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為虛構短篇小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文|十七
當年我姐倔強的放棄了身為職工子弟的相親對象。
非要嫁給一個被人「看不起」的窮教師,甚至還和家裡吵了不少的架。
但她堅定的認為自己選擇不會錯。
然而20年過去,我姐悔不當初......
01
我姐從小到大都是個獨立倔強的人,尤其是上了大學之後,她更是放飛了自我,完全不再是家裡人能夠掌控的那種乖乖女。
記得當時她還在上大學的時候,家裡已經開始為她的未來著急了。畢竟到了年紀,結婚成了那個年代最「正常」的事情。
於是我媽在一次家庭聚會上,悄悄跟我說,打算幫我姐相個親。「你姐這年紀到了,不能再這麼玩了,該結婚了。」
我媽小聲跟我說,雖然她並沒有指責什麼,只是帶著一種「任務完成」的語氣。
家裡人的相親對象,一直是以穩定的工作和不錯的家庭背景為標準挑選的,特別是我們那個年代,很多人都看重對象的家庭背景和職業。
於是我姐的相親對象很快就出來了,是個職工子弟。這個人家裡條件還不錯,不僅父親是某國有企業的職員。
而且還擁有一些特殊的福利待遇,在那個時候,這種家庭背景是極具吸引力的。
我媽和爸非常喜歡那個職工子弟,總覺得他前途無量,不僅有固定工作,還可以靠著父親的資源逐漸升職,未來一定能夠有很好的生活。
其實我媽常常會在吃飯時談論到他,說什麼這個職工子弟很有前途,工資穩定,家裡條件也不錯,一切都剛剛好。
每次說到這裡,我爸也會點點頭附和:「就是,家裡背景好,事業也有保障,找個這麼好的對象哪有錯。」
可我姐卻不這麼看,她從來不喜歡家裡為她做決定,尤其是這樣的「完美對象」。
有一次我聽見她跟我媽爭論:「我才不管什麼職工子弟,不是說了我不喜歡嗎?我根本不想過那樣的生活,錢多錢少我不在乎,我最在乎的是自己過得開心。」
我媽一聽,火氣就上來了,「你這麼瞎折騰,你要是找個不靠譜的對象,後悔的是你自己。」
那時候我姐已經25歲,正是家裡最著急的年紀。家裡人都覺得她太過獨立,連相親都不願意主動去安排,嘴上說著「等緣分」。
但其實已經有些年頭沒見她談過戀愛了。特別是我媽,總是看著我姐,眼裡充滿了期許和焦慮。畢竟那個年代,結婚幾乎成了每個家庭的「必選項」。
家裡的安排很快就落實了,職工子弟這一選擇是我媽和我爸一致認為的「上選」。
她那時已經有些不耐煩了,覺得總得給我姐安排一個人選,不能再拖下去。
02
說實話,這個職工子弟也的確不差家境好,父親在一個大廠當工程師,母親是單位的行政人員,聽說家裡有輛車。
雖然不是很貴的那種,但在當時,也算是一個非常有面子的存在。
我媽甚至和我姐聊過:「你看,像這個職工子弟,家裡條件好,又有穩定的工作,以後生活有保障,結婚後你們能過得好。」
我姐當時並沒有太多反應,只是淡淡地答應了幾聲,但眼裡閃爍的光卻讓我察覺到她並不太認同。
這種情況我早就習慣了,我姐從來不喜歡家裡人為她安排的任何事情。她一直覺得,人生的選擇應該由自己來決定,特別是婚姻。
每次和那個職工子弟見面時,我姐都會顯得有些不自在。那男生長得不醜,身材中等,皮膚白凈,總給人一種過於溫和、缺乏魄力的感覺。
雖然家裡條件很好,但每次我姐和他說話時,總能感到一種無形的距離,好像他並不在意她的想法,而只是習慣性地期待著她對他的接納。
有一天我悄悄跟我姐聊起這件事,我問她:「姐,你覺得那個職工子弟怎麼樣?」
她嘆了口氣,輕聲說道:「他是個好人,我不否認他有很多優點,但我總覺得,生活就該充滿激情和挑戰,而不是一成不變。
我能看到未來的生活,就像走上了一條我並不想走的路,平靜,但沒有意義。」
我愣了一下,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她,只好默默地聽著。
過了幾天我姐終於做了一個決定,拒絕了這個職工子弟。家裡人都震驚了,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一個條件這麼好的男人,竟然被我姐放棄。
那天晚上,家裡晚飯後,我媽幾乎是急得跳腳:「你怎麼能放棄這樣好的機會?你以為你能找到比他更合適的人?」
「媽,我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和他過一輩子。」我姐直視著我媽的眼睛,眼神堅定,「我不想為了物質而結婚,也不想因為父母的期待去犧牲自己。
我不覺得自己能和他有未來,生活雖然安穩,但心裡總是空空的。」
我媽沉默了顯然是愣住了,臉色有些蒼白。她知道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我姐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畢竟在那個年代,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上安穩的生活,尤其是結婚以後,如果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那就像走鋼絲一樣,隨時都可能摔下來。
她只知道,如果我姐嫁給那個職工子弟,至少能保證她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然而我姐卻在那個平凡的夜晚,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她告訴我媽:「我愛的是他,而不是他的工作,也不是他的家庭。
我想和我愛的人一起過日子,而不是為了所謂的面子去忍受一個我不喜歡的人。」
我媽沒有再說什麼,只是嘆了口氣,然後沉默地走進了廚房。她對我姐的決定無法理解,但也只能接受。
我姐把這段話說得清楚透徹,拒絕了這個「看起來完美」的對象,而選擇了一個對她來說更重要的東西,就是愛情。
當時我媽就罵她:「愛情能當飯吃嗎?你現在不聽勸,將來以後會後悔的。」,面對我媽的勸導,我姐並沒有妥協。
03
幾天後的一個下午,我姐帶回了一個新的人,是一個小學教師,他的名字叫林浩,穿著一件灰色的襯衫,戴著一副眼鏡,個頭不高,但眼神卻十分堅定。
不同於那個職工子弟的優雅和溫和,林浩更像是一個平凡卻充滿激情的人,他對我姐說的每句話,都充滿了真誠。
我當時並不太喜歡這個小學教師,心裡覺得他和我姐差距太大,畢竟小學教師的工作待遇並不好,而且在那個時候,教師並不被看作一個「體面」的職業。
很多人都覺得,做教師就意味著工資低,社會地位低,甚至連他能不能照顧好我姐都成了大家討論的話題。
但是我姐看得很清楚,她看到的不是林浩的職業,而是他的責任感和對家庭的責任心。
他說:「雖然我的工資不高,但我有足夠的熱情去做我喜歡的工作,也會竭盡全力去照顧好你和這個家。」
我姐那時候告訴我:「他和我有共同的理想,我們對生活的理解也很相似。雖然現在的生活會有些艱難,但我願意和他一起努力,朝著我們的目標前進。」
家裡人依然反對,特別是我媽,每當她提起林浩時,臉上總是露出不滿的神情。她覺得林浩並不符合她的理想。
他沒有職工子弟的「光環」,沒有大企業的背景,也沒有令人羨慕的高薪工作。
她覺得他不夠「穩當」,對我姐來說,結婚只是為了生活的安穩,而不是浪漫和理想。
然而我姐並沒有聽從家裡的反對聲,而是堅持和林浩結婚。
婚禮簡單而樸素,幾乎沒有親戚朋友的祝福,更多的是旁人的不解和低聲議論。
她和林浩並沒有那種豪華的婚禮,也沒有令人艷羨的婚後生活。
04
婚後的日子更是清貧,雖然她曾經為自己的決定驕傲,但那時她的內心,卻在隱隱的焦慮和壓力中逐漸變得沉重。
然而她依然相信,這個選擇不會錯。二十多年過去了,現在的我姐和她的丈夫依然過著普通的生活,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她曾經堅持的那份「自我」,似乎在家庭的重擔下開始崩塌。
尤其是孩子逐漸長大,學費、日常開銷、房租、醫療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
我姐常常跟我說:「當初我堅持選擇他,雖然心裡沒有悔恨,但現在確實感到很累。
我們這日子過得好辛苦,孩子的教育壓力也大,房子越來越難買,工資根本不夠用。」
我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心裡五味雜陳。她的丈夫依舊教書,雖然認真但收入始終沒能上去。
而我姐的工作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突破,收入雖然比當初結婚時高了些,但也只是略有改善,仍舊沒法擺脫經濟壓力。
她常常對我說:「我其實有時候會想,如果當初嫁給了那個職工子弟,或許我們的生活就不會這麼辛苦了。至少那個時候的工資,生活會更好。」
我並沒有回答,只是沉默地看著她。她在婚姻中的堅持曾讓我敬佩,但如今的她,我能感覺到其中的無奈和疲憊。
她並不是後悔當初愛上了那個小學教師,而是後悔沒有更早意識到,生活的重擔有時並不是單純的愛和堅持就能扛得住的。
在我姐看來,雖然她沒有為了物質而將就,但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卻讓她不得不重新審視當初的選擇。
她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做的每個決定都基於自己的心意,但如今她不得不承認,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完美無缺的,愛與責任之間的平衡,往往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而她現在所能做的,只是更加努力地撐起這個家。儘管有時會懷念過去的選擇,但她依然說:「我愛他,愛就不後悔。」
生活沒有重來的機會,選擇了就得承擔,而有時候正是這些決定,塑造了我們今後的每一分每一秒。
本故事為虛構短篇小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