給孩子跪下,逼迫孩子找對象等等,最令人感到窒息的,是一個女孩發表的視頻。

視頻中是母女二人,母親坐在床上,女兒從衣櫃拿出一件自己買的衣服送給媽媽,並且對媽媽說,這是送給她的新年禮物,希望媽媽不要再生氣了。

應該是母女之間有矛盾,女兒希望通過這件衣服來緩解矛盾,母親一直推脫說,自己已經有很多衣服了,自己不需要新的衣服。

沒想到這個時候母親突然話鋒一轉,說道:你給不給我買衣服不要緊,只要你答應我一件事,你不給我買衣服我也喜歡。

此時女兒就已經明白了母親要說什麼,於是臉色一變,就轉身走向衣櫃,開始收拾其他的衣服去了。

母親似乎是沒有看到女兒的反應,而是自顧自的說:之前相親的那個男孩約你出去,你為什麼拒絕了?

2.4億年輕人春節噩夢,堪比春晚,只有兩個字,卻是全國統一 - 天天要聞

女兒回答道感覺兩個人不合適,門不當戶不對。

沒想到母親聽到這句話一下子脾氣變的暴躁起來,指著女兒的鼻子說,什麼門不當戶不對的,從你十幾歲的時候就給你相親,到現在這麼多年了,還有幾個好的?

接著母親繼續說道,人家就是圖一個年輕女孩,這一個要是在不願意,你這一輩子也就別嫁了。

女孩繼續反駁道:人家家裡這麼好的條件,這就是門不當戶不對,人家圖我啥?你知道我心裡的感受嗎,你知道我想找什麼樣的嗎?

於是母子二人再次爭吵起來,到最後女孩哭著說:自己過年回家幾天,想要清凈一下,我不想惹你生氣,你也別逼我。

這句話再次點燃了母親的怒火:不都是年底說媒嗎?今年你回來的早我想就給你定了,你越早嫁人,我也早心靜,更能多活兩年。

這個時候母親開始敘說自己的不容易,一直拉扯孩子,結果現在也不結婚,只知道丟自己的臉,最後母親直接將女兒趕走,說自己沒有這樣的女兒。

2.4億年輕人春節噩夢,堪比春晚,只有兩個字,卻是全國統一 - 天天要聞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視頻結束了,我們不管是不是擺拍,視頻帶來的壓抑,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地到。

在評論區也有不少人表示,視頻中說的這些話只能算是基礎,比這個母親說話更難聽的他們都聽過,有說自己是變態的,也有說看看自己是什麼貨色的。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斷親

現在,在網上流行一個詞,叫作「斷親」,就是說不再和二代以內的親戚來往,也就是不走親戚。

2.4億年輕人春節噩夢,堪比春晚,只有兩個字,卻是全國統一 - 天天要聞

和上面的女孩一樣,她不僅是受到自己父母的催婚,還要接受親戚的安排,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生活從十幾歲就開始了,簡直就是細思極恐。

在這些父母和親戚的眼裡,讓子女結婚彷彿是一個神秘人給他們下達的神秘指令,一旦子女不結婚,就會來要他們的命一樣,而子女一旦結婚,就完成了這個什麼的任務。

這也就導致了年輕人不願意和親戚溝通,甚至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因為二者沒有共同話題,哪怕是在一起吃飯,都會顯得十分尷尬。

2.4億年輕人春節噩夢,堪比春晚,只有兩個字,卻是全國統一 - 天天要聞

本來過年回家就是圖個清凈的,結果比上班加班還要累,所以乾脆就斷掉一些沒有用處的關係,來積攢能量面對新的一年。

當然,年輕人選擇「斷親」,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來往不多,管的事不少,有些人根本不熟,但偏偏要裝的非常親近。

在老一輩人的眼裡,只要是有血緣關係,那麼就是親戚(長輩),既然是親戚,那麼就自然有資格來教訓小輩。

2.4億年輕人春節噩夢,堪比春晚,只有兩個字,卻是全國統一 - 天天要聞

但是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從小就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之中,沒有什麼所謂的大家族概念,所以即使是有血緣關係,那麼同樣也不「親」。

以前父母和親戚之間關係好,是因為科技、知識等方面不發達,在一個家庭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需要有親戚來幫襯一下。

2.4億年輕人春節噩夢,堪比春晚,只有兩個字,卻是全國統一 - 天天要聞

比如自己家需要蓋房子,幾十年前比較窮,就是需要親戚們來幫忙,將這個房子給蓋起來,哪怕是打架,第一時間想到的也都是親戚。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們不說樓房,就說普通的蓋房子,年輕人寧願花錢請人來干,也不願意找親戚,畢竟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就不想欠人情。

不僅如此,隨著網路的發展,現在一些親戚的思想狀態也發生了改變,從一開始的幫助,到現在的「笑你有,恨你無」,這都是年輕人選擇「斷親」的原因之一。

歸根結底,還是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上的改變,作為親戚(長輩),要學會尊重和理解,說話做事都要注意邊界感

所以說,不能過分的親熱,也不能過於的疏遠,畢竟親戚只是親戚,也只能是親戚。

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

我們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催婚。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最注重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吃,一個就是傳承。

吃的方面我們不用過多解釋,只要是能進嘴的,我們的老祖宗都研究出了吃法,哪怕是一隻蟲子,都別具風味。

另一個就是傳承,說到傳承,必不可少的就是婚姻,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的解放,年輕人對於婚姻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看短視頻,然後提高了自己的標準,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要麼就是對未來、對未知的恐懼。

2.4億年輕人春節噩夢,堪比春晚,只有兩個字,卻是全國統一 - 天天要聞

還有一些不可提的因素,也就造成了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的現狀,即使如此,家長們還是選擇催婚,那麼,他們究竟在催什麼?

  • 第一,思想觀念的束縛

「只要你們結婚,我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這應該是年輕人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在父母的眼裡,兒女到了一定年紀,就必須結婚生子,否則就會被其他人笑話,甚至會被當做變態。

2.4億年輕人春節噩夢,堪比春晚,只有兩個字,卻是全國統一 - 天天要聞

在這些父母的眼裡,婚姻成為了衡量一個人過的好不好的標準,你年入百萬千萬,但是沒有結婚,依舊會被嘲笑,你不掙錢,但是娶來了媳婦,那就是有能耐。

但是,一場正常的婚姻,不應該成為一個「任務」,而應該是愛情的結合,否則婚姻就會成為束縛彼此的牢籠。

  • 第二,情感需求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父母或者長輩眼裡,孩子長大了,也需要有情感需求了,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成長和成熟。

同時,他們還認為,婚姻會帶來一種穩定的生活狀態,這種穩定對於年輕人來說,可以更加專註的去發展事業。

二人相互扶持,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這就是他們催婚的第二個主要原因。

一個人的自由,和兩個人的樂趣,婚姻早已不是一個必選題,而是人生的一個選擇題。

2.4億年輕人春節噩夢,堪比春晚,只有兩個字,卻是全國統一 - 天天要聞

有網友說過,你有了孩子就能長生不老嗎?兒女雙全同樣也有住養老院的,不管你結不結婚,最後都是會後悔。

對於年輕人來說,結不結婚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有的人認為「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有的人則認為洞房花燭夜是四大喜事。

無論如何,都應該堅守自己的愛情觀和婚姻觀。

最後,大家認為單身好,還是結婚好,還是自由好?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吳艷妮首談擇偶標準:會做飯、能挨她一拳、支持她事業 - 天天要聞

吳艷妮首談擇偶標準:會做飯、能挨她一拳、支持她事業

近日,吳艷妮接受網路博主街拍時,談到了自己的擇偶標準。吳艷妮表示:「我找男朋友,首先一定要會做飯,第二個就是扛得住我一拳的。麵包和愛情的話,其實我已經有麵包了,我更嚮往愛情。我更想要支持我事業、支持我夢想的那個人。」吳艷妮,1997年7月28日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中國女子田徑運動員,主攻女子100米欄,...
人生最好的狀態:半熟 - 天天要聞

人生最好的狀態:半熟

時光匆匆,我們不動聲色就長成了大人,忽然發現,成年人的世界,遠不如兒時的快樂。在世俗眼中,你應該成熟穩重,喜怒不形於色,對家裡人報喜不報憂。但其實,當你太成熟了,你會特別累,你常常把悲傷調成靜音,把那些壓力都化成了深夜打濕枕頭的淚水。聽過一
婆婆搬進兒媳陪嫁房,兒媳並未阻攔,三天後婆婆悄悄回了老家 - 天天要聞

婆婆搬進兒媳陪嫁房,兒媳並未阻攔,三天後婆婆悄悄回了老家

婆婆的到來曉妍像往常一樣,在陽光透過窗帘縫隙灑在臉上時悠悠轉醒。她慵懶地伸了個懶腰,指尖觸碰到身旁熟悉又溫暖的身體,嘴角不自覺地上揚。新婚的日子,每一刻都如同被甜蜜的糖漿包裹著,溫馨而美好。「親愛的,早呀。」 身旁的丈夫宇軒輕聲呢喃,聲音里
只剩自己沒有「上岸」,他在現場哽咽!眼神讓人心疼 - 天天要聞

只剩自己沒有「上岸」,他在現場哽咽!眼神讓人心疼

近日,曾懸賞千萬元尋子的謝岳找回兒子。團圓宴上,尋親家長杜小華前來祝賀,他含淚稱,「每次見證別人的團圓,自己卻不能團圓」。杜小華哽咽祈求買家透露被拐孩子信息:「很多家長倒在尋子路上,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看著別人一家團圓,杜小華羨慕又失落的眼神,讓不少網友心疼。據了解,杜小華是電影《親愛的》原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