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當是孝順爸媽了,別這麼計較。」媽挽著我的胳膊,聲音里滿是撒嬌的味道,眼神卻直勾勾地盯著櫥窗里的金項鏈。
我沒吭聲,只是握緊了手裡的包,心裡那股子無名火一下子竄了上來。
五一假期剛結束,我坐在家裡的沙發上,看著手機里滿屏的消費賬單,腦袋嗡嗡作響。五天四夜,整整三萬塊,幾乎是我一年攢下來的積蓄。
但這錢花得值不值,我心裡也說不明白。
今年是2035年,我三十六歲,嫁到城裡快十年了。
爸媽一直在老家,跟弟弟一家住在一起,平日里我每個月給他們打兩千塊生活費,想著他們年紀大了,條件也不好,多少算是個補貼。
可這次五一假期,我自告奮勇帶他們出去玩了一趟,原本是想趁著假期儘儘孝心,誰知道這趟旅途竟讓我心裡五味雜陳。
五一前,媽打電話過來,說家裡菜地里的活兒多,弟弟最近忙顧不上,她和爸累得夠嗆。
我一聽,心裡一陣難受。
想著這麼些年,我在外頭忙工作,節假日也很少回家,陪伴他們的時間幾乎沒有,就萌生了帶他們出來散散心的念頭。
媽聽了特別高興,電話那頭一個勁地說:「你爸都沒出過省,趁這次讓他開開眼界。」
我一時心軟,趕緊訂了個稍微好點的旅行路線,連吃帶住加往返交通,一共花了小一萬。
第一天我們從老家出發,爸媽一臉新奇地看著高鐵窗外的風景,媽不時拿著手機拍視頻,發在她朋友圈裡。
「女兒孝順,帶我們出來玩啦!」配文加了三個大大的感嘆號。
看著她笑得合不攏嘴的樣子,我心裡也小有成就感。
可第二天開始,我漸漸覺得,這趟旅途有點超出我的預期了。
那天我們去逛了一家大型購物中心。
媽一眼就被一家賣玉器的攤位吸引住了。
老闆是個中年男人,嘴皮子溜得很,拿著一個玉鐲子說:「大姐,這可是上好的招財玉,戴著能保平安,招福氣。」
我一聽就覺得是忽悠人,想拉著媽走,誰知道她卻愛不釋手,非要試試。
試了好幾隻,她轉頭問我:「你說好不好看?」
我敷衍了一句:「還行吧。」
媽卻撇了撇嘴,低聲嘀咕:「你也太小氣了,這點錢都不捨得給媽花。」
最後,這個玉鐲子還是買了,三千塊。
可讓我哭笑不得的是,媽戴了不到半天就嫌沉,摘下來塞進了包里,一邊收拾一邊嘀咕:「戴著沒那麼舒服,還不如不買。」
第三天,爸的腰疼犯了。
我們正好路過一家按摩椅體驗店,店員一看我們進來,立刻熱情地招呼:「這款按摩椅最適合老年人,全方位按摩,緩解腰椎疼痛。」
爸坐上去試了一下,臉上的表情立刻舒展開了,嘴裡直說:「這真舒服!」
媽一看,立刻接話:「花點錢讓你爸舒服點不行啊?你掙那麼多錢,孝順爸媽一點怎麼了?」
我聽得心裡一陣彆扭。
但看著爸那雙滿是老繭的手,想起小時候他挑著水桶在田埂上走的樣子,我最終還是咬著牙刷了卡,一萬二。
媽高興得不得了,嘴裡念叨著:「你爸這腰啊,早該買個好東西了。」
可我的心情卻一點也輕鬆不起來。
真正讓我寒心的,是第四天。
那天我們去了一個景區,媽看中了一套金飾。
她說:「這條金項鏈送給你弟媳婦,他們平時照顧我們多辛苦,這東西算是個感謝。」
我愣了幾秒,忍不住問:「媽,那我這一路花的錢算什麼?弟弟一家照顧你們,我每個月打的錢又到哪兒去了?」
媽聽了臉色一沉:「你這孩子,怎麼說話的?你弟弟在家陪著我們,我們老了靠誰?你是當姐姐的,不多替弟弟分擔點?」
那一刻,我覺得心裡像是被什麼東西狠狠扎了一下。
原來,我每個月打回去的兩千塊,不是給爸媽養老,而是給弟弟一家貼補家用的。
我沒再吭聲,只是刷了卡,四千塊。
回程的路上,媽突然開口:「咱這趟玩得挺好,等下次你弟弟一家有空了,你再安排一次吧,順便讓你弟媳婦也見見世面。」
她說得輕描淡寫,我卻覺得字字像針扎。
假期結束後,我坐在家裡,翻著這次的賬單,腦袋裡一片亂麻。
晚上,媽又打電話過來問:「怎麼還沒給我轉這個月的錢?」
我冷冷地回了一句:「媽,我最近手頭緊,你們就先省著點用吧。」
電話那頭靜了幾秒,媽嘆了口氣:「你啊,怎麼越大越小氣了?」
我心裡一陣苦笑,掛了電話。
幾天後,弟弟突然打電話給我,語氣低沉:「姐,我知道你最近心裡有怨氣,可媽其實一直惦記著你。她說怕你以後有困難,這幾年攢下了你給她的錢,都存起來了,說是留給你的。」
聽到這話,我愣住了。
腦海里浮現出媽一路上那些讓人哭笑不得的行徑。
原來,她一邊花著我的錢,一邊又悄悄替我攢著。
她的愛,真的讓我又氣又暖。
最後,我還是恢復了每個月的轉賬計劃。
只是啊,我決定給自己留點底線,以後凡事都得多為自己想想。
畢竟,孝順父母是責任,但也得量力而行。
窗外的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我靠在沙發上閉了閉眼,心裡那股亂麻似乎被理順了些許。
媽的電話卻又打了進來。
「你弟媳婦喜歡那條金項鏈,真值!下次啊,你再給她買個手鐲配上,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