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愛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結了;過的幸福不幸福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結了;有錢沒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結了。
這是余華說過的一句話,同時也是年輕人過年時候的一個噩夢:催婚。
年輕人的噩夢
一到過年,在短視頻平台上就充斥著各種父母催婚的視頻,其理由、內容,真的是令人驚訝不已。
有一家人施展神秘儀式的,還有父母給孩子跪下,逼迫孩子找對象等等,最令人感到窒息的,是一個女孩發表的視頻。
視頻中是母女二人,母親坐在床上,女兒從衣櫃拿出一件自己買的衣服送給媽媽,並且對媽媽說,這是送給她的新年禮物,希望媽媽不要再生氣了。
應該是母女之間有矛盾,女兒希望通過這件衣服來緩解矛盾,母親一直推脫說,自己已經有很多衣服了,自己不需要新的衣服。
沒想到這個時候母親突然話鋒一轉,說道:你給不給我買衣服不要緊,只要你答應我一件事,你不給我買衣服我也喜歡。
此時女兒就已經明白了母親要說什麼,於是臉色一變,就轉身走向衣櫃,開始收拾其他的衣服去了。
母親似乎是沒有看到女兒的反應,而是自顧自的說:之前相親的那個男孩約你出去,你為什麼拒絕了?
女兒回答道感覺兩個人不合適,門不當戶不對。
沒想到母親聽到這句話一下子脾氣變的暴躁起來,指著女兒的鼻子說,什麼門不當戶不對的,從你十幾歲的時候就給你相親,到現在這麼多年了,還有幾個好的?
接著母親繼續說道,人家就是圖一個年輕女孩,這一個要是在不願意,你這一輩子也就別嫁了。
女孩繼續反駁道:人家家裡這麼好的條件,這就是門不當戶不對,人家圖我啥?你知道我心裡的感受嗎,你知道我想找什麼樣的嗎?
於是母子二人再次爭吵起來,到最後女孩哭著說:自己過年回家幾天,想要清凈一下,我不想惹你生氣,你也別逼我。
這句話再次點燃了母親的怒火:不都是年底說媒嗎?今年你回來的早我想就給你定了,你越早嫁人,我也早心靜,更能多活兩年。
這個時候母親開始敘說自己的不容易,一直拉扯孩子,結果現在也不結婚,只知道丟自己的臉,最後母親直接將女兒趕走,說自己沒有這樣的女兒。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視頻結束了,我們不管是不是擺拍,視頻帶來的壓抑,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地到。
在評論區也有不少人表示,視頻中說的這些話只能算是基礎,比這個母親說話更難聽的他們都聽過,有說自己是變態的,也有說看看自己是什麼貨色的。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斷親?
現在,在網上流行一個詞,叫作「斷親」,就是說不再和二代以內的親戚來往,也就是不走親戚。
和上面的女孩一樣,她不僅是受到自己父母的催婚,還要接受親戚的安排,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生活從十幾歲就開始了,簡直就是細思極恐。
在這些父母和親戚的眼裡,讓子女結婚彷彿是一個神秘人給他們下達的神秘指令,一旦子女不結婚,就會來要他們的命一樣,而子女一旦結婚,就完成了這個什麼的任務。
這也就導致了年輕人不願意和親戚溝通,甚至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因為二者沒有共同話題,哪怕是在一起吃飯,都會顯得十分尷尬。
本來過年回家就是圖個清凈的,結果比上班加班還要累,所以乾脆就斷掉一些沒有用處的關係,來積攢能量面對新的一年。
當然,年輕人選擇「斷親」,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來往不多,管的事不少,有些人根本不熟,但偏偏要裝的非常親近。
在老一輩人的眼裡,只要是有血緣關係,那麼就是親戚(長輩),既然是親戚,那麼就自然有資格來教訓小輩。
但是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從小就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之中,沒有什麼所謂的大家族概念,所以即使是有血緣關係,那麼同樣也不「親」。
以前父母和親戚之間關係好,是因為科技、知識等方面不發達,在一個家庭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需要有親戚來幫襯一下。
比如自己家需要蓋房子,幾十年前比較窮,就是需要親戚們來幫忙,將這個房子給蓋起來,哪怕是打架,第一時間想到的也都是親戚。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們不說樓房,就說普通的蓋房子,年輕人寧願花錢請人來干,也不願意找親戚,畢竟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就不想欠人情。
不僅如此,隨著網路的發展,現在一些親戚的思想狀態也發生了改變,從一開始的幫助,到現在的「笑你有,恨你無」,這都是年輕人選擇「斷親」的原因之一。
歸根結底,還是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上的改變,作為親戚(長輩),要學會尊重和理解,說話做事都要注意邊界感。
所以說,不能過分的親熱,也不能過於的疏遠,畢竟親戚只是親戚,也只能是親戚。
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
我們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催婚。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最注重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吃,一個就是傳承。
吃的方面我們不用過多解釋,只要是能進嘴的,我們的老祖宗都研究出了吃法,哪怕是一隻蟲子,都別具風味。
另一個就是傳承,說到傳承,必不可少的就是婚姻,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的解放,年輕人對於婚姻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看短視頻,然後提高了自己的標準,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要麼就是對未來、對未知的恐懼。
還有一些不可提的因素,也就造成了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的現狀,即使如此,家長們還是選擇催婚,那麼,他們究竟在催什麼?
- 第一,思想觀念的束縛
「只要你們結婚,我們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這應該是年輕人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在父母的眼裡,兒女到了一定年紀,就必須結婚生子,否則就會被其他人笑話,甚至會被當做變態。
在這些父母的眼裡,婚姻成為了衡量一個人過的好不好的標準,你年入百萬千萬,但是沒有結婚,依舊會被嘲笑,你不掙錢,但是娶來了媳婦,那就是有能耐。
但是,一場正常的婚姻,不應該成為一個「任務」,而應該是愛情的結合,否則婚姻就會成為束縛彼此的牢籠。
- 第二,情感需求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父母或者長輩眼裡,孩子長大了,也需要有情感需求了,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成長和成熟。
同時,他們還認為,婚姻會帶來一種穩定的生活狀態,這種穩定對於年輕人來說,可以更加專註的去發展事業。
二人相互扶持,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這就是他們催婚的第二個主要原因。
一個人的自由,和兩個人的樂趣,婚姻早已不是一個必選題,而是人生的一個選擇題。
有網友說過,你有了孩子就能長生不老嗎?兒女雙全同樣也有住養老院的,不管你結不結婚,最後都是會後悔。
對於年輕人來說,結不結婚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有的人認為「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有的人則認為洞房花燭夜是四大喜事。
無論如何,都應該堅守自己的愛情觀和婚姻觀。
最後,大家認為單身好,還是結婚好,還是自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