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正流行,69歲阿姨哭訴:兒子陪伴式養老,竟是場噩夢

2024年12月25日21:02:13 情感 1634

陪我媽在樓下散步時,正碰上小區里的周阿姨。

阿姨和我媽聊天,她一臉疲憊地感嘆:「兒子說是接我來養老,可我現在覺得,兒子陪伴式養老,竟是場噩夢。」

聽完阿姨的訴苦,我才驚覺,原來「新型啃老」正流行,很多人卻渾然不知。

「新型啃老」正流行,69歲阿姨哭訴:兒子陪伴式養老,竟是場噩夢 - 天天要聞

一:69歲阿姨哭訴

周阿姨年輕時,老公愛喝酒,對家裡的事,是一概不管。雖然那時她也想一走了之,可想到兒子還小,就硬是忍了下來。

她白天出去上班,晚上回來操持家務、管孩子學習。

雖然很累,但一想到兒子聽話、懂事,成績還特別好,她就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值得。

周阿姨把日子一點點熬過來,將兒子送進大學。等兒子工作後成家立業,她也總算能喘口氣了。

可以前忙碌慣了,現在突然鬆懈下來,她忽然覺得,生活空蕩蕩的,每天一睜眼就不知道該幹嘛。

而且,她老公前些年去世,家裡就她一個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她總覺得,日子越過越沒勁。

細心的兒子發現後,就把她接到身邊來,說要孝順她。

剛開始時,周阿姨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覺得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兒子,果然懂事又孝順。

可好景不長,日子漸漸變了味。

「新型啃老」正流行,69歲阿姨哭訴:兒子陪伴式養老,竟是場噩夢 - 天天要聞

慢慢的,阿姨發現,自己又成了家裡「主要勞動力」——兒子兒媳工作忙,家務就全交給她打理。

早晨第一個起床,做早飯、給孫子準備上學的東西;

白天跑超市買菜,順便洗衣服、拖地、整理家裡的雜物。

晚上接孫子放學,輔導作業,再忙著張羅全家人的晚餐。

等把孫子哄睡了,已經是晚上10點多了,而她自己,還得再拖拖地、收拾廚房。

一天下來,周阿姨腰酸背痛,比上班時還累。

可看到兒子兒媳每天回家後累得癱在沙發上,連話都不願多說,她又於心不忍,總安慰自己:「年輕人不容易,咱能幫就幫一把吧。」

但更讓她無奈的是,兒子生活上的開銷,也漸漸壓到了她身上。

兒子和兒媳因為公司降薪,家庭收入少了不少。阿姨心疼他們,就主動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貼補家用。

結果,兒子慢慢覺得「理所當然」。

「新型啃老」正流行,69歲阿姨哭訴:兒子陪伴式養老,竟是場噩夢 - 天天要聞

家裡的菜錢、日用品錢,幾乎全是阿姨掏的。阿姨偶爾開玩笑試探:「你們平時都不出錢,怕是快忘了家裡有個當家的?」

兒子聽了笑著回答:「媽,你存的錢,最後不還是給我嗎,還能給外人去?咱一家人,誰出都一樣。」

這句話聽著沒毛病,可阿姨心裡卻不是滋味。

再加上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阿姨寒了心。

有一次阿姨不舒服,便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心臟出了些問題,需要每天吃藥保著。

可關鍵是,那葯不便宜,阿姨的錢買了葯後,就沒有錢補貼家用了,甚至還需要開口問兒子要錢。

剛開始兒子還給,可次數多了,兒子就有些不耐煩。

再加上有一次兒子工作不順心,跟她說話語氣就重了些:「媽,家裡每個月開銷這麼大,你要不平時省點花吧,不然我去哪給你弄錢?」

「新型啃老」正流行,69歲阿姨哭訴:兒子陪伴式養老,竟是場噩夢 - 天天要聞

阿姨聽完這話,心一下子涼了半截。兒子雖然說的是氣話,但她也明白,自己已經從「被照顧的人」,變成了「被嫌棄的負擔」。

她經常後悔,如果自己當時沒拿積蓄出來,又何必伸手要錢惹人嫌呢?

她苦笑著對我媽說:「我這輩子,就是這麼個命啊!」

聽周阿姨講完她的故事,我感慨萬千。

她明明是來「養老」的,卻沒想到,「陪伴」變成了「負擔」。

「孝順」這個詞,一旦失去了平衡,就會變成壓在老人心頭的無形枷鎖。

「新型啃老」正流行,69歲阿姨哭訴:兒子陪伴式養老,竟是場噩夢 - 天天要聞

二:如何避免「陪伴式養老」變成「新型啃老」?

父母老了以後,作為兒女,總想把老人家接到身邊儘儘孝。可要怎麼做,才能避免「孝順」成了「啃老」?

①子女:明確責任,學會獨立

作為兒女,我們要清楚,照顧父母是責任,而不是一個可以藉機依賴的「福利」。

平時要分擔責任,合理安排家務,不能讓老人包攬一切。

也要告訴自己,父母的錢,是他們的底氣。我們不要輕易向他們伸手要錢,更不要把父母的積蓄,當成自己的「備用金」。

②老人:守住底線,拒絕過度付出

作為老人,也要學會為自己設立界限,不要因為疼愛孩子,就一味妥協。

雖說,自己存的錢,將來都是孩子的。

可畢竟人老了後,會有些身體上的毛病。這時候,若自己能出錢,不依靠孩子,那對雙方來說,都是好事,還能使關係更和睦。

「新型啃老」正流行,69歲阿姨哭訴:兒子陪伴式養老,竟是場噩夢 - 天天要聞

③家庭:建立平等的相處模式

家庭成員之間,大家需要互相尊重,而不是一方單方面索取。

遇到矛盾時,大家多溝通,不要等問題積壓後再一次性爆發。

只有這樣,一家子才能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讓老人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新型啃老」正流行,對於這件事,你有什麼想說的呢?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1萬退休金全給兒子,通話時忘掛斷,意外聽見兒子兒媳對話 - 天天要聞

母親1萬退休金全給兒子,通話時忘掛斷,意外聽見兒子兒媳對話

編輯:法拉聲明:故事來源於生活,情節多為虛構,請謹慎閱讀!!那天,陽光透過窗帘的縫隙,正好照在我放在床頭柜上的存摺上。我眯著眼,伸手拿了過來,數字清清楚楚,一萬塊。這是我攢了大半年的退休金。不,準確地說,是我省吃儉用,從牙縫裡擠出來的。
上海一老人將房產留給外孫三個女兒不認:母親不識字,遺囑有效嗎 - 天天要聞

上海一老人將房產留給外孫三個女兒不認:母親不識字,遺囑有效嗎

不識字的老人留下一份遺囑,有效嗎?記者從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獲悉,該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全家為遺囑是否有效對簿公堂。陸阿婆育有四個女兒,丈夫去世數年後,涉案老房開建。之後多年裡,陸阿婆一直和大女兒一家生活在老房裡。2013年,老房拆遷,陸阿婆獲得了一套安置房。2015年,陸阿婆立下遺囑,表示要將名下這套...
男女藏石頭後約會,釣魚佬全程吃瓜:他們以為沒人看的到! - 天天要聞

男女藏石頭後約會,釣魚佬全程吃瓜:他們以為沒人看的到!

近日,甘肅某湖畔發生的一幕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一對男女在湖邊的石頭縫中進行親密互動,這一行為被一位釣魚者全程目睹並拍攝了視頻,隨後引發了關於公共場合舉止、隱私與社會道德的熱議。在這個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情侶間的親密行為往往受到公眾視線
摳門男友陪我和爸媽吃了頓飯,他的神操作,讓我們的感情到頭了 - 天天要聞

摳門男友陪我和爸媽吃了頓飯,他的神操作,讓我們的感情到頭了

"這頓飯,是我們的分手宴。"我輕聲對父母說,淚水在眼眶裡打轉,父親的筷子停在了半空。我叫林小雨,今年二十八歲,是九十年代初出生的女子。在我們這個縣城,像我這個年齡的姑娘,大多已經抱上了孩子,而我卻在一段持續三年的感情里越走越迷茫,像是在霧裡
廣東一村「結婚獎1萬,每生一娃獎1萬,秒到賬」 - 天天要聞

廣東一村「結婚獎1萬,每生一娃獎1萬,秒到賬」

「結婚獎勵1萬元,每生一娃各獎勵1萬元,獎勵秒到賬」。近日,東莞市橫瀝鎮新四黃塘村甩出的「王炸」——《新四黃塘村促結婚助生育獎勵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網上引發熱議。這是該村依託集體經濟壯大持續釋放民生紅利的又一創新實踐。記者了解到,為響應國家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政策,《方案》提出夫妻雙方任一方...
早安,你好|祝您家庭幸福美滿! - 天天要聞

早安,你好|祝您家庭幸福美滿!

24小時新聞動態◆ 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出席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的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智利總統博里奇。◆ 國務委員、全國婦聯主席諶貽琴近日在遼寧調研時強調,發揮橋樑紐帶作用,以更大力度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閱讀更多>>>◆ 近日,科技部等7部門聯合發布《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
夫妻那些事,再恩愛,也千萬不要這樣做! - 天天要聞

夫妻那些事,再恩愛,也千萬不要這樣做!

夫妻那些事,再恩愛,也千萬別踩這些「雷區」!咱都知道,夫妻相處那可是門大學問。好多夫妻剛結婚的時候,那感情好得跟蜜裡調油似的,整天黏糊在一起,恨不得把對方捧在手心裡。可日子一長,各種問題就冒出來了,有些行為要是沒注意,就算之前再恩愛,感情也
除了生理需求!男人最在乎女人這三個方面! - 天天要聞

除了生理需求!男人最在乎女人這三個方面!

除了生理需求!男人最在乎女人這三個方面在感情的世界裡,不少人總覺得男人和女人相處,生理需求似乎是個繞不開的話題。但其實啊,除了這生理需求,男人真正在乎女人的方面可多著呢。今天咱就來好好嘮嘮,男人除了生理需求,最在乎女人的哪三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