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為虛構短篇小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文|十七
在我結婚後才明白小姨和姑姑到底誰才是真的關心我。
小姨和姑姑從小對我都比較好,長大後我對他們也一視同仁,盡自己的努力里回報他們。
然而自我結婚後我才明白,原來她們並不是無償的對我好。
在遇見問題的時候,兩個人的做法簡直天差地別。
01
小時候的我,家境並不富裕,父母都是忙碌的上班族,很少有時間陪伴我。
那時候小姨和姑姑成了我最親近的人,小姨是家裡最年輕的親戚,雖然她有自己的一家,但每次見到我,她總會關切地問東問西,像一個溫暖的大姐姐。
姑姑則是個堅韌的女人,雖然我知道她的生活也並不輕鬆,但她依然是那個總會在家族聚會時,主動為大家分擔瑣事的核心人物。
我從小在她們的陪伴下長大,小姨特別愛給我講故事,教我做手工,甚至在我考試壓力大時,常常會帶我去外面散步,給我講些輕鬆的話題,讓我暫時忘記學業的困擾。
姑姑則總是以更實際的方式關心我。記得小時候,每年過年時,姑姑都會給我和弟弟準備一套新衣服。
即便自己也不富裕,也從不缺席她的那份慷慨。對於我來說,姑姑的這份關心是一種無言的支持。
因為小姨和姑姑對我的照顧,小時候我總覺得她們就是我的保護傘,是生活中最溫暖的存在。
即使在我長大後,雖然感受到父母漸漸增多的責任和關愛,但我始終沒忘記小時候她們的好。這種恩情,我一直銘記在心,無論何時,我都對她們抱有感激之情。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漸漸長大,踏入社會,雖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但憑著自己的努力,在一家不錯的公司找到了工作。
終於,我有了經濟基礎,可以開始考慮自己的婚事。
然而結婚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那時我與女友決定共同開始新的生活,買房、裝修、籌備婚禮,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挑戰。
因為我們兩人都來自普通家庭,手頭並不寬裕,婚禮的花費和裝修的支出讓我們壓力山大。
02
我知道既然向父母借錢不太現實,那隻能向親戚求助。想到這裡我的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是小姨和姑姑。
她們一直對我很好,尤其是小姨,她雖然性格溫和,但也總是給我一種依賴和安心的感覺。
姑姑雖然較為直率,但她一直以來給人的感覺是「有擔當」。她家生活也不算富裕,但總能在關鍵時刻給予幫助。
我心裡深知,兩個人都對我有恩,所以沒有什麼偏心之說,無論是小姨還是姑姑,我都覺得她們是值得信賴的親人。
小姨是我心中的那份溫暖和依賴,她平日里是我們家族的溫柔力量,總是熱情洋溢、待人寬厚。
小時候,我在她家裡總能感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記得有一次,我因病沒法上學,小姨連夜趕去為我買葯,雖然只是感冒藥,卻溫暖了我整個冬天。
那種照顧,好像有種無形的力量,包容了我所有的任性和不懂事。而我也因此感激她,始終覺得無論發生什麼,小姨永遠是那個我可以依賴的依靠。
姑姑雖然性格強硬,卻同樣是我心中的支柱。她不像小姨那樣柔軟,她的幫助總是踏實而直接。
姑姑經常叮囑我:「人生的路要自己走,跌倒了沒關係,站起來就好。」她這種直白的方式,有時讓人感覺有些嚴厲,但其實,她心底的關愛一直都在。
即使她生活中經歷過不少磨難,她始終沒有放棄過自己,更沒有放棄我。每當我遇到難題,她總是給我最實際的建議,而不像小姨那樣只提供安慰。
每當我想到姑姑,她身上那種不服輸的精神總能激勵我,讓我覺得「無論未來多艱難,只要自己努力,一切都會有希望」。
當我決定向親戚借錢時,我沒有過多的猶豫,首先選擇了小姨。她一直是我們家族裡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人,家裡住的是一套寬敞的別墅。
而她的收入也一直穩定,我知道小姨心地善良,儘管家裡有些忙碌,但她向來很願意幫助我,想必這次也不例外。
我把自己的打算告訴了她,並且沒有繞彎子:「小姨,我最近準備結婚,買房裝修的費用比較緊張,您能幫我借一些錢嗎?」
小姨聽了微微皺了皺眉,表情有些遲疑。「唉,小文,結婚是一件大事,你們都要多花點心思。我最近手頭也有些緊,自己家裡也有一些負擔……」
她的話讓我有些驚訝,雖然她說得輕描淡寫,但我能從她的神色中感受到一絲不安和推脫。
她雖然語氣溫和,但那種躲閃的態度讓我察覺到,她似乎並不打算幫我。
「可是……小姨,您也知道,房子裝修真的需要一筆錢,您能不能幫我一把?」我試探著繼續問。畢竟,小姨家不像我們家那麼拮据,經濟條件要好得多。
然而她還是搖了搖頭,「這段時間家裡有些事要處理,真的是沒辦法幫你了。」她的語氣雖然依舊柔和。
但隱隱間有種讓我感到距離的感覺,我頓時有些無措,心裡不禁冒出一絲疑問:難道小姨的幫助並不是真心的嗎?
接下來我去找了姑姑。姑姑家雖然不像小姨那麼富裕,生活一直比較節儉,但她為人直率,做事雷厲風行。
每次有難題找她,總能得到最實在的回答。我記得她曾經說過:「不管什麼困難,都是暫時的,真正的家人,是永遠不會讓你掉鏈子的。」
我內心深處對她有著極高的信任。於是我去姑姑家時,雖然心裡有些忐忑,但也帶著希望。
姑姑一看到我,立刻露出笑容:「小文,結婚準備得怎麼樣了?」
「姑姑,房子裝修有些費用問題,能不能借點錢幫我一下?」我直接了當地說明了情況。
她沒有猶豫,盯著我看了片刻,隨後從錢包里拿出了一張銀行卡遞給我,「這是我一直存下來的積蓄,雖然不多但也足夠你裝修房子了。拿去吧,結婚這種大事不能拖。」
我接過銀行卡,感動得說不出話來。雖然姑姑的生活條件並不富裕,但她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積蓄拿了出來,這份無私的幫助讓我心裡五味雜陳。
我知道,姑姑是真心為我著想的,她的關懷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沒有任何期待,只是單純地希望我能夠過得更好。
這兩次借錢的經歷讓我心裡十分複雜。小姨的推脫讓我感到意外和失落,而姑姑的慷慨讓我深深感動。
這一刻,我才意識到,在生活的瑣碎中,真正的親情往往是無私且不求回報的,而那些看似關心卻帶有條件的親人,可能並不像我想像中那麼真誠。
03
婚禮籌備的日子裡,我時常會回憶起這件事。小姨的推辭讓我感到心灰意冷,而姑姑的幫助讓我深感感激。
然而真正的變化發生在我結婚後的幾個月。小姨與我的關係變得疏遠了許多,甚至在我的婚禮之後,她幾乎沒有再主動和我聯繫。
我開始意識到,不只是錢的事情讓她疏遠了我,更多的是她在心裡產生的某種隔閡。
我也發現,每次我們聊到過去,她總會有意無意地避開提到我和姑姑的事情,甚至顯得有些不高興。
有一次,和小姨在電話里聊到我結婚的事情時,她的語氣變得冷淡了許多:「你現在有了自己的家,生活也變得更加獨立了,嫂子一定很高興吧。」
那時我有些不解地問她:「小姨,你最近是不是有點不開心?我一直覺得我們關係挺好的。」
她沒有回答,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沒什麼,就是覺得你忙著自己的事,家裡的事少關心了。」
這番話讓我有些吃驚。明明在我結婚前,她一直說會幫我忙,為什麼結婚後反而這麼冷淡?
我漸漸發現,她對我的那份好,似乎並不是出於真心,而是為了某種利益關係——她幫助我,只是為了在某種程度上得到回報。
姑姑則完全不同,她對我依然熱情洋溢,每次電話里都關心著我和妻子的生活,生怕我們有任何困難需要幫忙。
她總是說:「你們年輕人有自己的路要走,姑姑做不到很多,但能幫的就一定幫。」
她的這份真誠,在我結婚後的日子裡,讓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兩者之間的差距。小姨在我需要幫助時的冷漠,和姑姑在我最困難時的慷慨,使我徹底覺醒了。
漸漸地我明白了:小姨對我的「好」,不過是建立在某種利益交換上。而姑姑的關愛,卻是無條件的,是發自內心的。
她沒有太多的物質財富,但她的真誠讓我深深感動,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親人的關係。
我不再對小姨有所期待,也不再強求她對我和我的家庭做出什麼貢獻。對我來說,姑姑的善良和真誠才是最珍貴的財富。
而這段經歷,也讓我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學會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包容那些真正關心我們的人。
本故事為虛構短篇小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