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康和兄弟姐妹們的大合照
對於遠離家鄉的「打工人」而言,家是心靈的避風港,可以暫時放下重擔,卸下防備,讓疲憊的心靈得到安寧,夜深人靜突然出現的壞情緒、遭遇挫折時的氣餒茫然,都因回家過年而顯得微不足道。這是范志康每年回家過年的理由。
為了這趟歸家旅程,范志康一個月前就規劃好了。「對於無數在外漂泊的打工人來說,春節是一年中最期待的時刻。它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更是一次心靈的歸途。」范志康家住孝義市高陽鎮三多村,如今在浙江台州椒江星諾縫紉機廠工作已經有10多年了。每每臨近春節,思鄉之情就格外濃烈。范志康坦言,說不清自己對故鄉的感情,小時候想逃離,現在卻想回去。在他看來,過年回家,不僅僅是跨越空間的一次旅程,更是對那份長久牽掛的圓滿兌現。
但范志康回家的路並不容易。從浙j到晉j,橫跨四省,1600多公里,停靠21個車站,在寒冷冬日的早晨,范志康開啟了自己的漫漫回家路。先從浙江台州到杭州東,再到太原南,換乘高鐵抵達介休東站後,還得坐公交才能回到孝義。但踏上赴老家的歸旅,范志康心中滿是期待與激動,「今年的火車上依舊特別熱鬧,車廂里擠滿了和我一樣回家過年的人。有背著大包小包的農民工大哥,有抱著孩子的年輕媽媽,還有像我這樣的『小鎮青年』。我們雖然素不相識,但都帶著一種共同的期待——回家。」
下了火車,再轉乘公交,一路顛簸回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車剛停在村口,我就看到我媽站在寒風裡等我。她看到我,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一進家門,一股暖烘烘的熱氣和香味撲面而來,一天的奔波都值了。」范志康說道。
范志康回憶,剛出去打工賺錢的時候,自己並不特別理解回家過年的意義,因為每年回家的票很難買,假期也只有那麼幾天,春節待在家裡的時間也並不長,甚至還要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拷問」。但不知何時,與父母視頻的過程中,突然發現母親的頭上多了白髮,父親的身形變得不如記憶中挺拔。真是越長大越明白了「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道理,這也讓他格外期盼每年的春節能回家過年,與自己的父母團聚。
李曉和范志康是同一列車的山西老鄉,剛剛返程,他是在南京讀書的大學生。這次放寒假後,先在南方玩了幾天,現在回家過年。他說,「作為在外求學的遊子,每次回到家鄉都能看到一些變化,感到很自豪。我和家裡人一起在呂梁過大年,也祝大家新年快樂。」
在傳統認識里,春節的到來意味著美妙的食物、親友溫馨的陪伴,以及暫時放下工作的舒心。於是對當下很多在外歸鄉人來講,過年回家成了唯一的念想。無論身在何處,無論這一年行囊是否裝滿收穫,春節的聲聲召喚,都能輕易勾起心底最深處的鄉愁。
回家過年,不只是一場歸程,更是一次心靈的尋根,是對親情最深情的回應。回家的路,是從繁華走向質樸,從漂泊走向安穩。每靠近家鄉一步,那份期待與喜悅便愈發濃烈。
炊煙裊裊起,燈火在閃爍。回家,就是最好的年。
呂梁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